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护理学基础:小儿四诊概要——切诊
脉诊小儿脉诊较成人简单,这和小儿疾病单纯,以及少七情六欲的影响有关。
正常小儿脉象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细软而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不同年龄小儿的脉搏次数参阅第三节生长发育。
切脉方法因为小儿寸口部位短小,故常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小儿的脉搏,常因哭闹、活动或哺乳等原因而增加,所以,应在入睡或安静时进行脉诊。
三岁以下小儿可以不诊脉,而用观察指纹代替。
小儿病理脉象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脉象,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浮脉多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沉脉多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迟脉多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迟而无力为虚寒。
数脉多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此外,滑脉主食积内停或痰热壅盛;弦脉主惊风或腹痛;濡脉主气血不足或湿重;结代脉主心阳不足或心气受损;芤脉主失血证,临床也较常见。
按诊包括按压、触摸头囟、颈项、胸腹、四肢、皮肤等。
头囟 18个月以内小儿前囟未闭,按之柔软,属正常。
逾期不闭为肾气不足,发育欠佳,体质虚弱;若伴颅缝开解,则为解颅。
囟门凹陷,名为“囟陷”,新病多见于吐泻伤津;久病见于脑髓不充。
囟门高凸,为“囟填”,多属邪热亢盛。
颈项正常小儿颈项、枕骨下及腋窝等处可扪及黄豆大小、质软、无粘连的结节。
若单个结节肿大,伴有压痛和发热,则为热毒壅结。
若颈项两侧结节大小不等、质硬、推之不动、连珠成串,则为瘰疬。
胸腹胸骨高突为“鸡胸”,脊柱后突为“龟背”,均属肾气不足。
胸胁触及串珠,肋缘外翻,多为佝偻病。
左胁肋下按之有痞块,为脾肿大;右胁助下按之有痞块,为肝肿大。
小儿腹痛喜按、喜温、按之痛减,为虚痛、寒痛;腹痛胀满拒按,为里实腹痛;腹部胀满,叩之中空如鼓,多为气滞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