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仪表板设计作业指导书2. 仪表板件设计的基本要求2.1)仪表板件应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2)仪表板件应满足技术协议中相关要求。
2.3)仪表板设计应符合造型设计的要求和效果。
2.4)仪表板设计应符合总布置方案和结构尺寸应满足设计硬点要求。
2.5)仪表板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等要求,提高舒适性。
2.6)在对样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沿用件、新件和改制件。
2.7)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各种设计数据尺寸应准确无误。
2.8)产品设计中应考虑到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维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2.9)表面光顺质量: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2.10)逆向工程中测绘的孔径及位置尺寸要圆整,公差和形位公差标注正确。
完整3D数模应有公差数据表。
3.检查分析3.1)提交仪表板设计的光顺数模要准确反映出样件或油泥模型上的a)各个特征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位。
b)各特征之间过渡曲面的形状和走向。
c)各特征的丰满度及其变化规律。
d)各开缝线的走向及其与附近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发现所提交的光顺数模不符合以上要求,甚至有遗漏特征、风格变化等严重问题,应退回光顺所返工。
3.2)仪表板设计首先检查分析仪表板外表面光顺是否符合光顺要求。
3.3)注塑、压型零件根据光顺的仪表板外表面特点和边界条件确定拔模方向,以作为以后结构设计的依据。
发现有难出模的局部特征,应退回光顺所修改光顺数模。
4. 设计要点4.1)仪表板边缘要光顺,与其他件间隙要均匀。
4.2)孔径形状及位置尺寸要圆整,孔径符合标准化,系列化。
4.3)产品设计中尽量做到系列化和通用化,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
4.4)各种设计数据尺寸应准确无误,结构强度可靠,安装稳定牢固。
4.5)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借用其它车型的成熟附件和结构,以降低本车的设计成本。
4.6)仪表板设计应充分考虑制造工艺可行性,装配工艺可行性,维修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方便性。
注塑、吸塑、压型零件应合理选择拔模方向。
5.上表皮部分设计设计过程:第一步: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图1 效果图第二步: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的搭接关系。
第三步: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硬点:仪表板下骨架,分块线A柱护板、前风挡玻璃,门框密封条、前风窗下横梁,管梁,方向管柱,组合仪表及组合仪表罩,各种电器,空调系统,仪表板装饰条等所需安装点及面第四步:确定材料、料厚、成形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
材料;一般为PVC、PE等,料厚:2.5-3mm,第五步第五步:检查。
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
设计要求:产品的总体结构,主要性能应达到设计任务书或技术协议书的要求。
产品和文件完整、准确,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产品总体方案设计的正确性、经济性。
总体布置的、工艺性、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及安全与环境保护。
与前风挡玻璃间隙5-10㎜(轿车)5-12㎜(mpv、suv等);A柱护板下端压在仪表板内,仪表板若为注塑件,两者之间间隙1~2㎜,仪表板若为发泡件,应根据发泡件压缩量过盈量。
6.副仪表板总成设计设计过程:第一步: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第二步:熟悉油泥模型或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的搭接关系。
第三步: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
硬点:前地板,前围,地毯,底盘的手制动系统和排档变速系统,空调前后吹脚风管,空调后吹面风口,前排座椅,电器线束和电器元件等所需安装点及面。
第四步:确定材料、料厚、成型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
材料;一般为ABS、PP、PP+EPDM、PE等,料厚:2-3mm,设计要求:(设计参数)1 产品的总体结构,主要性能应达到设计任务书或技术协议书的要求。
2 产品数模和相关文件完整、准确,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3 总体布置应符合工艺性、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及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4 间隙0.5-1㎜(轿车)1-2㎜(mpv、suv等),详见下图:主仪板0.5mm-1mm副仪表与前排座椅间隙10-15mm,见下图:10mm-15mm与地毯干涉1-2mm;5 运动件校核:见下图,要校核所有可运动件的运动是否受到干涉及限位结构的位置是否正确。
图一:杯托校核图2、烟灰盒校核;图3、杂物斗盖校核.杯托架副仪表板烟灰盒杂物斗盖翻转杂物斗盖旋转6.加强筋的拔模斜度除有特殊要求的外可以不做,由客户或模具厂根据各自工艺水平自行确定第五步:检查。
