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_中_周流溪

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_中_周流溪

在语法层级系统中 ,词包含若干个法位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年第 4期 (总第 112期 )
由形位填充 ; 词则填充短语一级的若干法位 ,
短 语又 填充小 句一级 的若 干法 位 (如主 谓
宾 ) ,小句又填充句子一级的若干法位 (如句
基和嵌入句 ) ,句子又填充段落一级的若干法
位 ; 段落上面还有独白 ,独白上面是对话。法 位学不把句子作为语法的最大单位。
在句子结构 (动态句法 )中 ,动词和角色 成分及情景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动词支配 后二者 (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就动词支配角 色成分的数目而论 , 动词好比有化合价的原 子 ,可以分为零价、一价、二价和三价动词 ; 这 些 分 别相 当 于 传统 语 法 的 无人 称 动 词、 不 及 物动词、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 (即带间接宾 语者 )。这个说法有其新颖之处 ,所以依存语 法 又 被 称 为 ( 配 ) 价 语 法 ( Valency Gramm ar)。
· 14·
述位是新信息。马泰休斯自谓其学派是功能 — 结构学派。这看来是有道理的。语言学史上 布拉格学派或称为结构学派 ,或称为功能学 派。它的第二代学者丹奈什 ( F. Danes)和费 尔巴斯 ( J. Firbas)把实义切分发展为功能句 子 观 ( f 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 e, F SP)。费尔巴斯提出交际动态的概念 ,对主 位和述位作了更细致的区分。另一位学者斯 加 尔 ( P. Sgal l)则提出类似 F SP的 T F A(话 题— 焦点分节 )和功能生成的理论。这一代学 者无疑发展了本学派的功能主义方面 (但是 他们中也有人表现出采纳依存语法和转换生 成语法观点的倾向 )。
这是美国学者兰姆 ( S. Lam b)的学说 ,集 中体现于他所著的《层次语法纲要》 ( 1966)一
书。
兰 姆 嫌 叶 姆斯 列 夫 体 系中 “关 系 ”和 “ 功
能”两套术语在使用上还有纠缠和概念不清
之 处 (见 Lepschy 1970) , 他的“关系”和“层
次”有明确的界定。层次最多有 6个 ,从高到低
这 是美国语言学家派克 ( K. L. Pi ke )创 立的理论 ; 他的同事朗格克 ( R. E. Longacre) 和派克夫人对此也有不少贡献。40年代后期 派 克开始设想类似于 音位和形位的“法位” (语法的基本单位 )。50年代他确认: 法位 (初 名 g rameme,后改称 t ag meme)是存在的 ; 位 的 ( emic)和素的 ( etic)区别贯穿于语言系统 的各层次中 ,而且存在于人类行为结构的各 层次中。派克先是提出 ,一切语言单位 ( U)都 具有三重 性质: U= FM D, 即都可以从 特征 式样 ( F)、表现式样 ( M )和分布式样 ( D)三个 方面进行考察。后来他又提出 ,语言单位可以 从 粒 子、 波、 场 三个 方 面 进行 考 察 。每 个 单 位 不是孤立自足的 ,它把一定的环境包括在其 构成要素之中。认为可以离开环境纯客观地 发现一个单位或关系 ,乃是一种幻想。感知一 个单位 ,就牵连到感知者本身。派克冲破了美 国结构主义不能混淆语言层次的戒律 ,主张 各层次互相渗透 ; 例如 ,分析音位时必须考虑 语法。他的句法分析也不拘泥于二元切分 ,而 按实际情况确定切分为若干部分。
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 (中 )
北京师范大学 周流溪
4. 其他结构语言学理论
4. 1依存语法 ( Dependency Gram mar) 这是在 欧洲发展起来的 结构语言学 理
论 ,创始人为法国语言学家特尼埃尔 ( L. X. T esniè re 1893- 1954) ,系统地表述于其身后 出版的《结构句法基础》一书。书中提出概括 一切结构句法现象的三大核心概念: 联结 ( co nnexio n)、接合 ( juncti on) 和转化 ( t ranslati on)。联结是句法关系 ,正是靠它词与词才 互相联系而成为句子 ; 接合和转化是使句子 扩展和复杂化的手段。联结使词与词处于一 种相互依存的层级体系之中 ,其中的上项 (即 支 配词 )可 以支配或控制多个下项 (即从属 词 ) ,但一个下项只能隶属于一个上项。特尼 埃尔认为动词是句子的中心 ,在词类体系 (静 态句法 )中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副词的依存 关 系依 次分为 一、 二、三 、四 级。
相应 ,但更细密。层次语法认为语言有语义和
语音两个主要部分 ,通过语法结合起来。层次
结构和关系的型 式是取自霍凯特的两 个概
念: “序列 组合” ( tactics) 和“体 现” ( reali za-
ti on)。
