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甲醛主装置土建安装工程塔类设备分段组对施工方案编制:苏爱玲审核:审定: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5月5日目录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施工准备 (2)3.1技术准备 (2)3.2基础验收及处理 (3)3.3现场准备 (4)3.4塔设备检查验收 (4)4.分段组对 (5)4.4焊接操作及质量保证措施 (8)4.5二次灌浆 (10)5.塔体的检验 (11)5.1焊接检验 (11)5.2垂直度检验 (12)5.3酸洗、钝化 (12)5.4压力试验 (12)6.质量保证措施 (13)7.安全技术措施 (14)8.环境保护措施 (15)9.产品防护技术措施和技术要求 (15)10. 劳动力组织 (17)11. 主要施工机具 (17)1.工程概况中海石油天野化工年产6万吨聚甲醛工艺设备约1000多台以上,大型塔器设备主要包括甲醛吸收塔、加压蒸馏塔、甲醇回收塔、尾气吸收塔、三聚合成塔、合成废液蒸发洗涤塔、轻组份分离塔、三聚放空吸收塔、三氧五环合成蒸馏塔、丁缩醛蒸馏塔、干燥吸收塔、聚合三聚回收塔等。
根据资料提供情况和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所有塔器均采用空中组对方法,减少地面组对的难度,同时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实现。
2.编制依据2.1《钢制压力容器》GB150-982.2《钢制塔式容器》JB4710-922.3《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20052.4《化工塔类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1-852.5《现场设备、工艺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98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施工前设备图纸、设备平面布置图、管口方位图等技术文件已齐全,并经图纸会审。
3.1.2施工方案已批准,对作业组已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技术培训。
3.2基础验收及处理3.2.1设备基础已经施工完毕,具备安装条件,并办理了中间交接证书。
3.2.2基础验收的基本要求如下:(1)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交质量证明书、测量记录及设备基础有关施工技术文件,基础应明显地画出标高基准线、纵横轴线,相应的建构筑物上还应表有坐标轴线。
设计要求做沉降观测的设备基础,应做出沉降观测水准点。
(2)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缺陷。
(3)基础砼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周围土方应回填、夯实、整平。
(4)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均应清理干净,预埋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保护完好,放置垫铁部位的基础表面应凿平,且面积应大于垫铁。
3.2.3放置垫铁的基础表面应铲平,水平度应不大于2/1000(mm)。
3.3现场准备3.3.1施工现场具备四通一平(路通、水通、电通、通讯通、场地平整)条件。
3.3.2安装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起重设备和作业机具齐全,劳动力充足,能够保证连续施工。
3.3.3现场用电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3.3.4塔类设备按照要求的到货顺序及到货时间陆续进厂,具备安装条件。
3.4塔设备检查验收3.4.1塔设备的外形尺寸、分段尺寸符合设计文件及双方核定的分段尺寸和相关标准要求,塔体上应无超过设计文件或规范要求的局部损伤和局部变形。
3.4.2塔筒体不圆度均为e≤25mm,不圆度的测量应在筒体外表面,且距离接管和人孔补强圈100mm以上,测点不得选择在焊缝、附件或其它隆起部位;筒体的凹陷处要求过渡圆滑,其凹入深度以母线为基准测量,不得超过该处长度或宽度的1%;筒体表面应无机械损伤,对严重的尖锐伤痕应进行修磨,并使修磨范围内斜度至少为3:1。
3.4.3塔筒体分段处的外圆周长允许偏差±15mm,且应以保证环缝对口错边量不超标,端面不平度应≤2mm。
3.4.4在设备0°、90°、180°、270°纵向组装线部位拉φ0.5mm细钢丝测量分段筒体的不直度,ΔL应≤20mm。
3.4.5塔设备管口方位和标高接管长度、法兰面倾斜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要求。
3.4.6根据设备管口方位图和塔体上0°、90°、180°、270°四条纵向安装线逐一核查设备的各主要管口方位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
3.4.7底节以设备基础环地面为基准线,顶节以顶部主管口法兰面为基准线逐一核查各主要管口标高。
3.4.8坡口加工应与图纸相符;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现场如需要对坡口进行加工时,应避免用火焰切割,如用火焰切割对坡口进行加工时,应对坡口表面磁粉或渗透探伤。
3.4.9内件及附件的验收(1)内件及附件的交附应有明确的装箱清单,装箱清单应写内件、附件的型号、规格、材质、数量。
(2)内件及附件的外形尺寸,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标准要求,无运输变形及局部损坏。
(3)在底节和顶节筒体内壁各划一条基准圆周线,以次为准,逐一核查设备出厂前已安装内件的安装标高位置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
(4)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内件、附件有与设计文件不符合或超规范,现场无法校正的地方应作出记录,同时提交建设单位作出处理意见。
(5)清点、验收后的塔内件、附件应按材质型式分类堆放,并用铭牌作标志;堆放场地应平整、清洁,无泥砂、油污、腐蚀性气体等;设备内件、附件严禁露天堆放,以防腐蚀。
(6)除以上规定外,设备交货还应执行《分段交货塔器技术要求》相关条款。
4.分段组对4.1塔类设备组对、焊接工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样及排版图确定的组装及焊接工艺进行,工序间应有交接手续。
