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Ba-137,S-32,N-14,Na-23,Cl-35.5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今天小智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编制花环B.榨取果汁C.点燃蜡烛D.切分蛋糕2、下列化合物中,溶于水显酸性的物质是()A.氯化钠B.酒精C.硝酸钾D.氯化氢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浓盐酸溶液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4、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B.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D.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5、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物变形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6、向盛有酚酞和K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

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镁条B.稀盐酸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试液7、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8、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A.向稀硫酸中滴加Ba(OH)2溶液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9、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他应该施加的化肥是()A.KOHB.Ca3(PO4)2C.KNO3D.CO(NH2)210、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初OH-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11、不用其他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别出来的是()A.H2SO4、CuSO4、BaCl2、Na2SO4B.FeCl3、Ca(OH)2、NaCl、NaOHC.Na2CO3、BaCl2、HCl、H2SO4D.AgNO3、Na2CO3、NaCl、Na2SO4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 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13、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做化肥。

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C. K+和OH-来自同一工厂D. H+和K+来自同一工厂14、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铁和铜B.银C.铜和银D.铜15、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1:m2=3:7B.m1﹣△M1<m2﹣△M2C.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 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16、现有足量的铝、铁、锌、镁4种金属,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4个烧杯内产生气体的数量关系是()A.一样多B.铝最多C.铁最多D.镁最多17、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A.硫酸的质量分数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溶液的pHD.生成氢气的质量18、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分析能得出的结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19、有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3.7g,将其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得剩余固体。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5.0g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B.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5gC.原混合物Na2CO3质量大于NaHCO3D.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产生4.4gCO2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B.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A.AB.BC.CD.D二、简答题(共40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21、在使用浓硫酸时,若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再用,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

22、实验中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填物质名称)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_(填“酸”或“碱”“盐”)。

(2)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 _(填化学符号)。

24、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 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 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 。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 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 __(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B.FeCl3C.BaCl2D.KNO325、某科学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和Ba2+、Ag+和N-的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

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

步骤二: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

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

(1)经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填化学式)。

(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

2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钾、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有。

27、随着科技的进步,农场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某指挥农场中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和1,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

(1)经农场只能系统检测后,自动为农场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为大白菜施加了肥。

(2)把胡柚移栽到农场时要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弱,提高成活率。

(3)把马铃薯块茎埋在土壤中,长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28、据报道:一家政服务人员在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l的化合价为价。

(2)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

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

下列物体中,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填字母)。

A.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B. 釉面砖(釉面的主要成分是SiO2)C.不锈钢管29、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2(SO4)3、NaCl、KN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1)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取少量(1)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3)向(2)中的滤渣(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a.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存在,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b.写出(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0、实验室为了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甲装置时,气体应从管进,管出,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2)通过乙装置时,气体应从管进,该收集方法针对的是什么类型的气体?。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31、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_ _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 __。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_ _(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32、请你分析以下实验装置,并学习所提供的材料。

实验装置:学习材料: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 (OH)2CaCl2+2NH3↑+2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