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新闻摄像的_三要素_郑向阳

电视新闻摄像的_三要素_郑向阳

拍摄技巧“三要素”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的拍摄技巧有偷 拍、抓拍、摆拍等三种形式。 偷拍。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摄像机直 接面对被摄者时,任何人都会不由自主地 收敛自己,或者由于羞怯、紧张而产生不 自然的情绪和举动;或有意去掩饰真实内 心、夸张表现,难以达到记录真实的效果。 电视隐性采访运用隐藏的摄像机偷拍,正 是为了不破坏新闻事实的自然进程,获得 正常拍摄难以获得的素材。 抓拍。 抓拍是指摄像师在新闻现场对 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加以任何干预而 进行有选择的记录的拍摄手段。 抓拍除了 要求摄像师有敏锐的眼力和熟练的摄像 技艺外,还要有果断灵活的判断能力和随 机应变的反应能力。 摆拍。 摆拍是对某些电视新闻摄像表 现的补充,指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出于对 主题思想表达或是主体、陪体关系处理等 因素的考虑,采用设计、调整、整理、改变 等手法对被摄对象的局部和全部干预的 一种拍摄手段。 摆拍的原则是不能弄虚作 假,不能制造新闻事实、夸大内容。 “三要素”虽为电视新闻摄像的要点所 在,但在实际拍摄中,摄像记者一定要灵活 掌握、恰当应用,切忌死搬硬套、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郭 艳 民 :《电 视 新 闻 摄 影 理 论 及 应 用 》, 北 京 :中 国 广 播 电 视 出 版 社 ,2005 年 版 。 2.周 毅 :《电 视 摄 像 艺 术 新 论 》,北 京 :中 国 广 播 电 视 出 版 社 ,2005 年 版 。 3.任 金 州 、高 波 :《 电 视 摄 像 》, 北 京 : 北 京 广 播 学 院 出 版 社 ,1997 年 版 。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 学院)
画面造型“三要素” 摄像景别、摄像方向、摄像高度是电 视新闻画面造型的三要素,每一个画面都 包含了这三个要素。 摄像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 在画面框架中所呈现的范围和大小,有远 景、全景、中景、近景及特写等类型。 不同 的摄像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 摄像方向是指摄像机在水平平面相 对被摄对象所处的方位,有正面、侧面、斜 侧及背面等角度。 摄像方向发生变化,画 面中的形象特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摄像高度是指摄像机在垂直平面相 对被摄对象所处的方位,有平摄、俯摄、仰 摄及顶摄等形式,不同的摄像高度具有各 自不同的造型效果。
为“第一人称视角”,反映采访对象和摄像 记者的主观视点。
半主观镜头,被称为“第 三 者 视 角 ”、 “旁听者视角”。 犹如两个人正在对话,第 三个人站在旁边好奇地聆听。 一般被形象 地描述为过肩镜头,用于交代两个人物的 交流过程。
执机方式“三要素” 电视新闻摄像的执机方式一般分为 固定执机、肩扛执机、徒手执机三种。 固定执机是将摄像机架在三脚架等 支撑辅助设备上进行的拍摄。 其特点是画 面稳定、运动均匀,同时能让摄像师从负 荷状态下解脱出来,使之更能轻松自如进 行拍摄。 肩扛执机是将摄像机扛在拍摄者肩 膀上进行的拍摄。 其特点是调度灵活、画 面自然。 拍摄中尽量以身体的运动代替步 伐的移动,多采用广角镜头,以保证画面 稳定。 徒手执机是用手持的方式进行的拍 摄。 有较大的机动性,可对外界情况的变 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并能在复杂的环境下 拍摄。
摄像采访“三要素” “身入”、“心入”、“情入” 是电视新闻 摄像采访的三要素。 三者互为条件、互相 依存,共同缔造身行则动、心诚则灵、情真 则美的摄像采访境界。 “身入”是摄像采访的基础工作,摄像 师必须在事件发生前或发生时尽可能快
地赶到现场, 对新闻事件进行同步报道, 这样拍出的画面才能既真实又具感染力。
现场应变“三要素” 挑、等、抢是新闻摄像记者在复杂多 样的拍摄现场所应表现的应变能力的经 验总结。 挑,即通过入生活,在对新闻事件 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的基础上,挑选最能 反映新闻本质的典型形象,选择新闻人物 最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表情,选择最佳的拍
摆明金融危机带来的现实困境,又向公众 分析其中蕴涵的机遇以及我们能够采取 的应对之策, 展示出全国上下正视困难、 战胜困难的信心。 湖南卫视在晚间新设 《非常讨论》栏目,以谈话节目的形式对股 市走向等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公众从中既 可学习金融知识,又可直接受到主持人和 嘉宾乐观心态的感染,在心理上、能力上 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事实上,不论 是在现有栏目中增加相关内容还是新设 专门栏目,都有助于公众在信息接收和分 享中稳定情绪、选择对策,将风险带来的 损害降到最低。
运动摄像“三要素” 电视新闻摄像有固定和运动之别,其 划分依据是拍摄时摄像机的机位、 光轴、 焦距三个要素是否发生变化。 拍摄时,机 位、光轴、焦距都不发生变化,称之为固定 摄像; 当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机位,或 者变动光轴,或者变化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称为运动摄像。 当摄像机机位发生移动时,可以产生 机位推、拉、移、跟、升、降等镜头效果;当 镜头光轴发生变动时,可以产生摇、甩等 镜头效果;当镜头焦距发生变化时,可以 产生变焦推拉的镜头效果;当机位、光轴、 焦距有两个或三个要素同时发生变化时, 就可以产生综合运动镜头效果。 运动摄像通过机位、光轴、焦距三要 素的变化, 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 变的空间和层次,形成了多变的画面效果。
