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46935

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46935

横~番区间2#中间风井地连墙专项施工方案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和二十二号线项目三分部二○一八年三月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2)第2章工程概况 (3)2.1 工程简介 (3)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5)2.3 围护结构工程概况 (8)第3章施工总体安排 (9)3.1 施工安排 (9)3.2 组织机构 (10)3.3 工期计划 (10)3.4 人员、设备投入计划 (11)3.5 施工准备 (14)第4章地下连续墙施工 (18)4.1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 (18)4.2 地下连续墙具体施工方法 (19)第5章各项施工控制技术措施 (46)5.1 导墙施工技术措施 (46)5.2 成槽施工技术措施 (46)5.3 槽底沉渣控制技术措施 (47)5.4 钢筋笼制作、吊放控制措施 (49)5.5 钢筋笼吊装 (52)5.6 水下混凝土浇灌技术控制措施 (55)5.7 接头技术控制措施 (55)5.8 渗漏水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56)第6章质量控制 (58)6.1 质量目标 (58)6.2 质量保证体系 (58)6.3 质量保证措施 (60)6.4 工序检查验收程序 (61)6.5 质量控制标准 (62)第7章工期保证措施 (67)第8章雨季施工措施 (67)8.1 防洪准备 (67)8.2 防雨准备 (68)8.3 雨季施工措施 (68)第9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68)9.1 安全目标 (68)9.2 安全保证体系 (68)9.3 危险源清单 (69)9.4 安全技术措施 (70)9.5 文明施工措施 (74)第10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75)10.1 应急组织体系 (75)10.2 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措施 (76)10.3 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措施 (77)第11章附件 (79)第1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主要依据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纸,在充分考虑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城市环境、特点,围绕着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目标而编制。

我们依据招标文件,结合工程特点和我们的施工能力对设计文件中涉及的各单项技术按设计、施工要求进行了细化,针对招标文件中所提出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和工期目标,从劳动力、材料、机械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组织计划和相应的保证体系。

编制上述文件的主要依据包括:(1)本工程招标文件、招标图及施工招标补充文件;(2)现场踏勘及调查资料;(3)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纸;(4)招标文件中明文要求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有关现行的国家和省、部技术规范和标准,详见下表:表1.1 技术规范和标准(5)我公司现有人员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以及资金投入能力。

(6)我公司地铁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科研成果。

1.2编制原则以满足业主要求为目标,按照“选型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编制本施工方案:(1)科学施工组织设计,突出重点关键工序,以确保安全、质量为前提。

(2)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符合技术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各项目标实现。

(3)在认真领会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场地情况,确保各项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第2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广州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项目三分部施工区段设计起讫里程为YCK14+330~YCK22+610,区间共设置1中间风井(HP2中间风井)2盾构井(HP2、HP3盾构井)3区间(HP1中间风井(不含)~HP2盾构井~HP2中间风井~HP3盾构井盾构区间)。

2.1.1工程概况横番区间2#中间风井里程中心里程YDK19+509.2,设计起终点里程为YDK19+286. 6~YDK20+108.5,风井全长821.9米,为地下三层明挖结构。

其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 200mm/1000mm地连墙+内支撑的围护形式,地连墙嵌入地板深度1.5~3.5m,地连墙外部隔一层850@600三轴搅拌桩机进行槽壁加固,地连墙外部格栅加固。

基坑内设临时立柱,基础为12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10m。

2.1.2周边管线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勘察,风井及盾构井采用明挖法施工。

基坑开挖施工对周边现状管线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受影响的管线均进行迁改。

基坑开挖范围内需迁改的管线见下表。

具体管线位置表2.1。

表2.1 管线迁改统计表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2.2.1工程地质(1)HP2中间风井从上至下地层依次为:素填土、淤泥质砂、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其中土方占62%,全风化花岗岩占3%,强风化花岗岩占4%,中风化花岗岩占16%,微风化花岗岩占15%。

1)人工填土层杂填土<1-1>呈杂色,主要成分为中粗砂及砖块、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顶部0.10~0.30m多为砼,松散~欠压实,为近代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

层厚0.50~3.80m,平均厚度1.34m;耕植土<1-3>呈黄褐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植物根系,为近代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

层厚0.30~4.00m,平均厚度1.16m。

2)淤泥<2-1A>深灰色,流塑,主要成分为黏粒、粉粒及有机质,土质黏滑,局部含砂粒,略有腥味,为高压缩性土,层厚0.80~6.60m,平均厚度2.2m。

3)淤泥质土<2-1B>深灰色,流塑~软塑,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土质均匀,黏滑,含有机质,局部含砂粒,为高压缩性土,层厚0.80~16.10m,平均厚度6.50m。