4.2塔类设备现场组对前,应对其结构尺寸及制造质量进行复验,对复验不合格项目应提交相关单位,做出处理意见。
4.3对分段到货的塔的筒体,同一断面处的不圆度应符合下表规定:4.4筒体分段处的外圆周长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4.5筒体分段处端面不平度偏差应不大于1/1000Dg,且不大于2mm。
4.6筒体高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4.7筒体不直度偏差见下表:4.8塔组装前,坡口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坡口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坡口面上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2)用火焰切割的坡口,应将熔渣等清除干净,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4.9设备现场组对时,其环焊缝错边量应符合下表要求,当环焊缝两节筒体厚度不等时,错边量以较薄板厚度为基准。
4.10筒体对接环缝处形成的棱角E应小于或等于壁厚S的10%加2mm,且不大于5mm;检查时用长度不小于300mm的直尺进行。
4.11组装对接环焊缝时,不应采用十字焊缝,相邻筒节的纵焊缝距离或封头拼接焊缝与相邻筒节纵焊缝的距离应大于3倍壁厚,且不小于100mm。
4.12筒体分段组装后,应在内外壁上划出相隔90°的四条纵向组装线和基准圆周线,作为整体组装及安装内件的依据。
4.13裙座中心应与塔体中心线相重合,其允许偏差为±5mm。
4.14筒体等部件组装后,施焊前应将坡口表面及其内外侧边缘不小于12mm范围内的油、污垢、锈、毛刺等清除于净,对不预热的焊接接头区域内的湿气,焊前应清除。
不锈钢设备应在焊缝两侧采取防止飞溅的措施。
4.15塔体组装时的点固焊,应符合下列规定:(1)筒体等部件组装的点固焊焊接工艺,应与正式焊接的要求相同。
(2)筒体组装时焊缝接点固的焊道长度在30~50mm,焊道应有足够的强度,点固焊焊接宜采用回焊法,使引弧焊和熄弧焊点均在焊道内,对不清根的焊缝,由点固焊引起的缺陷,应及时处理。
(3)焊接要求预热的场合,点固焊焊接亦必须按相同要求进行预热,其预热温度应取要求预热温度的上限,预热范围在焊缝两侧各不得小于150mm.4.16塔体及吊耳点焊或断焊,应与正式焊接工艺相同。
4.17焊接吊耳及卡具等应采用与设备相同或焊接性能相似的材料及相应的焊条,焊接工艺与正式焊接的要求相同。
4.18吊耳及卡具等拆除后,应对其焊缝的残留痕迹进行打磨修整,并认真检查,修整后的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厚度。
4.19塔组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填写“组装记录”。
4.4焊接操作及质量保证措施4.4.1焊接之前,焊逢表面必须清理到有金属光泽,表面不得含有油污、黄砂、铁锈等杂质。
4.4.2每个焊工必须经过现场考试,并经焊接专家和业主的审核并通过后方可从事焊接。
4.4.3焊接材料采用厂家提供的专用焊接材料。
焊接之前进行抽样分析,以确保焊丝的正确性。
另外应进行专门的保管。
4.4.4焊接要选择一个好的天气进行。
焊接之前,施焊的焊工要使用新的清洁的手套,保护气要充足保证能连续施工,焊逢要按要求组对清理好。
4.4.5焊接按照制定的焊接工艺进行,并严格过程监测。
4.4.6焊接必须连续同步进行,不得中断。
如确需中断,焊工应同时停止作业,并且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以避免焊接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而造成焊接变形。
4.4.7钨极必须经过抛光处理,不得有重皮现象,钨极必须及时更换,以确保焊接质量。
4.4.8交流氩弧焊机采用NSA500型,焊接前,焊工和维修电工必须对焊机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焊接时不出现故障。
4.4.9切割余量适当加大,保证坡口质量。
4.4.10组对所使用的不锈钢卡具加工后应经过精磨,并在使用前彻底清洗、脱脂,卡具摆放间距以300mm为宜。
4.4.11加大卡具摆放处的钝边宽度,待点焊完毕,拆余卡具后再磨削至规定值。
4.4.12焊材和焊缝处理要彻底,所使用的工具、机具应定期检查、清洗,保证焊缝和卡具不被所使用的工具污染。
4.4.13所有的仪表、量具必须是近期调校合格的。
4.4.14在水压不足的现场施工,必须设置一套冷却水加压装置,保证焊把的及时冷却,焊把必须能在同样条件下连续使用。
4.4.15每层焊道必须一次连续焊完,即使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4.4.16组对和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机具、卡具必须专用,过程中不得挪作它用,以保证不受污染,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4.5二次灌浆4.5.1塔类设备经初步找正与找平后,方可进行地脚螺栓预留孔的灌浆工作;地脚螺栓预留孔必须一次灌满至基础毛面高度,不得分次浇灌;预留孔灌浆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能进行设备的最终找正、找平及紧固地脚螺栓的工作;如因风载荷影响使设备自重不能稳定其位置时,须加稳定措施,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稳定措施方可拆除;设备安装精度经检查合格,在隐蔽工程记录完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
4.5.2灌浆前,灌浆处应用水清洗洁净并润透,积水应吹净;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有防冻措施。
4.5.3灌浆前宜安设外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环外缘的距离应不小于60㎜,同一台塔应一次灌完,不得分次浇灌;底座环外缘的灌浆层应平整美观,上表面应略有向外的坡度,高度应略低于底座环边缘的上表面。
4.5.4地脚螺栓预留孔及二次灌浆层的灌浆,一般宜用细碎石混凝土,其标号应比基础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固密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或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