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道大中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一、工程概况245省道是贯穿整个东海县的一条纵向干道,连接310国道、323省道、236省道及连徐高速公路,是区域内一条重要的省道,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
245省道K18+100-K18+900段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镇境内,K21+650~K27+485、28K+216~K30+216段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境内,路线全长8.64公里,现划分为1个合同段,合同段编号为X,即2008年度国省道大中修工程X合同段。
道路设计标准:二级公路,沥青砼路面,K21+650~K27+485、28K+216~K30+216路面宽度14米,路基宽度17米,K18+100-K18+900路面宽度24米,道路设计荷载为BZZ-100,桥涵荷载为公路-Ⅱ级。
本工程特点是:交通干扰严重、施工点多、工期紧、任务重。
(一)编制依据2008年度国省道大中修工程X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根据“连云港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245省道(K21+650-K27+485、K28+216~K36+320)中修工程方案施工图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公路工程规范、标准编制而成。
主要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96)9、《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0、《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11、《江苏省公路养护改善工程设计要点(试行)》交工程(2000)第204号(二)工程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2008年度国省道大中修工程X合同段地处苏北平原北部。
地貌单元为鲁南低山丘陵南缘的侵蚀残丘和黄淮海平原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路线经过主要为平原微丘区。
该项目所在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蒸发较为强烈。
年平均气温在14.8℃,历年日平均最高气温达37℃,日平均最低气温-12.5℃。
最大冰冻厚度在15-33cm。
年均降雨量802mm,年最大降水量1241mm,日最大降水量264.4mm,降雨期集中在7~9月份,其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年蒸发量1687.5mm。
全年风向频率以偏北风最多,四季风向变化十分显著,表现了典型的季风气候,6~9月份还受台风影响。
本区空气湿度较高,年均相对湿度在72%左右,最小湿度在65%左右,最大湿度超过80%。
沿线沟渠纵横,水网分布较密,主要河道有淮沭总渠、淮沭新河等。
河流水质均为淡水,对砼无侵蚀性,可以作为工程用水,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弱承压含水层及基岩裂隙水,埋深0.4m~4.3m左右。
本地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三)主要工程量沥青砼铣刨:5440.87平方米粘层油: 129960平方米1㎝沥青下封层:5440.87平方米沥青路面灌缝: 12911米沥青砼:129960平方米标线:4293平方米(四)工期、质量目标2008年度国省道大中修工程X合同段工期:2008年9月23日开工,2008年10月25日前完工,施工过程中服从业主对工期的调整。
质量目标:优良。
二、施工组织安排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1.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我公司有承包类似工程的丰富施工经验和完备的机械设备,对保证按合同完成本工程有充分的决心和信心。
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即可组织人员、设备及材料进场,认真勘察现场,恢复中线,设立临时水准点和导线点,平整场地,建造驻地等。
人员动员周期为1天,设备动员周期为1天,3天内形成施工生产能力,5天内完成全部临时设施、临时工程等准备工作。
签订施工合同协议书之日起3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在收到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开工通知后,从速开工。
1.2设备、人员进场方法: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人员、机械设备主要取自总公司下属通仁分公司,不足的人员、机械从公司其它部门抽调,并任命具有高速公路施工经验的高明兆同志担任项目经理。
自有设备及轮胎式自行设备与人员同期进场,其它机械设备用平板车、拖车等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
1.3材料进场方法:沿线公路路网发达,交通便利,所用材料主要靠汽车装载运输。
各种材料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分期进场。
1)石料:沥青砼路面用石料主要从安峰山采石场购买,石料各项指标需满足本工程的要求,汽车运至工地。
2)矿粉:从赣榆班庄购买石灰岩磨制的矿粉,路运至工地。
3)沥青:采用AH-70标号B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设计文件要求。
4)生活及工程用水:使用自来水。
5)工程用电:施工时主要考虑接网供电,并自备发电机考虑部分电量自行发电。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2.1施工方案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领导核心的强有力的施工管理班子,下设一个路面施工队、沥青砼拌和厂。
项目经理部设在房山镇上,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与生产总体指挥。
沥青砼拌和厂负责沥青砼混合料的生产,拌和厂设在东海安峰友联驾校场地。
路面施工队负责沥青砼铣刨、下封层、沥青砼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及碾压、标线等项目的施工。
本工程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的方案进行施工组织,先拟定进行左半幅各分项工程施工,右半幅开放交通。
关闭左幅道路时,在本标段起点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右半幅道路中间设交通隔离墩,夜间挂安全标志灯,以确保右幅通车安全。
