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职业生涯规划记者职业生涯规划前言:笔耕不辍、匡扶正义是我的理想,记者,这一艰辛的职业将是承载我梦想的船舶。
如何把理想和终生职业联系起来是我自进入大学以来苦苦探索的问题,如今把经历收获和规划憧憬一一记录下来而成就的生涯规划,将是我今后学习、生活的导航。
以下是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它将在我的不断耕耘下得到最大的完善。
一.1.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规划 (20XX年-20XX年,24岁至34岁)方向:媒体报刊地方新闻一线记者总体目标:从基本熟悉新闻行业到完全胜任新闻采编工作,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得到充足的锻炼;完成硕士(新闻学)学位,从宏观上把握新闻的发展前景。
2大学毕业后的第二个十年规划(20XX年-20XX年,34岁至44岁)方向:省级报刊新闻专访记者、栏目策划总体目标:熟悉省级报刊发行,推进本省报刊改革。
3大学毕业后的第三个十年规划(20XX年-20XX年,44岁至54岁)方向:资深记者,幕后舆论监督评论总体目标:更深入的推进报刊与群众生活的联系,让报刊成为老百姓与官方组织直接沟通的平台。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1、社会一般环境: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开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是与之配套的文化设施相对落后,舆论环境有潜在的发展空间。
2、媒体(记者)职业特殊社会环境:记者是这样一种人:为人民和国家服务,有强烈的正义感,作为人民的喉舌,为事实说话。
不歪曲报道事实,而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
而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更需要高素质的新闻人才去引导舆论方向,传播客观真实的新闻内容。
三.行业环境分析新闻行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对职业要求也年轻化、高文凭化。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1.个人分析:(1)自身现状:自小就对记者有强烈的向往,并且在父母的支持下有意识的各方面锻炼自身能力。
文笔流畅,现任院报记者站文字组长;性格热情开朗,能与他人流利沟通;身体素质好,擅长长跑;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2.角色建议:父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选定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薪酬要稳定"。
母亲:"家庭安稳,工作稳定。
""负责任" "宽容"老师:"集体主义观强、组织能力强、有上进心。
"同学:"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高","负责任"......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职业目标:资深记者、资深新闻人1.毕业之前:成果目标;完成大学本科基础教育学历目标:取得学士学位;考取记者证,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等水平测试。
能力目标:具备优秀大学生的素质。
2.20XX年-20XX年:学历目标:考取新闻学硕士学位职务目标:优秀一线记者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新闻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经济目标:年薪4万3.20XX年-20XX年:职务目标:特约记者、栏目策划人能力目标:能自发开创个人采编栏目,有自己的合作团队,能与上级更融洽的交流,为报刊改革添一份力。
经济目标:年薪8万4.20XX年至20XX年职务目标:资深记者能力目标:担当舆论监督评论,为就职报刊指引舆论方向。
经济目标:年薪12万六.成功标准这个行业的成功不能以钱财衡量,它给予新闻职业人的最大报酬是公众的了解、认可和支持。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差距:1、所学专业水平有限;2、作为新闻人(记者)所必备的技巧、创新能力尚待提高;3、目前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1.教育培训方法(1)充分利用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
(2)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
2.讨论交流方法(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扩大社交圈,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坚持工作。
(2)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新闻人的身份,为群众说真话,做实事。
总结:我的人生座右铭是:"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直视自己的人生,慎行前路,做一个好人,说一辈子的真话,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得到展现。
记者职业生涯规划1、缺乏""让记者职业看起来像一碗"青春饭"2、"职业生涯规划"对记者自身成长及服务能力提升上的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记者提高媒体服务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同样有利于动态竞争环境下的记者与媒体之间的协调性3、如何辅助记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文:"读者、主流、发行、报道"这四样东西,在媒体生存意念里,是经常被提及的东西。
这些东西的重要程度,从人人皆可谈而论之的密度就可以感觉到。
但是另有一种隐性困扰,常常被忽视,却又常常包围着媒体的基层员工,那就是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的系列情绪不稳定。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让记者这门职业更像一口"青春饭"。
而短期职业期待,让记者的跳槽、改行念头成了家常便饭,工作中也越来越缺乏职业精神,表现为工作张状态、水平稳定,红包面前犹疑不安,面对黑恶势力和弱势群体良心缺失等等。