机位设置“三要素” 在拍摄采访、 谈话类新闻场景时,根 据轴线规则,在两个人物关系轴线的一侧 可以设置三个机位,这三个机位构成了一 个底边与关系轴线相平行的三角形,这就 是机位布局的三角形原理。 三角形原理可 以演变出外反拍、 内反拍及定位三个镜 头,也称机位设置的“三要素”。 外反拍镜头,是位于三角形底边上的
镜头叙事“三要素” 镜头叙事“三要素”也被称为“三镜头 法”。 三镜头指的是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及 半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是依据常人观察习惯而进 行的旁观式拍摄,强调旁观纪实性,在新 闻摄像中应用最为频繁。 在拍摄电视新闻 采访场景时,也叫做定位镜头、关系镜头, 用以交代摄像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 站位关系。 主观镜头,是模拟被摄主体视点而进 行的参与式拍摄,追求主体表现性。 被称
新闻摄影
XINWEN AIHAOZHE 2010·4(下半月)
电视新闻摄像的“三要素”
□郑向阳
电视新闻摄像既需要敏锐的新闻意 识,又需要能动的摄像素养。 在长期的理 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中,电视新闻摄像已经 逐步形成了一些既有规律性又具形象性 的应用要素,对这些应用要素的及时总结 和深入探讨,有助于提高新闻摄像的技艺 水平。 本文对电视新闻摄像所涉及的“三 要素”进行了分类提取和逐条分述,以期 有抛砖引玉的效用。
从本质上说,立足电视媒体开展公众 风险应对素养教育是媒体社会服务性的 体现, 彰显了传播架构由 “行政本位”向 “社会本位”进步。 它有助于公众在心态上 理性认识风险、 在行动上妥当应对风险, 具有明显的公益性。 同时,它也有助于电 视媒体提高收视率。 因为“与人内心需求 相关信息的集中出现”是迅速提升收视率
两台摄像机分别处于被摄人物的背后,靠 近关系轴线向里拍摄的镜头。 每个画面包 含两个人物,但其正背远近不同,用于交 代两个人物的交流过程。
内反拍镜头,是位于三角形底边上的 两台摄像机处在两个被摄人物之间,靠近 关系轴线向外拍摄的镜头。 使得每个画面 只有一个人物,用于细致地刻画每个人物 的神态。
定位镜头, 是机位位于三角形的顶 端,画面同时表现两个人物,使得两个人 物处于同一平面,所占画面空间相等的拍 摄镜头。 定位镜头用于交代环境和确定人 物的站位关系。
辑,捕捉生活流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 源于声画的真实性。 真实性永远是新
闻的第一属性,电视新闻也不例外,只不 过跟其他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电视新闻摄 像通过视听双渠道、声画一体化的传播方 式,使其携带的信息量最大、产生的真实 感最强。
限于时空的单向性。 客观世界流程一 去不复返的运动规律,决定了电视新闻类 节目在记录表现上的一次性,同时也限制 了电视新闻摄像不能采用影视剧那种导 演摆布、演员扮演、组织重演的拍摄手法。
段的新闻栏目播出时, 在屏幕一角打上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的口号。 这突出体 现了媒体在非常时期对社会大众的抚慰 作用、鼓动作用和教化作用。 凭借电视媒 体声画兼具、覆盖面广、可高频度播出的 优势,使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更具社会 渗透力,效果显著。
在这个多种媒体竞合的时代, 我们在 立足电视媒体开展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 之时也应充分调动多种信息资源,如及时 参考相关主题的网路调查数据等。 同时, 以主持人(主讲人)、嘉宾(现场观众)互动 或网络互动、电话互动等方式弥补电视媒 体本身互动性不强的缺陷,增强节目的贴 近性、针对性,强化其教育效果。 此外,公 众的媒介素养、风险与公众自身的关联度 等因素也会对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
本体特征“三要素” 电视新闻摄像的本体特征可以概括 为三个要素,即忠于生活的纪实性、源于 声画的真实性和限于时空的单向性。 忠于生活的纪实性。 电视新闻摄像首 先要遵循新闻规律, 镜头反映出来的必须 是现实生活本身。 客观现实有其自身发展 变化的逻辑,它不以摄像机的拍摄与否而 发生转移。 电视新闻摄像要充分利用摄像 机的纪实优势, 按照生活自身的发展逻
运机原则“三要素” 稳、准、匀是电视新闻摄像的拍摄要 领和运机原则。 稳,即画面平稳,无论采用何种拍摄 方式,持稳摄像机不使画面产生上下左右 的晃动,这是摄像师最起码的技能要求。 准,即画面构图完美、曝光控制正确、 拍摄意图明确、落幅镜头到位、图像清晰 明了及色彩还原真实等。 匀,即运机速度均匀,画面节奏统一, 起落幅镜头速度要缓慢,加减速变速要均 匀等。 要避免忽快忽慢、大起大落、犹犹豫 豫以及痉挛式、刷墙式、拉风箱式的拍摄。
增设专门的宣传片或在屏幕上打上 宣传鼓动口号。 当风险降临之际,我们还 可以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对公众进行风 险应对素养教育,那就是制作播出简短的 宣传片或在屏幕上打上宣传鼓动口号。 例 如 ,在 “5·12”地 震 期 间 ,央 视 播 出 宣 传 片 “生死相依”,其画面和歌声深深烙在国人 的记忆之中。 不少电视台在屏幕一角或整 个屏幕上打上“众志成城,重建家园”、“自 强 不 息 ,重 建 家 园 ”之 类 的 口 号 。 2008年 底,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开始在我国显 现,央视新闻频道在午间、晚间等重要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