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15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磨课总结

14-15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磨课总结

一年级语文教研磨课活动总结
2014——2015第二学期
在这阳光灿烂的季节里,我们一年级组在黄圣琴老师的带领下,于4月9号开展了新学期以来的第一轮语文磨课活动,至5月21日活动结束,一年级全体语文老师都参加了活动。

现将磨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师磨课情况分析
(一)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初步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

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

《识字8》集体备课时,先听主备人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简介。

听了之后周明琼主任,黄圣琴、杨春红等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供吴芳群老师参考;如: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本次学校磨课要求进行设计、教学;4月9日开始第一次磨课,上课效果不理想,各位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1.未完成当堂课教学目标,课件做得不够完善,教师语言过于啰嗦不够精炼,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导入时间过长,导入时应开门见山。

2.本次磨课的初衷是以识字,写字为教学目标,也是要突破的重难点,应该以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重点,研究学生感兴趣的识字教法。

然后,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使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

3.通过这次活动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建构识字教学的基本模式和艺术。

4.语文教学比较注重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传统的优势,决不能放弃。

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

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片面追求“创新”。

在后来的六次磨课活动中执教老师每磨一次课后我组教师就积极聚合众人的智慧修改一次教学设计,准备第二次备课,因为每位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角度各不相同,所以在落实教学目标时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

课题在第二次磨课前改为《棉花姑娘》。

4月16日的磨课,效果离预期效果更远,综合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确定《识字8》为本次磨课课题。

并以第一次磨课进行比对修改,再修改:1.识字,写字的时间分配,拼读生字至熟读后检验学习效果要多采取开火车读,比赛读,游戏读等方法进行,层层递进深入学习。

熟读后再运用生字口头组词,造句,说话。

2.多观摩有关生字教学的视频,认真阅读、分析教参,找出能用的办法。

3.设计教学步骤时,渗入各方面能渗进的知识,遵循知识来自生活,也将用于生活的规律。

(二)磨课中执教老师基本都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学习。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使识字、取得较好效果,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

在这之后4月23日的第三次磨课中有了不小的进步。

4月30日第四次磨课前还得到了周明琼主任和罗茂双两位老师亲自教学类型课予以参照,为第五次磨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有幸在第五次磨课前得到韦自才校长的指点:内容要有所取舍;时间的安排要突出重难点;教学生字,教学方法和设计的步骤要多样、有效,并现场模拟教学场景加以指教。

使得第五次磨课的教学效果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在平等的交流中又体现了一定的引导、组织作用。

效果有提升,但时间安排不够精密,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完成教学任务。

再次修改在第六次的磨课中得到韦自才校长和刘其兰主任两位领导的亲临指导:1.语言要亲近学生,不要生硬,鼓励要多样,语言要亲和、实际,要及时鼓励。

2.伙伴合作前任务下达要明确,方法要前后一致,评价要合理,不夸张,要适当,优作先,优点先,缺点少,缺点中找优点。

3.课堂教学内容力争高效、容量大,可以增加一些练习在写字之后或者认字之后。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机智、认真处理,应对。

5.教学时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往往又受着教师的知识、经验和人格魅力的影响。

6.学生识字训练,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

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不要出现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的现象,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7.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采用了“摘苹果”、“登山”游戏、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或找小伙伴合作提出问
题,共同探究,然后解决问题。

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经过七次的磨课后,与5月21日早上第一节课展示了磨课内容,在教学语言方面,课堂上都能使用普通话教学,但教学机智能力的发挥和语言欠缺激情,评价的语言还不够多样化。

在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虽注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课堂的分量还体现得不够充分,还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以学生的状况而制定和调整,挖掘教材不深。

(三)精彩之处:
1.生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

吴芳群老师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如:“雁”“寒”,在设计复习巩固生字的环节中又穿插了“登山”、“摘苹果”游艺活动,学生喜欢,教学比较扎实。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渗透课外的学习方法,今后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3.精心设计,找准解读的突破口。

“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不是引导学生逐字的品味、咀嚼。

4.环节,以读代讲。

精简教学环节,真正的把时间还给学生。

学习重点句子与欣赏精美图片相结合,通过朗读理解。

二、具体建议
1.教师要确定目标。

课前要思考,预设教案。

课堂上培养会思考的学生,堂堂清。

课后收集信息,整理案例,善于积累,写教学反思,善于总结。

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

2.结合实际,反思实践;学会学习,持续发展。

学习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改变自己,提升自我,做个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教师。

以研促教,专业发展。

我们要在教学中养成教研一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挥,并
逐渐养成培养自己教研一体的良好习惯,课前多思考研究,天天动脑筋上课,这样会有无穷的乐趣,课后多反思,在反思实践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反思每节课学生是否得到发展,目标达到度怎样?每个环节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

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社会、家长满意的学生。

3.指导生字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会认、识记字形,了解字义,而且要让学生对单个生字进行扩词训练,说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掌握,发展积累语言。

也是低年级阅读识字教学的重点。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重新解读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教学理论的过程;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是课程整合的过程;是教法学法的最优化选择的过程。

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全体语文老师渐渐成长了,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信在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