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
绕射会使部分信号偏转,致使绕射信号与直达信号之间有
相位差,干扰了直达信号。因此如果树林或山丘突入绕射 区,此时尽管收发信机处于视距内,也并不表示信号传输 良好。
3.反射、绕射与散射
由障碍物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称为绕射损耗;
绕射损耗的取值与传播路径的菲涅尔余隙有关,一般可
通过查表获得;
当菲涅尔余隙为零时,其附加损耗约为 6dB,即信号减
反射、绕射和散射。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
时发生反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利 的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当电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 波长的物体,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时, 发生散射。
1.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接收机接收 到的实际信号,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
标准大气折射下的地球等效半径为:Re=8500km
d = 4 . 12
(
ht +
h r km
)
单元小结
这次课介绍了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特性,主要包括电波的传播方式、直
射波、反射波以及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同学们对移动通信 的电波传播特性做初步的了解,为以 后本课的学习程打下理论基础。
弱为1/4。
3.反射、绕射与散射
散射
电波遇到粗糙表面时,会发生散射而散布于各个方向; 实际移动无线环境的接收信号比单独绕射和反射模型预测的
信号强;
对于阻挡面起伏远大于波长的平滑表面可建模成反射面,而
对于颗粒小于波长的粗糙表面,反射系数需乘以一个散射损 耗系数,以代表减弱的反射场。
4.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反射、散射而产生损耗
2.直射波传播
自由空间损耗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2.直射波传播
自由空间损耗
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
随着传播距离增大,球面单位
自由空间损耗的根本 d 天线的有效截面积是一定的, 原因 —— 能量扩散 因而接收天线所捕获的信号功
面积上的能量减小了,而接收
率减小了,这就是自由空间损
耗。
3.反射、绕射与散射
3.反射、绕射与散射
绕射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绕过障碍物的能力,这种现象
称为绕射如图2-25所示。
电波的绕射能力与电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绕射能
力越强;波长越短,则绕射能力越弱。
图2-25 电波的绕射
3.反射、绕射与散射
由于平面波有一定的绕射能力,所以能够绕过高低不平的
地面或障碍物,然后到达接收点。
学习目标
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机制。 理解无线电波的直射、反射、绕射、散射传播机理。 熟悉视线传播最大距离的计算。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学生沟通能力 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无线电波的直射、反射、绕射、散射传播 机理及视线传播最大距离
难点:无。
1.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大气折射
电波通过折射率不同
的大气层时,由于不同高 度的电波传播速率不同, 使电波射束发生弯曲。 图2-26 大气的折射
4.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折射线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发射天线
图2-27
将折射线拉成直线
接收天线
大气折射使得直射电波也能够实现超视距传播
4.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大气折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常用“地球等效半径”来表征 。
《移动通信技术》
通信工程学院 闫海煜
模块二: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
整体结构
基本技术
单元1:天线的基本知识
单元2: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单元3:移动通信信道特征 单元4:电波传播的路径损耗预测 单元5:噪声与干扰
实训项目
天线认知实训
教学单元引入
通过上一次课的讲解,我们对移动通信天线基础
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而现代移动通信的天线辐射
反射
电波传播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介面时,会产生镜面反
射;
按平面波处理,电波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时,反射波场强幅度等于入射波场强幅度,而
相位发生反向。
3.反射、绕射与散射
图2-24 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存在相位差 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存在相位差,如图 2-24 所示,使 得它们的合成场强有时会同相相加,有时会反相抵消,这 就造成了合成波的衰落现象。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将地球实际半径6370公里转变为
等效半径 Re=8500km
4.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如图2-28所示)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
况下,用地球等效半径 Re计算;
图2-28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4.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d = d1 + d 2
2 Re
(h
t
+ hr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方式有哪些?
1.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方式
电波传播方式与电波频率有关
主要类型:直射、反射、绕射、散射。如图2-23所示。
1.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散射波 电离层 电离层反射波
天 线 反射波
绕射波 直射波
图2-23 传播方式
1.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机制为
课后作业
1. 试简述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2. 在标准大气压下,发射天线高度为200m,
接收天线为2m,试求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1.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接收机接收到的实际是直射波 和经地形地物反射散射绕射衍射后的合成信号。
2.直射波传播
直射波的传播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来分析衰减特 性自由空间:均匀无损耗的无限大空间,其电波传播具有各 向同性自由空间特点:电波传播时能量不会被障碍物吸收、
信号广泛的使用150MHz、450MHz、900MHz、 1800MHz频段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播的频段,那
么学习移动通信必须对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播的特征
做进一步了解,分析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播的特征等 效为分析其载波在各种地形地物气候等条件下传播特
征。
单元2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主要内容
1 2 3 4 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直射波传播 反射、绕射与散射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