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
7. 仪表板管梁总成设计7.1、仪表板管梁总成由管梁本体和支架组成,支架包括电器安装支架、仪表板固定支架以及管梁本身的安装支架等。
7.2、边界条件:1)仪表板:仪表板本体以及仪表板上的安装件,如:副驾驶室大杂物箱等2)空调系统:空调机、空调风管以及前除霜风口等3)白车身:侧围、前围以及地板等7.3、设计过程:第一步:确定管梁的截面形式;第二步:确定管梁主体的材料;第三步:从点云中逆向出大概的管梁中心线位置;第四步:修正该中心线位置与Y轴平行;第五步:建立管梁主体数模,在方向管柱位置应适当加强;第六步:确定管梁自身的固定形式,和安装支架的结构;第七步:确定管梁上需要安装的附件(包括电器元件和空调等);第八步:设计以上的安装结构并确定其与管梁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者直接焊接等);第九步:进行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装配干涉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
7.4、设计硬点:1)管梁与侧围的连接点;2)管梁与前围的连接点;3)管梁与地板的连接点;4)空调在管梁上的安装点;5)其它电器在管梁上的安装点;7.5、注意事项:1、要仔细确认管梁的截面形状,因其对仪表板的结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2、管梁要尽量减少弯折,若必须弯折,应使其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
附图说明:图一管梁的支架布置图二管梁本体图三管梁的截面形状图四 管梁的设计硬点8. 组合开关罩总成设计8.1 组合开关罩总成由组合开关上罩和组合开关下罩组成,有 的组合开关罩还包括金属衬垫。
8.2 边界条件:转向柱、点火开关、组合开关、转向柱旋转锁紧装置、仪表板等。
8.3 设计过程:第一步: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第二步: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搭接关系。
第三步: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
硬点:主断面、转向柱、点火开关、组合开关、转向柱旋转锁紧装置及仪表板的安装点。
固定方式:上端和转向柱用螺钉固定,下端用螺钉固定在点火开关座上,上下管梁与白车身连接硬点1管梁与仪表板连接硬点3管梁与白车身连接硬点2管梁与仪表板连接硬点4管梁与仪表板连接硬点5管梁与仪表板连接硬点6管梁与仪表板连接硬点7管梁与仪表板连接硬点8两护罩之间一般用卡扣固定。
第四步:确定材料、料厚、成型方式、拔模方向及安装结构。
材料:PP、E/P、PE等,料厚:2.5-3 mm,表面可加皮纹。
第五步:结构设计1.把转向柱、点火开关、组合开关、转向柱旋转锁紧装置、仪表板、等相关数模装配或导入主模型。
2.把光顺后的外表面在分块线处切开。
3.面缝合增厚,做搭接边界4.做卡扣、导向柱与加强筋等。
第六步:检查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
8.4 设计的结构参数:与组合开关间隙为运动校核极限位置+1~2 mm;与点火开关间隙为1mm;与转向柱间隙为3 mm;与方向盘的间隙由总布置确定;上下罩之间一般边沿留有止口间隙为0。
附:卡扣安装结构图、护罩图片(一)、护罩图片(二)。
卡扣安装结构图组合开关护罩图片(一)组合开关护罩图片(二)9. 引擎盖拉手总成设计9.1引擎盖拉手总成一般由引擎盖,引擎盖拉手支架,引擎盖拉手和弹簧组成。
9.2边界条件:仪表台板。
9.3设计过程:第一步: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第二步: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搭接关系。
第三步: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
硬点:仪表板。
固定方式:引擎盖拉手支架固定在仪表台板上,引擎盖拉手支架和引擎盖拉手之间用转轴相连。
第四步:确定材料、料厚、成型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
材料:PP、PE、POM等,料厚:2.5-3 mm,一般引擎盖拉手表面加皮纹。
第五步:外表面光顺第六步:结构设计1. 把仪表板装配数模或导入主模型。
2. 把光顺后的外表面在分块线处切开。
3. 面缝合增厚。
4. 做连接转轴与加强筋等。
5.先做和引擎盖拉手连接的转轴,再做引擎盖拉手支架和仪表台板连接的结构,最后做加强筋等。
第七步:检查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
9.4 设计的结构参数:左右两侧和仪表台板的间隙为2~3mm,上侧和仪表台板间隙为运动校核极限位置+1mm,下侧和仪表台板间隙以能方便地放入人手为准。
附:引擎盖拉手总成图,引擎盖拉手图,引擎盖拉手支架图。
引擎盖拉手总成图引擎盖拉手图片与引擎盖拉手支架转轴连接引擎盖拉手支架图片10. 烟灰盒设计设计过程:第一步:熟悉参考样件,明确烟灰盒结构特点,开启及锁闭方式和造型风格。
第二步:分析各部分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注意其安装形式、运动件的运动方式、与边界搭接关系。
第四步: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
确定运动件的结构设计。
确定主断面、硬点。
硬点:主断面、安装点、运动机构极限位置。
如图一:图一:安装形式烟灰盒本体开启极限位置烟灰盒本体运动机构形式第五步:确定材料、零件壁厚、成形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运动机构。
确定间隙。
材料:一般为PP、PE、E/P、PF等经阻燃处理的材料,料厚:2~4mm。
成形:根据各零件的成型方法、材料特性、确定脱模角度,一般15′~1°。
如图二:图二:烟灰盒外腔确定脱模角度,保证成型质量间隙:根据配合关系,分析开闭工作原理,明确零件的装配尺寸链(如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