层次语法语言结构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和”、“或”二种 (二者都可以是有序的 , 也可以是无序的 ,例如 a , b, c三个项目可以 组 合成 a /bc; a /b, c; ab /c; a, b /c)。“和”是说 一个项目和同时出现的两个以上的项目有联 系 ; 比如“ w ell (好 )”一词向上 同语义层次上 的“ I”、“ v ery”等词有联系 ,向 下同音位层次 上的 /w , e, l /有联系 (图示用△表示向下打开 联系 )。每个项目的这种联系就是层次规则。 层次语法不使用转换。语言中的任何加工过 程都是在使用语言的行为中产生的 ,而不是 存在于系统本身之中。如果一个想法在意义 单位或语义层次上聚集成意义群 ,这个想法 就由一个短语或小句体现在词汇单位或形位
法国学者马丁内 ( A. Marti net )继承和发 展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他认为语言的 最重要功能是交际功能。语言是具有两重分 节 ( double articula tion)的交际工具 ; 功能语 言学包括语法学和音系学 ,研究对应于两个 分 节 (符 位 nonè m e切 分和音 位切分 )的 问 题。语言的使用和结构贯穿着经济 (即节约 ) 原则。语言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言语活动 ,其 中的语言事实 要依照语义功能来确定 和分
二、功能语言学的崛起 和语言的动态研究
1. 功能语言学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紧密联系的。结构
语言学也不同程度地研究功能 ,不过重点在 研究结构 (形式 ) ; 功能语言学也不能不谈结 构 (形式 ) ,不过功能始终是首先关注的对象 而已。结构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应该而且可 以互相补充。但是在结构语言学的乔姆斯基
层次上 ; 它不像转换语法那样先在一个层次 上把思想变成代码 ,再在另一个层次上变成 代 码 , 即把 思想 转到 后 头去 体 现。例如 althoug h i t rai ned和 despit e the rain都是“尽 管下雨”的意思 ,各有适用的场合 ,不必说这 里有什么转换 ;可认为上头有个这样的意思 , 然后通过一种纵向的关系在某个层次实现。
功能创建了和语音学相区别的音系学 ,这个 业绩无须多说。这派的学者对语言的元功能 也率先进行过很好的论述。在语法研究上 ,该 派创始人马泰休斯 ( V. Ma thesius)提出了句 子的实义切分理论 , 即按实际语境将句子切 分为表述的出发点 (即主位 thema)和表述的 核心 (即述位 rhema)两个部分。这是一种基 于信息流向的功能分析法: 主位是已知信息 ,
7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功能语言学 ,其 体系里的“功能”主要是指语言的交际功能或 社会功能 ,即语言的元功能。功能语言学由此 出发来描写和解释语言。不过 ,溯流探源 ,功 能语言学应该说是从布拉格学派开始的。下 面叙述功能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1. 1 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及其支派
布拉格学派根据音位的对立特征和辨义
特尼埃尔对词类和句法的观点颇类似叶 斯泊森的三品 ( three ra nks)说。但他把动词 置于句子的中心地位 ,而不是像传统语法那 样和主语平起平坐 ,确是很有特色的见解。
· 12·
应 该 说明 , 荷兰 学者 格鲁特 ( A. W. de Groo t )在 1949年就提出了配价理论的句法结 构体系 ,只是他的著作流传不广。德国学者对 依存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代表人物 有赫尔比希 ( G. Helbig )、恩格尔 ( U. Engel ) 等。德国学者们把配价的概念推广应用到形 容词结构和名词结构 ,而且区分句法配价和 语义配价。英国学者安德森 ( J. M. Anderso n) 则把依存语法和格语法结合起来。 4. 2 法位学 ( T agm emics)
接 ( cohesio n)。
派克最早把矩阵引进语法分析 ,以便充
分反映复杂的语言现象和发现原来预料不到
的关系。派克及其同事用矩阵成功地揭示了
许多土著语言的句法特征。他们调查过几百
种土著语言 ,拥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他们从来
不分析 nal Gram mar)
排列是:
意义层
上义位层 ( hy pe rsememic) 义位层 ( sememic )
语法层 词位层 ( lex emic) 形位层 ( mo rphemic)
音系层 音位层 ( phonemic) 下音位层 ( hy po pho nemic音素 )
这 些大 致可以 同传 统语 法的 词、 词素 、音素 等
析。在马丁内的影响下 , 1976年在法国成立了 国际功能语言学学会。
俄 裔学者 雅柯布逊 ( R. Jako bson) 等是 布拉格学派的重要成员。苏联学者采纳并发 展了句子的实义切分理论 ,将这种切分应用 于 1954年、 1970年、 1980年几部权威的俄语语 法书。他们中最著名的有维诺格拉多夫 ( V. V. Vinog radov )、 拉 斯 波 波 夫 ( I. P. Raspopov )、佐洛托娃 ( G. A. Zolo tov a)等。班 达尔科 ( A. Bondarko)则发挥了叶斯泊森“从 形式到意义” (由表及里 )和“从意义到形式” (由里及表 )两种语法 即谢尔巴“消极语 法”和“积极语法”两种语法的思想 ,重视功能 语义范畴 (功能语义场 )的研究。 1. 2 系统功能语言学 ( Syst emic-Functi ona 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