和"读者、主流、发行、报道"这些东西一样,这种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而导致的隐性困扰同样重要地影响着媒体作为一个生存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个形势再好的媒体同样经受不住员工的一夜之间的集体离去。
现代企业无不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逐步调整、契合,是现代企业经常关注的事,有时甚至不惜花巨资引进理念,来帮助员工完善职业规划。
而在媒体,记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被忽视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使媒体基层员工的隐性困扰随时可能显性化,如差错、跳槽、精神疲劳等等。
现代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企业有义务最大限度利用雇员的能力,并为每一位雇员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
这种趋势得到强化的一个信号是许多组织在越来越多地强调重视职业规划。
"职业发展"已成为和"薪酬"并列的两种最主要的员工激励手段。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
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遣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让记者看起来像一碗"青春饭"一些人认为:与过去相比,现实意义上的"青春饭"已不再限于传统的服务、娱乐等行业了。
像IT业程序员、公关、促销员、时尚类记者等构成了新的"青春饭"群体。
与传统"青春饭"相同的是,新"青春饭"挥霍的也是年龄、体力和精力,当青春不在时,便要另谋出路。
这就逼着从业者要未雨绸缪,要吃着自己碗里的,看着别人锅里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使越来越多媒体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但是,与媒体在新创时期对人才资源的求贤若渴、甚至"有病乱求医"相比,大多数老媒体或步入稳定期的"新"媒体在对待现有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却疏于管理。
不仅缺乏长远的员工培养与职业发展规划,甚至连基本的用工合同、劳动待遇都不能保障。
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地表明了现在一些媒体、记者的生存状态。
但是记者行业不应该是"青春饭"行业。
从传媒业的行业特点、成熟传媒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就能证明这一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刊登一位美国同行的介绍:"在美国,各大媒体都不直接录用刚毕业的学生,因为记者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职业......能够被大媒体看中时,这些记者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各大媒体都把有经验的老记者当成'宝贝',给予高薪。
"即使是在国内普遍认为吃"青春饭"的电视媒体主持人行当,在美国的情形也不一样。
美国观众对青春靓丽而没有太多内涵的主持人并不感冒,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有学识、有经验的主持人。
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著名节目《60分钟》从1968年创始以来,原班人马基本没换,今年这个节目主持人和记者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0岁,但是《60分钟》仍然是同类节目中最受欢迎的。
当然导致"青春饭"的出现,其原因和后果都不是单方面的。
许多数中到大规模的日报需要应聘者至少有5年的新闻工作经验,但是多数小报在招聘到新闻专业毕业生后只能留住他们一至两年。
这些毕业生在旗鼓相当的职位中跳来跳去,道理不用多讲,这种横向跳槽对个人职业生涯是有害的。
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就像一位发行人所说的,目前很明显的原因是,"这些报社不需要员工的保持力,因为他们不想提高员工的薪水。
"其实仍然有比使用金钱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得到职业生涯的发展。
新手记者希望得到的发展,随后发现这在现在的小规模报纸中很难得到,这使他们有很深的受挫感。
记者职业生涯规划记者职业生涯规划。
于是他们频繁地横向跳槽而破坏了自己的可信度,东张西望寻找下一个虚幻的头衔和微薄的工资增长。
结果,在小规模报纸中的记者经常跳槽,最终获得了超过5年的工作经验,然而此时他们往往并没有获得被大报雇佣的技能。
目前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基本是静态的,招聘、解聘、档案管理,简单的员工培训,不对企业的整体目标和利益最大化负责。
与传统的人事部不同,人力资源公司把人———上到领导者下到普通员工,都作为企业发展成功的资源。
她们人力资源公司要做的工作之一是:让每个员工知道他所服务的企业近期和远期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在公司整体组织结构中的位置,起什么作用。
而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被当成资源,而只是普通劳动者、螺丝钉、一块砖之类,员工的喜怒哀乐,对工作是否满意从不纳入人事部门的视线。
"职业生涯规划"对记者自身成长及服务能力的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记者自身成长。
成功地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仅仅需要动力,还需要一定的能力。
一个人是否会选择做一个职业往往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从事这些职业的能力。
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
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
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侯,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