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 . 震悚(sǒnɡ)荒谬(mi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ɡ)B . 瓦砾(lè)尴尬(ɡān )惊骇(hài)歼灭(jiān)C . 颠沛(pèi)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āi )D . 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2.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星宿(xiù)剽(biāo)悍鳞次栉(zhì)比面面相觑(qù)B . 酷肖(xiāo)愤懑(mèn)提心掉(diào)胆言简意赅(gāi)C . 戏谑(xuè)纶(ɡuān)巾略胜一筹(chóu)恪(kè)尽职守D . 瞥(piě)见玷(diàn)污惨绝人寰(huán)高屋建瓴(lǐnɡ)3. (2分) (2017九上·东台期中)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杨洋近几年来炙手可热,影视歌三栖发展,是娱乐圈正在崛起的一颗新星。

B .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桥梓社区党支部未雨绸缪,向居民发放了宣传手册。

C . 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

D .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B .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 . 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D . 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5. (2分)(2018·铜仁)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 . ①③②④⑥⑤B . ①④③②⑥⑤C . ④①③②⑥⑤D . ④③②①⑥⑤6. (2分) (2019七上·龙山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相见欢》依次是五言律诗、曲、七言绝句、词。

B . 《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狼》依次是抒情散文、小说、童话。

C .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等都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D . 《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李汝珍的《镜花缘》,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低下头来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

”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

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

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

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越要碰。

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

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

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进去探个究竟。

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

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

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

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

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

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

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

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

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

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

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

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

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⑧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

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

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

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

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

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⑨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

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

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

(3)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4)给第⑧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8. (9分) (2019九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朝而往,暮而归”中的“朝”、“暮”之景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建造醉翁亭的由来。

C . 引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读来节奏感强。

三、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9. (11分)(2016·广东模拟) 阅读下列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B . 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C . 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口入,初极狭(2)翻译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写出全文核心思想并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此句也表现了作者一种热爱山水,寄情山水的情怀。

(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 作者反复强调“醉、乐”二字,“醉”是表象,“乐”为实质,最后将“醉”、“乐”统一,揭示了文章的“与民同乐”的主旨。

B .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托出了全文的主旨。

C . 本文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且生动精炼,写景时,动静结合,而且前有伏笔,后有呼应,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

D . 作者在文中连用其所长21个“也”字煞句,读来只觉神采飞扬,摇曳生姿,但给人单调重复之感。

10. (9分)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________”立意,以“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________的节操和________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________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________”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11. (10分)(2019·黄岩模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