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押与抵押

质押与抵押

质押与抵押质押一.质押基本内涵1.质押含义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2.质押分类(1)按质物不同,质押可分为动产质押、不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我国担保法只规定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该财产称之为质物,提供财产的人称之为出质人,享有质权的人称之为质权人。

质押担保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质押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区别于以往认为质押合同是实践合同的观点,新的观点认为质押合同也应当是诺成合同),质押合同的内容与抵押合同的内容基本相同。

(2)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两种:动产质权是指可移动并因此不损害其效用的物的质权;权利质权质押是指以可转让的权利为标的物的质权。

(3)动产质押的质权人因保管质物不善使之灭失或毁损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在可能造成灭失或毁损质物时,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物提存或提前清偿债务而返还质物,而质权人则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出质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对质物拍卖或变卖后用于优先受偿或者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4)质权人对权利质押载明兑现日期或提货日期的各种票单日期先于债务履行期的,可以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兑现或者提货,并与出质人协议将兑现的价金或提取的货物用于提前清偿债务或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或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人应当在签订书面合同后向证券登记机构或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因为没有标示出具体出自的法条,所以大概解释一下吧。

在法律上,存续期间指的是合同或者权利的有效期间就是在这个期限之内法定有效或者约定有效。

不知情的第三者是相对于知情第三者而言的。

打个比方,知情第三者是指明明知晓一个物品或权利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会损害相关人的权益而故意购买。

而不知情的第三者是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实施了同样的法律行为,所谓不知者不怪,在法律上,不知情的第三者不会受到惩罚性的处理,而知情第三者则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等。

3.市场分析一般质押都是典当行以典当的形式,典当给典当行。

近几年很多担保公司也涉足质押行业,找正规知名的担保公司,不仅速度快(最快24小时就能收到款),而且比较安全。

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厚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瀚华担保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等.4.质押特征(1)具有一切担保物权具有的共同特征——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

(2)质权的标的是动产和可转让的权利,不动产不能设定质权。

质权因此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金钱经特定化后也可以出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

(3)质权是移转质物的占有的担保物权,质权以占有标的物为成立要件二.动产质权(一)动产质权的设立:1.设立书面合同2.交付标的物(1)交付是质权的成立要件不交付标的物的质权不成立,但是出质人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未按质押合同约定的时间移交质物的,因此给质权人造成损失的,出质人应当根据其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2)交付包括现实交付、指示交付和简易交付,但不包括占有改定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交付的标的物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以交付的为准(二)动产质权的效力1.担保的债权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的,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2.对标的物的效力(1)从物的效力质权的效力及于从物,但是从物没有交付的,对从物无效。

(2)对孳息质权人有权收取孳息,以孳息清偿收取孳息的费用、利息和主债权。

3.对质权人的效力(1)质权人的权利◆占有质物,质权人有权在债权受清偿前占有质物。

◆收取孳息。

◆转质。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为担保自己的债务,经出质人同意,以其所占有的质物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应当在原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之内,超过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转质权的效力优于原质权。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为担保自己的债务,在其所占有的质物上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无效。

质权人对因转质而发生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处分质物并就其价金优先受偿。

◆费用支付请求权:有请求出质人支付保管标的物之费用的权利。

◆保全质权的权利质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或者变卖质物,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2)质权人的义务◆保管标的物;◆返还质物的义务——质权消灭时;4.对出质人的效力——出质人的权利(1)出质人在质权人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毁损灭失时,有权要求质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2)质权人不能妥善保管质无可能致使其灭失或者毁损的,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物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权而返还质物。

将质物提存的,质物提存费用由质权人负担;出质人提前清偿债权的,应当扣除未到期部分的利息。

(3)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或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出质人有权要求质权人返还质物。

三.权利质权(一)可以出质的权利类型1.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2.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3.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4.依法可以转让的债权。

5.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动产收益。

(二)权利质权的成立要件和对抗要件1.票据与公司债权交付作为成立要件,背书作为对抗要件(1)以汇票、支票、本票出质,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票据出质对抗善意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以公司债券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债券出质对抗公司和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登记作为成立要件(1)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

(2)以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3)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

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3.关于权利质权的特别规定(1)以票据、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人再转让或者质押的无效。

(2)以载明兑现或者提货日期的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其兑现或者提货日期后于债务履行期的,质权人只能在兑现或者提货日期届满时兑现款项或者提取货物。

(3)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未经质权人同意而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已出质权利的,应当认定为无效。

因此给质权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出质人承担民事责任。

抵押一.抵押,在银行或地产界称为按揭,是指提供私人资产(不论是否为不动产)作为债务担保的动作,多发生于购买房地产时银行借出的抵押贷款或在典当商折现非不动产的物品。

一般,借款可以分为“有抵押借贷”和“无抵押借贷”两种,而抵押就是属前者。

(一)定义债务人或第三人对债权人以一定财产作为清偿债务担保的法律行为。

提供抵押抵押财产的债务人或第三人称为抵押人;所提供抵押财产称为抵押物;债权人则为抵押权人,因此享有的权利称为抵押权,为担保物权的一种。

抵押设定之后,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以抵押物的变卖价款较其他债权人优先受偿。

抵押物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但法律禁止流通或禁止强制执行的财产不得作为抵押物。

抵押物是否移转占有,各国民法规定不一,在中国,凡以动产作抵押的,一般移转占有。

国外民法中将对动产或移转占有而设立的担保称为质,而将不动产或不移转占有所设立的担保称为抵押,中国未有此区别,统称为抵押。

抵押一经设立生效,即在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双方产生权利义务:抵押权人除了享有优先受偿权外,有权占有或监督抵押物,有权请求抵押人偿付自己保管抵押物所支出的费用,并有权限制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但抵押权人不取得对抵押物的使用权。

抵押人则享有对抵押物的处分权,但须事先征得抵押权人的同意,并有义务妥善保管自己占有的抵押物。

就同一抵押物剩余的担保价值,抵押人有再设定抵押的权利。

抵押由于主债履行,抵押物灭失、抵押权实现而消灭。

(二)目的主要保障债权人在债务中不履行债务时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而这一优先受偿权是以设置抵押的实物形态变成值来实现的,所以抵押是以抵押人所有的实物形态为抵押主体,以不转移所有权和使用权为方式作为债务担保的一种法律保障行为。

(三)种类1.不动产抵押,是指以不动产为抵押物而设置的抵押。

所谓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后回丧失其原有价值或失去其使用价值的财产,如土地、房屋、各种地上定着物等;2.动产抵押,是指以动产作为抵押物而设置的抵押。

动产是指可以移动并且移动后不影响其使用价值,不降低其价值的财产;3.权利抵押,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各种财产权利作为抵押物客体的抵押;4.财团抵押,又称企业抵押,是指抵押人(企业)以其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及权利的集合体作为抵押权客体而进行的抵押;5.共同抵押,又称总括抵押,是指为了同一债权的担保,而在数个不同的财产上设定的抵押;6.最高额抵押,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

(四)范围1.抵押的范围为了保证债务人如期还债,往往以一些财产进行担保抵押。

我国担保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下列财产可以抵押:◆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2.不抵押范围中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还规定了如下不得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第三十四条第五项以及第三十六条第三款即“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

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规定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五)合同内容1.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抵押抵押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者使用权权属;◆抵押担保的范围;◆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