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的硬度,因此,淬火钢就可以不经回火而直接使用。

(×)2.钢中的含碳量对钢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40钢与45钢相比,后者的强度和硬度高,而塑性较差。

(√)3.浇注温度是影响铸造合金充型能力和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浇注温度有利于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因此,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4. 气孔是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

气孔不仅降低了铸件的力学性能,而且还降低了铸件的气密性。

(√)5.灰口铸铁组织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片状石墨,因而抗拉强度和塑性远低于铸钢。

但是片状石墨的存在,对灰口铸铁的抗压强度影响很少,所以灰口铸铁适合于生产承受压应力的铸件。

(√)6.铸造生产的显著特点是适合于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铸件。

(√)7.为了避免缩孔、缩松或热应力、裂纹的产生,铸件壁厚应该尽可能均匀,所以设计零件外壁和内壁,外壁和筋,其厚度应该相等。

(×)8.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缺陷,但它增加了造型的复杂程度,并耗费了许多金属液体,同时增大了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倾向。

(√)9.芯头是砂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砂芯定位、排气,还能形成铸件内腔。

(×)10.浇注位置选择原则之一是将铸件的大平面朝下,主要目的是防止产生缩孔缺陷(×)11.分型面是为起模或取出铸件而设置的,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所用的铸型都有分型面。

(×)12.压力加工是利用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获得零件或毛坯的一种方法。

在塑性变形的过程中,理论上认为金属只产生形状的变化而其体积是不变的。

(√)13.板料弯曲时,弯曲后两边所夹的角度越小,则弯曲部分的变形程度越大。

(×)14.板料冲压落料工序中的凸凹模间隙是影响冲压件剪断面质量的关键。

凸、凹模间隙越小,则冲压件毛刺越小,精度越高。

(×)15.氩弧焊采用氩气保护,焊接质量好,适于焊接低碳钢和非铁合金等。

(√)16.焊接中碳钢时,常采用预热工艺,预热对减少焊接应力十分有效,同时,预热也可防止在接头上产生淬硬组织。

(√)17.电阻焊是利用电流通过工件及其接触处所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焊接热源,将工件接触处加热到塑性状态或熔化状态,并在压力作用下,形成焊接接头的一种压力焊方法。

(√)18铸造生产中,模样形状就是零件的形状。

(×)19. 铸型中含水分越多,越有利于改善合金的流动性。

(×)20. 铸件在冷凝过程中产生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收缩。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1、将模型沿最大截面处分开,造出的铸型型腔一部分位于上箱,一部分位于下箱的造型方法称(C)A. 挖砂造型B. 整模造型C. 分模造型D. 刮板造型2、灰口铸铁体积收缩率小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A )A. 析出石墨弥补体收缩B. 其凝固温度低C. 砂型阻碍铸件收缩D. 凝固温度区间小3、65Mn钢是常用的合金弹簧钢,“65”的意义是:(B)A.钢中的含碳量为6.5%B.钢中的含碳量为0.65%C.钢中的含锰量为6.5%D. 钢中的含锰量为6.5%4、对于重要结构、承受冲击载荷或在低温下工作的结构,焊接时需要采用碱性焊条,原因是碱性焊条的(D )A. 焊缝抗裂性好B. 焊缝冲击韧性好C. 焊缝含氢量低D. A、B、C5、确定分型面时,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放在同一砂箱中,其主要目的是(C)A. 利于金属液充填型腔B. 利于补缩铸件C. 防止错箱D. 操作方便6、各种铸造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C )A. 金属型铸造B. 熔模铸造C. 砂型铸造D. 压力铸造7、酸性焊条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D )A. 焊缝强度高B. 焊缝抗裂性好C. 焊缝含氢量低D. 焊接工艺性好8、经过热变形的锻件一般具有纤维组织,通常应使锻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应力与纤维组织方向(A )A. 平行B.垂直C.呈45°角D. 呈任意角度均可9、确定浇注位置时,应将铸件的重要加工表面置于(B)A. 上部B. 下部C. 竖直部位D. 任意部位10、铸件形成缩孔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合金的(D )A. 液态收缩B. 固态收缩C. 凝固收缩D.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11、单件生产直径1米的皮带轮,最合适的造型方法是(C )A. 整模造型B. 分开模造型C. 刮板造型D. 活块造型12、控制铸件同时凝固的主要目的是(A )A. 减少应力B. 消除缩松C. 消除气孔D. 防止夹砂13、自由锻件控制其高径比(H/D)小于2.5的工序是(C )。