施工过程中在不便通车的地段修筑便道确保过往车辆及工程车辆的通行;并在交通交叉口处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指引过往车辆绕道通行,尽可能对过往车辆进行分流,减少交通堵塞。
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牌、施工指示牌,以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考虑前期施工干扰大,工期紧,季节气候影响大,整个工程采用总体分段,多点平行作业,分段内采用流水作业;前期工作尽量为后期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确保2008年10月25日前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并在施工过程中服从业主对工期的调整,确保工程质量目标达到优良。
2.2施工方法2.2.1沥青砼面层施工采用沥青砼拌和厂、沥青砼摊铺机、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洒水车、装载机、自卸汽车、沥青洒布车等机械联合作业。
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厂拌好后,自卸车运输,沥青砼摊铺机摊铺,振动及轮胎式压路机碾压成型。
⑴沥青砼拌和:①粗细集料分别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②设置间歇式沥青砼拌和厂,装有保温的成品贮料仓、二次除尘设备以及足够精度计量、测量装置。
③拌和厂控制室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并定期对拌和厂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
④沥青、骨料的加热温度控制按技术规范要求办理,拌和温度根据混合料的类型、施工规范、结构层厚度、天气状况等因素进行控制。
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
⑤已过度加热的混合料或已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予以废弃。
混合料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离析结块现象。
⑥材料规格或配合比发生改变时,根据室内试验资料进行试拌,做相应的试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⑦拌和时间应由试拌确定,以所有集料颗料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一般不得少于45s。
⑧每天上、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砼的物理力学性质。
每周分析一次检测结果,计算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检验生产是否稳定。
⑵沥青砼料的运输:车厢干净清洁,并对车箱板喷1:3的薄层柴油和水混合溶液,装料后覆盖防水帆布。
卸料时运输车离摊铺机10-30cm时松刹挂空档,由摊铺机推动,边前进边卸料。
车轮不得沾有泥土等污染路面,否则设置水池洗净轮胎。
⑶沥青砼的摊铺: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要匀速平稳连续作业,尽量减少料斗的合拢,减少材料离析,摊铺机不能摊铺的死角由人工摊铺。
摊铺机采用自动找平装置方法控制纵断高程、横坡度、平整度和厚度,摊铺温度不低于135℃。
①摊铺前,必须对路下承层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②沥青路面摊铺采用一台沥青砼摊铺机作业。
③路面下面层采用控制高程走钢丝法施工,上面层采用控制厚度的拖挂移动基准梁法施工。
松铺系数采用试验段测定值。
④根据拌和能力、施工机械配套情况、摊铺厚度、宽度等因素,合理控制摊铺速度,保持缓慢、均匀、不间断的摊铺状态。
摊铺速度控制在3-5m/min左右,其输出量和混合料的运送量、成型能力相匹配,以保证混合料均匀、稳定、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随意变换速度,避免中途停顿。
⑷沥青砼的压实:碾压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压实设备的组合和程序进行,分初压、复压和终压。
碾压温度不低于130℃,碾压终了温度控制不低于70℃。
①初压: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碾压1--2遍。
②复压: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2遍,轮胎压路机碾压4遍。
③终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进行碾压2-3遍,以消除轮迹。
④碾压从低边开始,并在纵向平行于道路中线进行。
每次碾压重叠宽度为压路机轮宽的1/3—1/2,振动碾压重叠15cm,并逐步靠向路拱碾压。
路面两侧多压2-3遍。
⑤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自动洒水,以保证沥青混合料不粘轮。
⑥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严禁中途停留、转向、制动或突然加速。
压路机折回呈阶梯状。
⑸接缝处理①横向接缝的处理方法: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垂直于路中线切除端部,切面与底面涂刷粘层油。
摊铺时,用热料预热接缝,人工整平后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
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先压新铺层15CM,逐渐斜向移位错过新铺层再与新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再改为纵向碾压使之平顺、紧密。
②纵向接缝:切除接缝处未压实的混合料,切面与底面涂刷粘层油。
摊铺时,用热料预热接缝,人工整平后用压路机进行纵向碾压。
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先压新铺层15CM,再错过新铺层位于已压实路面15cm上进行纵向碾压,再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⑹施工保证措施沥青混合料要均匀,严格控制油石比与沥青用量,严格控制沥青加热温度和混合料出厂温度,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严禁出厂。
严格控制摊铺厚度、摊铺碾压段温度。
施工缝及接缝应紧密、顺直、平整;压实机械按施工规范配套齐全,最终碾压温度不低于70度,碾压完成后冷却前,各种车辆不得通行,禁止矿料、杂物、油料等洒在新铺路面上,防止路面被污染。
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预报,加强施工现场与混合料拌和站的联系,下雨应停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