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海商法

名词解释 海商法

第一章绪论1.海商法—实质意义上的海商法是指各国制定的综合性的或单行性的各种海运或海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形式意义上的则称海商法典本身,如我国1992年颁布的海商法。

2.海上运输—是指海上货物运输和海上旅客运输,包括海江之间、江海之间的直达运输。

第二章船舶与船舶物权1.船舶—广义的船舶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船舶,即凡是具有一定构造,能在水上航行的工具,均可称为船舶,其基本特征是可作为水上航行工具或者装置。

狭义的船舶是法律规定中定义的船舶。

2.船舶登记—是指船舶所有人向船舶登记机关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文件,经船舶登记机关审查,对船舶国籍、自然状况和权利状况予以记载颁发相应证书的制度。

3.船舶检验—是由国家授权或国际航运界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按照国际公约和有关国家转播规范的要求,对船舶实行的技术监督检验。

4.法定检验—是船旗国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组织依照法律和国际公约规定对船舶进行的强制检验。

5.初次检验—是指船舶投入营运以前的检验以及未经我国验船机构监督下建造的国外船舶,为换发我国船舶证书所进行的检验。

6.定期检验—是指验船机构对营运中的船舶按规定的间隔期限进行检验。

7.总吨—是指全船所有围蔽空间以100立方英尺为一个吨位加起来的丈量总和;或者以公制立方米来丈量,总的立方米数除以2.83,得出的数字称为总吨数。

8.净吨—是指船内所有载运旅客及货物的空间的总和9.排水吨—是指船漂浮在水上,装货吃水到满载排水线时,船体所排开的谁的容积,亦即船体和货物的总重量。

10.载重吨—是指船舶满载时的排水吨位,减去空船时的排水吨位,即船舶最大的载货重量。

11.船级检验—也称为入级检验,是指船级社应船舶所有人得申请,对船舶的技术状态和性能进行的检验,以便船舶获得船级和保持船级。

12.公证检验—是指船舶所有人、承租人、保险人、货主等申请验船机构进行的一种专门检验,旨在证明船舶的技术状况或海损事故的原因及其损害程度主要包括损坏检验、起退租检验,赔偿检验、海损检验、起货设备检验、状况检验、修理检验等。

13.船级证书—是指船舶检验机构根据入级规则,向船舶签发的证明船体、设备等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证书。

14.法定证书—是指根据有关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船舶应当具备的最低标准的技术证书。

第一章绪论1. 海商法—实质意义上的海商法是指各国制定的综合性的或单行性的各种海运或海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形式意义上的则称海商法典本身,如我国1992年颁布的海商法。

2. 海上运输—是指海上货物运输和海上旅客运输,包括海江之间、江海之间的直达运输。

第二章船舶与船舶物权1. 船舶—广义的船舶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船舶,即凡是具有一定构造,能在水上航行的工具,均可称为船舶,其基本特征是可作为水上航行工具或者装置。

狭义的船舶是法律规定中定义的船舶。

2. 船舶登记—是指船舶所有人向船舶登记机关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文件,经船舶登记机关审查,对船舶国籍、自然状况和权利状况予以记载颁发相应证书的制度。

3. 船舶检验—是由国家授权或国际航运界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按照国际公约和有关国家转播规范的要求,对船舶实行的技术监督检验。

4. 法定检验—是船旗国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组织依照法律和国际公约规定对船舶进行的强制检验。

5. 初次检验—是指船舶投入营运以前的检验以及未经我国验船机构监督下建造的国外船舶,为换发我国船舶证书所进行的检验。

6.定期检验—是指验船机构对营运中的船舶按规定的间隔期限进行检验。

7. 总吨—是指全船所有围蔽空间以100立方英尺为一个吨位加起来的丈量总和;或者以公制立方米来丈量,总的立方米数除以 2.83,得出的数字称为总吨数。

8. 净吨—是指船内所有载运旅客及货物的空间的总和9. 排水吨—是指船漂浮在水上,装货吃水到满载排水线时,船体所排开的谁的容积,亦即船体和货物的总重量。

10. 载重吨—是指船舶满载时的排水吨位,减去空船时的排水吨位,即船舶最大的载货重量。

11. 船级检验—也称为入级检验,是指船级社应船舶所有人得申请,对船舶的技术状态和性能进行的检验,以便船舶获得船级和保持船级。

12. 公证检验—是指船舶所有人、承租人、保险人、货主等申请验船机构进行的一种专门检验,旨在证明船舶的技术状况或海损事故的原因及其损害程度主要包括损坏检验、起退租检验,赔偿检验、海损检验、起货设备检验、状况检验、修理检验等。

13. 船级证书—是指船舶检验机构根据入级规则,向船舶签发的证明船体、设备等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证书。

14. 法定证书—是指根据有关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船舶应当具备的最低标准的技术证书。

15. 船舶文书—是指船舶在海上航行应当具备的反映船舶的动态情况的文件,包括航海日志、轮机日志、无线电台日志、航行签证薄、油类记录薄、船员名册等。

16. 引航—是指持有航员证书的人,在规定或约定的航区、航段内指引船舶安全航行、靠离码头或通过船闸及其他限定水域的行为。

17. 强制性引航—是指强行对船舶实施指引而不论同意与否或有无提出申请。

18. 船舶所有权—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对其船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9. 船舶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是指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是所有权绝对性的体现。

