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2.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
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投石问路
师问:我们前面学习透镜有那些作用呢?
生答:(1)可以用凸透镜制作照相机,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制成的。
(2)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
(3)用凹透镜来矫正人的视力。
(为本节课作铺垫。
)师说: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
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有一样的本领呢?
生答:想!
师: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板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望远镜(telescope)
这是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展示实物)。
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这两个透镜有特定的名称,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
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
生:有两个,都是凸透镜。
实物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印象,再用课件展示双筒望远镜的框架图(突出透镜,忽略其他的器件,避免新的难点出现)。
师问:哪位同学用过望远镜的?用过的举手。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以一下你所知道望远镜的知识呢?
大多数同学都举手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
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资料。
课前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用课件的形式展现。
学生探究实践营造探究氛围。
师:同学们介绍的都很好!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那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
1.先取用一只凸透镜和凹透镜,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缓慢调节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的最清楚为止。
你看到远处的物体有什么变化?它的作用和什么是一样的呢!
我们可不可以用透镜自己做望远镜呢?怎么做?
我们把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制造望远镜,那么,把两个透镜调换位子,凹透镜作为物镜,以凸透镜作为目镜可以么?大家试一试!那么两个凸透镜可不可以制作望远镜呢?如果可以怎么组合呢?
我们按照前面的做法来试一试,看看到底是否可行?
可以做成望远镜么?认为可以的,你是如何组合两块不同的凸透镜的呢?
其他同学试一试,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缓慢调节两透镜的距离。
看行不行?谁能总结一下,我们有几种方法来自制望远镜?
生: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凸透镜,一个凹透镜。
学生动手操作
生:远处的物体变近了!
生:望远镜
生:可以!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
学生操作。
生:一片模糊,不可以
学生操作
生:可以!
还有说:不可以!
生: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调节两透镜的距离就可以了。
学生按要求操作。
生:远处的物体变近了!
生:两种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
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两透镜之间移动不能快,使人头晕!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教师不断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探索。
(二)显微镜(microscope)
再用两凸透镜做望远镜试,看不清的同学你是如何摆放凸透镜的?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组合透镜,来看你们头发丝,你会有什么发现?恭喜大家,你们制造出了一个显微镜。
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
我们不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细小的物体。
这就变成了显微镜。
现在手边只有一只凸透镜能不能制作凸透镜呢?
生: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
学生操作
生:头发丝变的很粗。
(用学生的矛盾和疑问引入显微镜。
让学生再次获得成功的感觉,激发探索的欲望!设疑、学生思考)
小小发现
大家在这个透明的塑料盒上滴一滴水,在把旁边带有小箭头的纸片放到它的正下方,看箭头有什么变化?
这个水滴的作用和什么是一样的?我们再试着用大凸透镜作为目镜来观看水滴,缓慢调节透镜和水滴的距离,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把箭头换成头发丝,观察一下?在我们缺少凸透镜的条件下,怎么制作显微镜呢?
(三)探索宇宙
如果我们想看清宇宙中的物体,又要用什么去观察呢?(400多年前荷兰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用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看远处物体,发现物体近了很多,后来意大利伽利略知道此事后,研究后制成了第一台望远镜,改进后观看了银河系、月球、太阳、土星等,发现了宇宙许多天文现象)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三、小结:
原来自物体的光先通过物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又一次被放大,这样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大很多倍。
(展示显微镜实物)这个就是我们生物实验室用的显微镜,哪位同学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学生介绍。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结合课件叙述。
学生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生:学会了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
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做成望远镜。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可以做成望远镜。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可以做成显微镜。
4.没有透镜,我们可以找生活中的物体来代替。
(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
四、课后巩固
回家后,利用透镜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
没有透镜的,我们可以找一些透镜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