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灰桩施工工艺标准

石灰桩施工工艺标准

石灰桩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采用石灰桩的工程。

2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石灰应选用新鲜块灰,破碎过筛,粒径20-50m m,含粉量不得超过总重量的10%;氧化钙含量不得低于80%。

其中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不含石块和有机杂质。

2.2 主要机工具
2.2.1 成孔设备:0.6t或1.2t柴油打桩机或自制锤击式打桩机,亦可采用冲击钻出或洛阳铲。

2.2.2 夯实设备:卷扬机、提升式夯机或偏心轮类杆式夯实机。

2.2.3 主要工具:铁锹、量斗、水桶、胶管、喷壶、铁筛(或木)夯、手推胶轮车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础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应齐全。

2.3.2 建筑场地地面上所有障碍物和地下管线、电缆、旧基础等均已全部拆除
搬迁。

沉管振动对邻近建筑物及厂房内仪器设备有影响时,已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2.3.3
施工场地已进行平整,对桩机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预压处理,周围已做好有效的排水措施。

234 桩轴线控制桩及水准点桩已经设置并编号,且经复核;桩孔位置已经放线并钉标桩定位或撒石灰。

235 已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工艺参数(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的干密度、打桩次序),并对试桩进行了测试, 承载力挤密效果等符合设计要求。

236 供水、供电、运输道路、现场小型临时设施已经设置就绪。

2.4 作业人员
2.4.1 主要作业人员:打桩工、焊工。

2.4.2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3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振动打桩机成桩工艺流程
3.1.2 套管螺旋钻孔成桩工艺流程
3.2 操作工艺
321 施工工序,一般是先外排后内排,先周边后中间,单排桩应先施工两端后中间,并按每间1-2孔的施工顺序进行,不得由一边向另一边平行推进,以免桩挤向一边。

3.2.2 桩成孔与灰土桩基本相同,可采用沉管法、冲击法、螺栓钻进法、爆扩法或洛阳铲掏孔法等。

3.2.3 桩孔经验收合格,应立即向桩孔内分层填入要求粒径的生石灰块;用人工填料,每填20-50cm,用10-15kg的夹板锤或梨形锤进行夯实。

3.2.4 因生石灰吸水膨胀,对各个方向都将产生很大的膨胀力,为减少向上
膨胀力的损失,约束石灰桩的上举力,夯填至距桩顶0.5-1.0,用3:7灰土或
C7.5素混凝土捣实封顶,其顶部标高宜恰好为基础的底部。

4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一般项目
4.1.1 石灰挤密桩的桩数、排列尺寸、孔径、深度、填料质量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一般项目
4.2.1 施工前应对土及灰土的质量、桩孔放样位置等做检查。

4.2.2 施工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填料的含水量等做检查。

4.2.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成桩的质量及地基承载力。

424 石灰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424石灰桩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4.2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4.3 质量记录
4.3.1隐蔽工程记录
4.3.2石灰桩施工记录
4.3.3测量放线定位记录
43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施工注意质量问题
5.0.1 颈缩或坍孔:
石灰桩应打一孔填一孔,若土质较差,夯填速度较慢,宜采用间隔打法,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桩孔出现颈缩或坍孔。

控制拔管速度,一般为0.8-1.0m/mi n。

5.0.2 生石灰失效影响挤密:
石灰桩不宜雨期施工。

现场存料不得超过2d,应随运随施工。

桩位按梅花形布置。

出现软心应重复灌注石灰或加打砂桩。

供应新鲜石灰,不得受潮,保证投料量150-160kg/m。

适当控制加荷时间,应使石灰桩达到一个月左右的硬化期。

5.0.3 漏钻、漏填灰、漏夯、欠夯、桩体松:
施工中应加强质量监控,每次填灰厚度、落锤高度、锤击数要符合规定,以防止出现漏钻、漏填灰、漏夯、欠夯、桩体松等质量事故。

6成品保护
6.0.1 基础底面以上应预留0.7-1.0m厚的土层,待施工结束后,将表层挤松
的土挖除,或分层夯压密实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0.2 雨期或冬期施工,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防止灰土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7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危害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危害及控制措施
7.2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