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毕业数学总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北师大版六年级毕业数学总复习资料 姓名:(一)整数和小数 1、整数和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 )。
整数的个数是( )的。
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 )。
自然数个数的( )。
( )是自然数的单位。
最小的自然数是( )。
2、小数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可表示十分之几的数,( )可表示百分之几的数,( )可表示千分之几的数 …… 熟记: 51= 52= 53= 54= 41= 43= 81= 83= 85= 8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
如是( )位小数。
3、整数、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整数时注意先分级再读数 000 读作:读小数时注意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读作:写数时注意写好后,一定要读一读仔细校对。
五亿零8千 写作:三百八十点零三六 写作: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如只要求“改写”,结果应是准确数。
(先分级,在分级线处点上小数点) 0 =( )亿 如要求“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结果应是近似数。
(退后看一位) 0≈( )亿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判断: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5、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一千分之一)6、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负数<0<正数注意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10会根据具体的情景描述负数表示的含义,会用负数表示具体的量。
(二)因数和倍数1、因数和倍数定义: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正整数(一般不包括0)2、奇数、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 在全部自然数中,( )。
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3、2,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 ( )的数都是2的倍数。
例如: 70 32 1456 158个位上是 ( )的数,是5的倍数。
例如: 70 655 一个数 ( )能被3整除3,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 45 4+5=9 9÷3=3 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这个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
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这个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同时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简单记忆为30的倍数,符合条件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两位数是90。
4、质数、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 )。
( 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100以内的质数: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例如:求20和15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列举法:20的因数:1、2、4、5、10、20 20的倍数:20、 40、 60、80……15的因数:1、3、 5、15 15的倍数:15、 30、 45、60……②分解质因数:20=2×2×5 最大公因数:公有的质因数相乘(上下两个数字一样只取一个)。
15=3×5 最小公倍数:公有的质因数乘独有的质因数。
2×2×3×5③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成倍扩大大数,从大数的倍数中找小数的倍数。
20的倍数有20 40 60 80 其中,60还是15的倍数。
④短除法(以42和56为例)42和56的最大公因数:2×7=14 (简单记忆为最大公因数乘左边)42和56的最小公倍数:2×7×3×4=168(简单记忆为最小公倍数乘一圈)520 15a=3×5×2 b=3×2×7 a和b的公因数有()个,分别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 )。
互质数的几种情况:⑴、两个数都是质数,这两个数一定互质。
(如5和13)⑵、连续的两个非0自然数一定互质。
(如8和9)⑶、1和任何数都互质。
(如1和8)(4)、不成倍数关系的质数和合数。
(如3和25 11和15)如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 xy=5 x和y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积。
例: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如x和y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6、判断一个分数能否换成有限小数。
(前提必须要最简分数)教材“你知道吗”主要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和分子无关)质因数如果只含有2或5,那么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还有别的质因数,那么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20320=2×2×5 只有2或5 可以换成有限小数。
18718=2×3×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三)分数和百分数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 (分数单位)。
如,97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5)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a÷b=ba<b≠0>(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在实际计算中,往往把除法转化成分数计算更简单一些。
6)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 ( )。
真分数 ( )1。
7)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 ( )。
假分数 ( ) 1。
8) 像723 ,541...这样的数叫做 ( )。
带分数也是重要的考点:注意:541541+= 有时还转化成假分数进行运算595451541=+⨯=。
请你试着把201520142016转化成另外两种形式。
9)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7)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常见的百分率:出油率、出米率、超产率、合格率、出勤率等。
永远达不到100%的:出米率、出油率、出粉率 最多能达到100%的:出勤率、命中率、达标率 可以超过 100% 的:超长率、增长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如:五成表示( )%“折扣”表示某种商品降价的幅度。
如:7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 )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8)大小比较:当小数、分数、百分数混合比较大小时,一般先把各类统一成小数进行比较。
如:把 2367% 从小到大排列。
9)倒数: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四)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加减乘除混合的算式要(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就要( )2)运算定律:尝试用文字描述下面的规律加法交换率: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交换率:a ×b=b ×a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乘法分配率:(a+b)×c=a ×c+b ×c减法运算性质:a ―b ―c = a ―(b+c) 除法运算性质:a ÷b ÷c = a ÷( b ×c )3)简便计算:(写出简便的一步)×1514+94÷15 101×33 54×99+54(85+5)×53×+× (71+81)×7×8×32×―72―75÷25÷4(+)203÷(五)比和比例 1、意义和性质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最简单的整数比:(最简比)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换单位在比例尺的应用里,单位“1”是实际距离。
具体应用时可以把这类题当作分数乘除法应用即可。
3、按比分配(先求每份数)每份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 相差数÷相差份数 甲÷甲的份数) 例:用120cm 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3:2:1。
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120÷4=30(cm )-----先求出一组的长宽高的长度。
30÷(3+2+1)=5(cm )-----再求出一份的长度。
最后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宽、高: 4、正、反比例: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xy =k (k 一定)4x=y(x 和y 成什么比例)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 ×y =k (k 一定)1)熟记以下关系式以便于判断: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单价×数量=总价 出勤人数÷总人数=出勤率 出油(粉米)质量÷大豆(总)质量=出油(粉米)率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总页数2)熟记以下两种量的关系:同时同地的竿高和影长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