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载的分类(1)按时间分①永久作用(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荷载。
②可变作用(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
③偶然作用(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2)按空间位置分①固定荷载②可动荷载2.结构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①安全性要求②适用性要求③耐久性要求3.永久荷载的代表值只有一个,即它的标准值。
4.可变荷载的代表值:①标准值(是可变荷载的基本代表值)②组合值(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代表值)③频遇值④准永久值(=可变荷载标准值×准永久值系数)5.结构的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其中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安全、适用、耐久)要求的特定状态。
6.极限状态的划分: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7.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缺点:优点:①就地取材②节约钢材③耐久、耐火④可模性好⑤整体性好。
缺点: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③建造较费工8.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用符号fcu,k表示。
9.混凝土抗压强度三个基本强度指标:①立方体抗压强度fcu,k②轴心抗压强度fck③混凝土抗拉强度ftk10.混凝土的徐变(1)概念:混凝土在长期不变荷载作用下,沿作用力方向随时间而产生的塑性变形。
(2)产生原因: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水泥石中的凝胶体产生粘性流动,向毛细管内迁移,或者凝胶体中的吸附水或结晶水向内部毛细孔迁移渗透所致。
(3)影响因素:水灰比、混凝土龄期、温度和湿度、材料配比等。
水灰比较小或混凝土在水中养护时,同龄期的水泥石中未填满的孔隙较少,故徐变较小。
养护时温度高、湿度大、水泥水化作用充分,徐变就小。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愈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愈大,其徐变愈大。
混凝土的应力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越长,徐变越小。
混凝土的应力越大,徐变越大。
11.粘结力组成:①化学胶结力②摩擦力③机械咬合力④钢筋端部的锚固力12.配筋率对构建破坏特征的影响(简答)1少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低于某一定值时,构件不但承受能力很低,而且只要一开裂,裂缝就急速开展,裂缝截面处的拉力全部由钢筋承受,钢筋由于突然增大的应力而导致屈服,构件立即发生破坏。
(一裂就破)2适筋破坏:当构架的配筋率不低也不高时,构件的破坏首先是由于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
适筋破坏在构件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裂缝预兆,破坏不是突然发生的,呈塑性性质。
3超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超过某一定值时,构件的破坏是由于受压区的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不屈服。
超筋破坏在破坏前虽然也有一定的变形和裂缝预兆,但没适筋破坏明显,而且当混凝土被压碎时,破坏突然发生,钢筋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破坏带有脆性性质。
因此应避免将受弯构件设计成少筋和超筋构件,只允许设计成适筋构件。
13.受弯构件的两个适用条件:(1)为了防止少筋破坏,要求构件的配筋率不得低于其最小配筋率。
(2)为了防止超筋破坏,要求构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得超过其相对界限受压高度。
14.影响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①剪跨比和跨高比②腹筋的数量③混凝土强度等级④纵筋配筋率(⑤截面形状)15.无腹筋斜截面剪切破坏主要有三种形态:①斜拉破坏(一般λ>3)P67②减压破坏(1≤λ≤3)③斜压破坏(λ≤1)16.防止斜压破坏:保证构件截面尺寸不太小(公式)P69 17.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类型:①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②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18.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缺点:优点:①提高了构件的抗裂能力②增大了构件的刚度③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④扩大了构件的应用范围缺点:施工工序多、对施工技术要求高,且需要张拉设备、锚夹具,劳动力费用高19.预应力的施加方法:①先张法②后张法P10820.预应力损失:(论述)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23当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的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34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45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56螺旋式预应力钢筋作配筋的环形构件,由于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621.荷载的最不利组合:⑴若求结构某跨款内界面最大正弯矩时,除恒载作用外,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
⑵若求结构某支座见面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除荷载作用外,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
⑶若求结构某跨跨内截面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除恒载作用外,不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而在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
⑷若求结构边支座最大剪力时,除恒载作用外,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布置相同。
⑸若求结构中间跨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的活荷载布置相同。
22.砌体结构的优缺点:优点:①砌体所用的粘土、砂、石属天然材料,分布较广②保温、隔热、隔高声性能比普通钢筋混凝土好,砖石建造的房屋美观又舒适③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使用时限较长④施工工艺简单,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且能较好的连续施工⑤(在一定适用范围内)可大量的节约钢材、水泥和木材,因而工程造价低。
缺点:①强度低,构件截面尺寸大,因而结构自重大②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低,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③砌筑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
23.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块体表面的规则、平整程度对砌体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
表面愈规则、平整,灰缝厚度愈均匀,砖所受的复杂应力愈小,砌体的抗压强度则愈高。
此外,砌筑质量(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块体砌筑时的含水率、砂浆灰缝厚度、砌体组砌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对砌体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24.根据荷载传递路线不同,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的四种形式及其主要传递路径:(1)横墙承重:楼(屋)盖荷载→横墙→基础→地基(2)纵墙承重:①楼板直接搁置在纵墙上②楼板搁置在梁上而梁搁置在纵墙上(3)纵横墙承重:楼(屋)盖荷载→纵墙或横墙→基础→地基(4)内框架承重:屋盖、楼盖的荷载由房屋内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外部砌墙体、柱共同承重25.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分类:①刚性方案②弹性方案③刚弹性方案26.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论述)(1)产生原因:墙体除了因直接作用引起内力外,材料收缩、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间接作用亦会在墙体内产生内力。
由于砌体的抗拉强度很低,若设计处理不当,上述这些复杂因素引起的内力很可能导致墙体各种裂缝的形成。
(2)主要措施:P190-P19327.钢材的机械性能:①屈服强度②抗拉强度③伸长率④冷弯性能⑤冲击韧性28.钢结构链接方式:①焊接②螺栓③铆钉连接29.受弯构件的计算内容包括强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挠度。
30.排架结构的计算内容包括:计算简图的确定,排架结构上的荷载统计,排架结构的内力分析和内力组合,必要时还需验算排架侧移31.横向平面排架内力分析的目的:求出排架柱各控制截面内力,以此作为设计柱子的依据。
柱底截面的最不利内力,是设计基础的依据。
32.作用在横向排架上的荷载分恒荷载、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积灰荷载、吊车荷载和风荷载等。
33.四种内力组合:图P234(1)+Mmax及相应的N,V(2)-Mmax及相应的N,V(3)Nmax及相应的±M,V(4)Nmin及相应的±M,V34.变形缝的种类: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35.对于竖向荷载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的基本假设:(1)框架的侧移极小可忽落不计(2)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的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柱产生弯矩和剪力,忽略对其他各层梁、柱的影响。
36.为反应处在介于铰支和固定之间的弹性约束状态而提出的两个假设:(1)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的折减系数(2)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37.震级:按一定的微管标准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
震级与能量的关系:lgω=11.8+1.5M(M为震级,ω为释放的能量)38.烈度:地震在地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即地面运动的强度或地面破坏的程度。
39.抗震设防的目标:“三水准的设防目标”指小震不坏、基本地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一水准为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为当遭受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为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产生重大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40.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先砌筑墙体,然后在墙体两端或纵横墙交接处现浇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柱。
其目的是约束砌体、增大延性、提高砌体房屋的变形能力。
41.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作用: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一起约束墙体变形,提高房屋的整体性。
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墙体裂缝仅在两道圈梁之间的墙段内产生,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对房屋的不利影响,减轻和防止地震时的地面裂缝将房屋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