20. 船舶所有权的消灭—是指基于一定法律事实发生,船舶所有人丧失对船舶的所有权。

21. 船舶所有权的相对丧失—是指船舶作为所有权客体仍存在,但权利主体发生变更对于原船舶所有人而言,所有权消灭,不复存在。

22. 船舶所有权的绝对消灭—是指船舶在形体上不复为所有人所能占有,不能再发挥其作为船舶的功能。

23. 船舶灭失—是指船舶拆解和船舶沉没船舶沉没并不意味着船舶就已经灭失,在一定时期内,船舶所有人可以对其进行打捞无法打捞并超过法定期限时才作为船舶灭失处理。

24. 船舶抵押人—是指以自己所有的或有处分权的船舶为债务人的债务抵押担保的人。

25. 船舶抵押权—是指抵押权人对于抵押人提供的作为债务担保的船舶,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

26. 船舶抵押权的取得—是指因法律行为或事实而获得船舶抵押权,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取得抵押权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抵押合同设定抵押权。

27. 船舶抵押权的转移—是指抵押人发生变更抵押人而言是抵押权的取得,而对于原抵押权人则是抵押权的丧失。

28. 折价方式—是指船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协议,按照抵押船舶的市场价格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的估价机构对船舶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以双方均认可的价格将抵押船舶的所有权由抵押人转让给抵押权人,从而全部或部分地了结双方的债务债权关系。

29. 变卖方式—是指通过船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协议将船舶出售,以价款清偿债务的方式,但与拍卖不同的是,变卖不是公开竞价,而是与第三人进行谈判确定价格。

租人、船舶经营人提出海事请求,对产生该海事请求的船舶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30. 船舶优先权—是指海事请求人依照本法第22条的规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提出海事请求,对产生该海事请求的船舶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31. 船舶优先权的消灭—是指海事请求权人就优先权标的优先受偿的权利的丧失。

32. 船舶留置权—按照一般理解,是指债权人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船舶,当债务人不依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继续保持对船舶的占有并从船舶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

33. 船舶留置权的行使—是指留置权人保持对船舶的占有对抗债务人的交付请求。

34. 方便旗—是指船舶所悬挂的是开放登记国的船旗。

35. 自然状况登记—是指就船舶名称、船籍港、船舶种类、用途、吨位、尺度等所做的登记。

36. 权利状况登记—是指就船舶所有权、抵押权和权利状况登记。

37. 使用权—是指船舶所有人对船舶按其性质和用途加以实际利用的权利,这种使用可分为船舶所有人使用和非船舶所有人使用两种情况。

38. 收益权—是指通过船舶的使用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39. 处分权—是指对船舶依法加以处置的权利。

40. 船舶管理人—是指从事船舶管理的专业公司,管理人一般根据与所有人的协议为船舶提供船舶机务、配员、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41. 船舶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是指不基于任何人的所有权,而是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确认所有权关系的最初发生。

42. 法定的原始取得—是指通过捕获、征用、没收、强制出售等公法行为取得船舶所有权。

43. 约定的原始取得—是指通过建造和购买等私法行为取得船舶所有权。

44. 船舶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是指原所有权为基础,基于一定的法律行为或事实而取得船舶所有权,这实际上是船舶所有权的转移。

45. 主债权==是抵押权担保的当然范围,无论抵押合同是否对其作出明确约定,主债权都是抵押担保的对象。

46. 利息—主债权所生之法定孳息,按其产生原因可分为约定利息和法定利息,按其产生时间可分为当期利息和逾期利息。

47. 孳息—是指从某物中分离出来的被社会习惯视为该物收益的部分,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48. 船舶代位物—是指因船舶发生毁损或价值形态的变化而使抵押人获得的代替船舶价值形态的其他物。

第三章船长与船员1.船员—广义的船员是指包括船长在内的所有船上任职人员,而狭义的船员则不包括船长,仅指其他船上的任职人员。

2.船员劳动合同—是指船舶所有人等雇主与船员签订的,约定在一定或不定的期限内,由船员向雇主提供服务,雇主向船员支付报酬的协议。

3.船长—是负责船舶的管理和驾驶,是一艘船上的最高指挥者,在航行过程中全面负责船舶的驾驶和管理。

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按照我国海商法第42条规定,是指承运人收取运输费,负责将托运人托运的货物经海路由一港运至另一港的合同。

2. 无船承运人—是指虽然不拥有船舶,但以承运人身份从事海上货物运输服务的人,不包括船舶经营人与船舶承租人在内。

3.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是指承运人负责托运人托运的货物经海路由一国的某一港口运至另一国的某一港口而由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运输费用的运输方式。

4. 班轮运输—是指承运人以固定的航线、固定的航期和固定的运费将众多托运人的件杂货运至目的地而由托运人支付运费的运输方式,故班轮运输又称件杂货运输或零担运输。

5. 班次租船—又称航程租船或者承租,是指船舶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船舶或船舶的部分仓位,装运约定的货物从一港运至另一港,由承租人支付约定运费的运输方式。

6. 海上货物联运—是指承运人负责将货物自一港经两段或者两段以上的海路运至另一港,而由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运费的运输方式。

7. 海上货物运输总合同—又称包运合同、批量合同或者货运数量合同,是指承运人负责将一定数量大的货物,在约定时期内,分批经海路由一港运至另一港,而由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运费的合同。

8. 订舱—是指货物托运人或者其代理人按照选定的航线和船期向班轮公司或其代理人办理货物托运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