4)淤泥质粉细砂、粉细砂层<2-2>深灰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级配良好,成分为石英颗粒,含较多黏粒,局部夹薄层淤泥。

层厚0.6~10m,平均厚度5.31m。

5)可塑状粉质黏土<4N-2>黄褐色,可塑,黏性好,土质不均,含较多石英砂粒,韧性干强度高,压缩性中等。

该层在本场地局部分布,共12孔揭露,揭露到层厚0.80~10.90m,平均厚度3.62m。

6)残积土层(Q el/)残积土层由侵入花岗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砂质粘性土和粘性土,根据塑性状态,本层分为两个亚层:可塑状砂质黏性土层,硬塑状砂质黏性土层。

①可塑状砂质黏性土层<5H-1>红褐、棕褐、灰黄等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含较多石英,干强度韧性低,遇水易软化崩解,压缩性中等。

该层在本场地零星分布,层厚2.5~6.9m,平均厚度4.7m。

②硬塑状砂质黏性土层<5H-2>红褐、棕褐、灰黄等色,硬塑,土质较均匀,含较多石英,干强度韧性低,遇水易软化崩解,压缩性中等。

该层在本场地零散分布,层厚0.5~9.2m,平均厚度3.08m。

7)岩石全风化带<6H>岩芯呈褐红色、褐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完全风化呈坚硬土状,土芯遇水易软化崩解,压缩性中等-低。

该层在本零散分布,层厚0.9~6.6m,平均厚度3.02m。

8)岩石强风化带<7H>岩芯呈紫红夹褐黄色、紫灰色,原岩风化强烈,裂隙很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岩块状,岩质极软-软,岩块用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崩解,压缩性低。

该层在本场地广泛分布,层厚0.7~9.6m,平均厚度3.22m。

该层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9)岩石中等风化带<8H>岩芯呈花斑色,暗红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碎块状,岩质稍硬,RQD约为20%。

该层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2~25.2m,平均厚度7.45m。

饱和状态岩石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1.50MPa,为较软岩,为破碎~较破碎岩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类。

10)岩石微风化带<9H>岩芯呈花斑色,暗红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裂隙稍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芯多呈长短柱,少量呈碎块状,岩质坚硬,RQD约为60%。

该层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厚1.22~28.9m,平均厚度13.09m,饱和状态岩石抗压强度平均值为77.20MPa,为较硬岩~坚硬岩,为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Ⅱ~Ⅳ类。

(2)地连墙入岩深度约5-18m,微风化花岗岩平均抗压强度77.2MPa。

(3)HP2风井地质剖面见附图一。

2.2.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稳定地下水水位一般埋深1~3m。

沿线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下渗而成,一般与地表水具有直接的补给、排泄关系,冲积砂层透水性强,经分层水位观测,各透水层地下水水位标高基本相近,仅局部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水位偏高。

沿线地面起伏小,未揭露有直接涌出地面的高水头地下水。

2.3围护结构工程概况2.3.1设计概况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200mm/1000mm地连墙+内支撑的围护形式,地连墙共计421幅,采用C35水下混凝土,抗渗等级P8,地连墙嵌固深度1.5~3.5m,钢材采用HPB300、HRB400级钢筋,钢筋主筋保护层厚度外侧70mm,内侧70mm,水平桁架筋竖向间距5米且起吊点处必须设置,地连墙外部隔一层850@600三轴搅拌桩机型槽壁加固,地连墙外部格栅加固。

风井为预留做车站。

基坑内设临时立柱,基础为12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10m。

地下连续墙设计参数表见附件三。

2.3.2地下连续墙工程量表2.3 地下连续墙工程量表2.3.3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重难点分析1)风井主体位于南沙大道西侧,地上地下各类管线较多,有电力、给水、通信、国防光缆及雨水管道等,管线迁改、防护的工作量大,牵扯面广,难度大,管线迁改及防护及时性和速度成为顺利展开施工的前提。

2)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弱风化岩层强度高达130Mpa,对在硬岩中开挖地连墙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较高。

3)场地上空横穿1条550Kv高压线,高度约22m,在地连墙开挖及钢筋笼吊装过程中,施工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要求较高。

(2)解决措施1)地连墙施工前做好管线调查及改迁工作,对所有管线进行统计及现场标识,并设置警示标识,地连墙与管线之间采用三排三轴搅拌桩进行加固避免管线发生变形,位移。

2)针对弱风化硬岩采用双轮铣进行硬岩施工,必要时采用重锤冲和双轮铣相结合工艺进行施工。

3)高压线下作业前,测量人员复核高压线高度、设备施工高度。

在550Kv高压线下进行施工时,必须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笼吊装采用分节吊装、下放,地连墙开挖过程中,禁止使用超高设备,采用冲击钻低锤重击的方式进行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