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门子以太网通讯简易教程

西门子以太网通讯简易教程


以太网介绍
可能的通信方式
路由器(Router)连接两个网段,因而 具有两个IP地址。
Send/Receive 通信
142.20.10.2 Router 192.20.30.7
LAN
通过路由表,路由器检测如何将一个数 据包发送到指定的地址设备。
192.20.30.12 Router 134.218.30.7
以太网介绍
可能的通信方式
Send/Receive 通信
55Session Layer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44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S7-通信
33Network-Layer 网络层 Network-Layer 22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 Link Layer 11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以太网通信
A&D CS2 FA

Automation and Drives 2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历史
1968: Hawaii大学进行了无线电载波试验。诞生了被称为“ALOHANET”的无线电网络。 多路访问( multiple access )的方法逐步出现,成为Ethernet的基本原理。 1972: 第一界国际计算机通讯大会上, ARPANET 首次面世。同时创立了InterNetwork Working Group (INWG) ,该组织从事公共传输协议的开发工作,TCP/IP协议逐渐诞 生并完备。
Service & Support
TCP/IP 基础
TCP/IP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ARPANET开发的网络体系。 目的为了将大学和研究所连接起来。 由于卫星,无线电等的出现,需要新体系网络结构来解决无缝连接。
77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 66Representation Layer Re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 表示层 应用层FTP,SMTP 应用层FTP,SMTP OS外部空间 传输层TCP,UDP 传输层TCP,UDP 互连网层 IP 互连网层 IP 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 以太网,ATM,X2.5 以太网,ATM,X2.5 OS内部空间 使用IP地址 使用物理地址
Application
TELNET
oriented Level(s)
HTTP TFTP DNS
SMTP SNMP
DHCP NTP
7
FTP
Equivalent to ISO-Levels
6 5 4
可能的通信方式
TCP
Send/Receive
Transport
UDP ICMP
通信
oriented
Levels
ISO协议中每层 之间的访问是通 过“SAP”号来寻 址的。
S7-通信
LINK LAYER
LSAP
(2) - Instance
PHSAP
PHYSICAL LAYER (1) - Instance
MAU
Medium
5

Automation and Drives 6
以太网介绍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Port number
TCP协议中,运行在系统中单独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协议)通过端口Port来寻址,有些 端口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应用中使用它们,还有一些端口就是被系统保 留,有着特定的应用。这点是与ISO协议有区别的。
Port 20 = FTP
TCP
UDP Protocol Nr.
Port 80 = HTTP Port 102= RFC 1006 Port 135 = PROFINET
S7-通信
IP
Type/LLC SAP Port 161 = SNMP
Port 162 = SNMP
11

Automation and Drives 12
以太网介绍
可能的通信方式
Send/Receive 通信
S7-通信
12

Automation and Drives 13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Routing
当把数据从局域网(LAN)传到公网 (WAN)时,路由器(Router)是必须的 设备。
142.20.10.1
Further well-known SNMP RFC1006 Telnet SMTP FTP RLOGIN Ports
以太网介绍
可能的通信方式
Port 21 = FTP Port 23 = Telnet Port 25 = SMTP
Port Nr.
Send/Receive 通信
102
Port 53 = DNS Port 68 = BootP/DHCP Port 69 = TFTP
transport transport oriented oriented layer layer 传输层 传输层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oriented oriented layers layers 应用层 应用层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 格式化数据信息 格式化数据信息 同步 同步 控制通讯 控制通讯 连接通讯站点,可靠数据通信 连接通讯站点,可靠数据通信 数据打包 数据打包 选择网络路径 选择网络路径 访问传输介质, 访问传输介质, 保证数据报文的安全性 保证数据报文的安全性 收发数据报文 收发数据报文 产生电信号 产生电信号
3
IP ARP RARP
S7-通信
Subnet
2 1
9

Automation and Drives 10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Important Addresses
以太网介绍
Level
Address
Identification of
可能的通信方式
TCP/UDP
6

Automation and Drives 7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TCP/IP 基础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通过国际互联网组织发布,用于
以太网介绍
可能的通信方式
• •
描述 network 和 TCP/IP protocol 标准 用于对已存在的协议进行小的补充,回答疑问以及提出建 议
以太网介绍
Layer 7 Application Layer 6 Presentation
可能的通信方式
Layer 5 Layer 4
Send/Receive 通信
Sess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 Link Physical
Layer 3 Layer 2 Layer 1
S7-通信
4

Automation and Drives 5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Methods of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SO/OSI model
Application process
以太网介绍
APPLICATION LAYER
可能的通信方式
S7-通信
3

Automation and Drives 4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ISO / OSI 参考模型
The Ethernet specification encompasses Layers 1 and 2 of the reference model: 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 2b) Logical Link Control (LLC) 连接高层子网 数据通讯的安全性 提供逻辑通道 2a)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数据分组 (into frames)格式化,创建帧 错误校验 (CRC) CSMA/CD Physical Layer(物理层): 定义电流,电压 频率 半双工/全双工 物理特性 (电缆, 连接器等)
ASAP
(7) - Instance
PSAP 可能的通信方式
PRESENTATION LAYER (6) - Instance
SSAP
SESSION LAYER 信
TRANSPORT LAYER
TSAP
(4) - Instance
NSAP
NETWORK LAYER (3) - Instance
LAN
LAN
S7-通信
134.218.30.16
主机一旦分辨出路由器,则会向它发 报文,将地址信息传递给路由器。
13

Automation and Drives 14
2

Automation and Drives 3
以太网介绍
Service & Support
ISO / OSI 参考模型
以太网介绍 77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 66Representation Layer Re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 表示层 55Session Layer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Send/Receive 通信 44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33Network-Layer 网络层 Network-Layer 22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 Link Layer 11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