针对提升三环境考查两方面,答题角度来呈现——小说环境类题满分之道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风景、物貌等,涉及环境的特点、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考生存在的失分点常常出现在特点概括不准确、作用分析不全面。
[明方法·迷途指津][学解题·触类旁通]阅读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到梨花屯去》(文本见“针对提升一”例1),完成题目。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解题思路]要素勾连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环境方面本文有多处环境描写,它们本身是去梨花屯的沿途风景,也是故事展开的自然背景人物方面“三只白鹤高高飞过……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景物描写还烘托表现了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情节方面随着环境的变化,路程在变化,谈话内容也在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主旨方面小说多处以初夏的山野风光作为背景,包谷、布谷、白鹤、流水、水田、泥土……这些意象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饱含醉人的诗情画意,使小说洋溢着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试写答案]答案: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背景(环境方面);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情节与人物方面);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环境特点),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主旨方面)。
[反馈练·有效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工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
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万一……”“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
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
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
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战栗!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
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
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
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
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
他鼻根一酸……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
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
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
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
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
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
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
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
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
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
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
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
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
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着力塑造了孙少安这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新农民形象。
D.本文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
解析:选C。
A项,“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错,应是他先到学校,看到学校的衰败,才下决心重建学校;B项,“农民精神生活空虚”于文无据;D项,“本文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错,应是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后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为线索,重点描写孙少安的心理变化。
2.(对点练)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中,甲:此处环境描写,是孙少安到学校所见,突出描写了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勾起了孙少安的回忆,因此决定重建学校。
乙:此处环境描写,是在捐款重建学校的事情“敲定了”之后,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其作用是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
答案:甲处: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的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
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并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
乙处: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温馨。
作用是表现孙少安重建学校的想法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3.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有哪几种态度?你对此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解析:第一问,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有三种态度:支持建庙,支持建校,既支持建庙也支持建校。
第二问,解答时要立足文本,以“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的不同态度”为重点,结合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探究。
答案:第一问: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有三种态度:支持建庙,支持建校,既支持建庙也支持建校。
第二问示例:随着改革开放,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他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投资办教育,致力于建设新农村;孙少安是这部分先进农民的形象代表。
但有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是十分陈旧,他们还没意识到真正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只是希望通过建庙来寄托自己渺茫的希望:刘玉升等人正是这类农民的形象代表。
而相当一部分农民还缺少自己的主张,他们更多的是观望和跟风。
这三种观点同时并存的现象是我国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小说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以下为“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
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
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
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
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倡导教案“留白”。
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
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
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