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含钒废渣综合循环利用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含钒废渣综合循环利用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 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
钒作为工业的“味精”,在工业应用领域尤其是钢铁工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广泛用于钢铁、航空航天、军事、化工、医学等诸多领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

钒钛工业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除铁矿石外,钒钛已经成为生产钢铁高端产品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目前钢铁生产中,在结构钢中加入0.1%的钒即可提高强度10%-20%,减轻重量15-25%,降低成本8-10%。

含钒低合金钢的广泛应用可极大缓解国家的资源压力。

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国内急需扩大含钒低合金品种以提高钢材质量,减少国外进口,因此,加快钒钛产业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国家有关部门在2000年就制定了鼓励发展钒钛产业的策导向,“多金属共生矿综合利用”、“低合金钢和微合金钢”列入了颁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国内钒钛产业发展具有充分的积极意义,项目建设是必要且符合国家政策发展需要的。

2.1.2 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国钒钛磁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储量98.3亿吨,远景储量达30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河北承德
地区、陕西汉中地区、北郧阳、襄阳地区、广东兴宁及山西代县等地区。

其中,攀枝花西昌地区是中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产地,其次是河北承德等地。

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攀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诉求愈加强烈,丰富的钒钛矿产品储备如何合理有序并快速开发利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虑。

攀钢西昌钢钒基地的建设,拉开了西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目前钢钒基地已开始正常运转。

本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利用钢钒基地的炼钢尾渣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达到经济循环、节约资源消耗的目的,同时也可为地区增加税收、发展经济做出贡献。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也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2.1.3 巨大的市场需求
一直以来,国内钒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钢铁工业中钒消耗强度已由原来的30至35公斤/1000吨钢的水平发展到50至65公斤/1000吨钢水平,但距发达国家的100公斤/1000吨钢的水平还差距较远。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类工业产品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为钒产业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即使仅以世界平均水平的85公斤/1000吨钢来看,这意味着仅满足钢铁工业的消耗一项,钒产品每年就必须增加产量30%以上,未来钒产品的需求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2.1.4 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项目所在地攀钢西昌钢钒基地年产钒渣大约在12万吨左右,由于原料矿产资源的特点,其内部含钒量十分可观,如不对其进行提取利用,必将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

根据原料的特点,本项目直接利用钒渣作原料的间接提取五氧化二钒。

在含钒废渣综合利用项目的提钒工艺路线选择上,依据原料钒渣的物相结构,充分吸收各种提钒工艺的优缺点,根据多年的生产和研发,形成具有技术创新的环保型生产提钒工艺,该法流程短、物料消耗低、污染环境小、废液循环利用、回收率高、产品纯度高。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衍生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循环经济效果的重要选择。

2.1.5 企业发展需要
项目建设单位的股东公司在攀枝花已建设有生产线,并已经过多年实际运行积累。

目前,伴随着攀钢集团向西昌发展的步伐,尾渣原料的运输成本发生了变化,股东公司快速响应,提出应对策略,加快新公司的建设。

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公司的业务规模跨入一个新的台阶,成本得到明显优化,技术开发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形成合理的产业平台,以使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2.1 钒产品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愈见重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在钢铁工业、石油化工业、陶瓷工业、
航空航天工业中钒产品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元素,在钢材中添加钒,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易焊接的特点。

在结构钢中加入0.1%的钒,可提高强度10至20%,减轻结构重量15至25%,降低成本8至10%,含钒合金钢广泛地应用在冶金、化工、机械、军工等部门中,可提升钢材性能,降低资源消耗。

此外,在电池产业的应用也随着技术不断的革新和进步,也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而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也成为钒产业发展的巨大助力。

2.2.2 国家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是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撑
钒钛磁铁矿属世界稀有资源,是生产钒产品、钛产品的主要原料,也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

如何将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

为此国家还将其作为“多金属共生矿综合利用”专项列入了颁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消耗,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资源综合利用将更为重视。

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为钒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外部推动力。

2.2.3 企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是本项目可行的必要保证
项目建设单位已建成的生产线经过多年运行积累,达到了预期的运行指标,完全满足市场的技术要求,具备明显的性能优势,兼具成本优势。

经过用户测试,各方面性能已经得到确认,下一步将推进标
志性客户的战略合作。

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核心沉淀和专业人才的积累,将成为本项目成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智力支撑。

2.2.4 产品销售成本、价格及销售网络优势
项目建设单位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稳定的营销渠道,同时现有现有的营销网络不断在扩展,能满足本项目的销售产能。

2.2.5交通、基础条件优越
项目选址于西昌瑞海产业园,紧邻108国道、京昆高速、成昆铁路,距西昌青山机场也仅30余公里,交通运输便利。

园区内供水、供电、道路、通信、互联网及其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好,因此,本项目选址位置不仅交通、基础条件良好,而且对外协作交流更为方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