A. 拨长B. 冲孔C. 镦粗D. 弯曲14、金属材料承受三向压应力的压力加工方法是(B)A. 轧制B. 挤压C. 冲压D. 拉拔15、绘制自由锻锻件图时,为简化锻件形状,便于锻造,需加上(A )A. 敷料B. 余量C. 斜度D. 公差16、锻造前加热时应避免金属过热和过烧,但一旦出现,(C )A. 可采取热处理予以消除B. 无法消除C. 过热可采取热处理消除,过烧则报废。

17、设计和制造机器零件时,应便零件工作时所受切应力与流线方向(B)A. 一致B. 垂直C. 不予考虑D. 随意18、下列钢中锻造性较好的是(C )A. 中碳钢B. 高碳钢C. 低碳钢D. 合金钢19、冲孔模或落料模是属于(C )A. 跳步模B. 连续模C. 简单模D. 复合模20、在锤上模锻中,带有飞边槽的模膛是(B )A. 预锻模膛B. 终锻模膛C. 制坯模膛D. 切断模膛21、模锻件与自由锻的尺寸精度相比为(C)A. 相等B. 相差不大C.前者比后者要高D. 前者比后者要低22、锤上模锻时,用来减小坯料某一部分的横截面积以增加坯料另一部分的横截面积,使坯料的体积分配符合锻件要求的模膛称为(B)A. 拔长模膛B. 滚压模膛C. 弯曲模膛D. 成型模膛23、自由锻造时,以下工序哪些属于基本工序的是(A )A. 拔长B. 压肩C. 校直D. 平整24、锻造生产中,生产批量为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时,优先选用的锻造方法为(A )A. 自由锻B. 胎膜锻C. 模锻25、以下钢种焊接性能最好的是(A)A. 低碳钢B. 中碳钢C. 高碳钢26、大批量生产汽车油箱的焊接方法是(D )A. 手工电弧焊B. 气焊C. 点焊D. 缝焊27、使坯料最后变形到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的模膛称为(A )A.终锻模膛B.预锻模膛C.切断模膛D. 弯曲模膛28、焊接方法按其焊接过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类(A )A. 熔化焊、压力焊、钎焊B. 平焊、仰焊、横焊C.电阻焊、氩弧焊、气体保护焊29、工件接电源的正极,焊条接负极,这种接法叫(B )A. 反接法B.正接法C. Y接法D. Δ接法30、焊接热影响区中,晶粒得到细化、机械性能也得到改善的区域是(A)A. 正火区B. 熔合区C. 过热区D. 部分相变区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焊接电弧焊接电弧是由焊接电源供给的,具有一定电压的两个电极间或电极与焊件间,在气体介质中所发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

2.分型面分型面是指上、下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3.起模斜度铸件上为了便于起模,在垂直于分型面的壁上留有一定的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4.可锻性衡量金属材料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零件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

四、分析题(共38分)1. 分析采用顺序凝固原则防止铸件中产生缩孔的原理。

对图示铸件如何实现顺序凝固?(10分)顺序凝固原则—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部位厚壁处,通过设置冒口、冷铁或补贴等,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然后向冒口方向逐步凝固,冒口最后凝固,从而保证铸件各个部位的凝固收缩均能得到液态金属的补缩,而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中。

冒口是多余部分,清理铸件时去掉。

(5分,酌情扣分)如图所示铸件,凝固顺序为Ⅰ→Ⅱ→Ⅲ→Ⅳ→冒口。

.冷铁:冷铁的作用是对铸件热节部位进行激冷(加快热节部位的冷却速度)。

一般设在厚壁处。

(图示5分,酌情扣分)2. 指出图示铸件结构不合理的部位,并说明理由并改正。

(每题7分,共28分)图中偶数轮辐,收缩受阻,易引起轮缘变形或轮辐产生裂纹。

可以改成图1:弯曲轮辐,可借助于本身的微量变形减缓内应力,收缩时受阻力小。

或者改成图2:奇数轮辐,用轮缘的微量变形减缓内应力,收缩受阻力小图1 图2(说明4分,图示只要给出其中之一给满分3分,酌情扣分)(2)铸件支架这个铸件的结构为中空结构,需要使用悬臂芯固定,而且降低了排气性,应将其改为工字形截面结构,避免使用悬臂芯。

(说明3分,图示4分,酌情扣分)(3)工字梁焊缝部位应该尽量避开最大应力处。

因此焊缝部位不应该在中间。

正确的见下图(说明3分,图示4分,酌情扣分)(4)自由锻件本件中一部分为锥体结构,不符合自由锻的要求,应该改为圆柱结构,简化自由锻工艺,又不影响使用。

(说明3分,图示4分,酌情扣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