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
一、人的由来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的主要性器官)
3、男性生殖系统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4、女性生殖系统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主要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7、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人体的营养
1、六类营养物质:①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供能物质)②无机盐、水、维生素(三大非供能物质)
2、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
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有离不开蛋白质。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约占体重的60%--70%。
4、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作用大。
5
(1)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2)铁:贫血
(3)碘:地方性甲状腺肿(4)磷:厌食、贫血
6、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
(
(
7
8
9、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
其中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样的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
可以被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10
11
12
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13、食物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
2、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功能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组织。
4、肺泡与血液、组织之间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氧气氧气
5、呼吸时膈肌、肋骨、胸廓、肺的变化:
(1)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气压变小
(2)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廓收缩—肺收缩—气压变大
(3)识记方法:(膈肌下降收缩膈肌上升舒张)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浆:含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红细胞:双凹圆饼状,成熟后无核,数量最多,功能是运输氧气。
血细胞白细胞:较大,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与保护的功能。
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能止血凝血。
2、患急性炎症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增多。
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
3、三种血管:
血管功能血管特点
动脉将心脏血液送到全身管壁最厚,血流最快
静脉(如青筋) 将全身血液送回心脏管腔最大,血流慢
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场所管壁最薄,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最慢
血液总是从: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通常我们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
判断方法:箭头的起点为动脉,箭头的终点为静脉,中点为毛细血管。
动脉与静脉血管的根本区别是:血流的方向(向心或回心)
4、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规律1:上房下室、左右相反、房静室动。
心脏内部上下相通,
左右不相通。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因为它是体循环的起点。
规律2:心脏左侧即左心房、左心室流的都是动脉血。
心脏右侧即右心房、右心室流的都是静脉血。
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
瓣膜: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静脉瓣:心房心室动脉
5、血液循环的路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