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愿者精神演讲稿

志愿者精神演讲稿

理想信念与志愿者精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来自福建厦门,毕业于××大学,即将赴任蒙古,成为一名光荣的汉语志愿者。

说实话,在收到汉办通知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如此顺利地成为一名汉语志愿者,更没想过未来的自己将会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度过漫长的一年。

可以说,最初好奇与那颗乐于冒险的心是驱动我去做这件事的最大动因,但经过这几十天的培训,我渐渐意识到做一名汉语志愿者并非易事,也认识到自己身份的特殊与责任的重大,当然,也更坚定了做汉语志愿者的心,下面我将开始自己的正式演讲,谈谈我对于理想信念与志愿者精神的理解。

我本科所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感谢母校,华侨大学,它提供了非常好的师资,我们有博学多识的文学史老师,也有风趣幽默的语言学老师,更有表面严肃,背地里爱刷微博的文字学老师,是他们为我敲开了汉语言文学的大门,让我走近了它,了解了它,爱上了它。

平日,我喜欢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每次读书都仿佛是穿梭了时空,跟大洋彼岸或千百年前的古人对话;我喜欢描画那些生动有趣的甲骨文字,因为每一个文字背后都蕴藏着一段美妙的故事;我喜欢与同学一起排演戏曲作品中的经典桥段,因为这样可以经历故事主人公的人生,体验人生百态。

总之,四年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学的魅力,真正体会到了中国语文学的渊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我这样认为,一些行外人包括初次接触这个专业时的我都曾有过这样的质疑---都是中国人,汉语言文学有什么好学的?这个专业没什么发展前景吧。

这样的质疑越多,就越让我意识到发扬汉语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性,我要让人们看到汉语言文学所具有的深厚土壤,还有当今汉语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大三伊始,我开始备战研究生考试,在选择专业时,我偶然看到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出于兴趣我搜索了关于汉教的信息,发现这是个较年轻但队伍逐渐在壮大的专业,而且与我的本科专业紧密关联,于是我走上了备战汉硕的考研之路。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汉教不只是教外国人汉语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
还承载着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与此同时,我还了解到了汉办汉语志愿者的这个这个项目,在父母和朋友的鼓励下,我考虑再三,选择在读研之前,先出国做汉语志愿者,提前进行真枪实弹的演练,以上就是我从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到汉语文化的传播者的演变之路。

这样的转变看似很小,对于我来说,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

我想,大一时,初入大学校园的那个我应该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离家千里到北方求学,更没想过23岁的生日将会在蒙古国的寒冬度过。

从前那个依赖着父母,蜗居在家的女孩终于要长大了,终于要离开那个四季树木常青的小小海岛到更广大的土地去了。

或许有人会说女孩求一份安稳工作、相夫教子就好,但我觉得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应该去拼去闯,去寻求不一样的自我,这才叫做不负青春。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有所理想,尽情挥洒热血,才叫做不负韶华。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代,是失去信仰的一代。

”这句话说得未免过于消极,但将今日青年之现状与革命年代战士相比较,我们确实少了一份激情,也大多过得没有目标与理想。

或许是骨干的现实将我们打磨至此,或许是闲散的大学校园氛围让我们觉得呆在宿舍也挺好,但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应虚度光阴。

多少人总是浏览社交平台上各色各类人的精彩生活而眼红,却不知正是因为自己离不开家中的“温床”,所以错过了同样可以绚丽的人生。

一谈理想,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词过于宏观,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一个东西,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注定是平凡的。

芸芸众生,宇宙银河,有多少人能成为被历史、人类记住的伟人,让所有人都拥有改造世界,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理想也太不切合实际。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理想虽然做不到如马丁路德金一般崇高伟大,它可能渺小平凡,但它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

它如明灯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它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我们疲惫失意之时支撑着我们,推动着我们,让我们始终能够保持着高昂的激情与斗志。

理想是18岁那年梦想进入大学校园的美好愿景,它支撑着我在数次大考失意之后依然不放弃地抓紧复习、练习,埋头苦读;理想是21岁那年所做的一个美梦,梦里我穿梭在灯火阑珊、车水马龙的魔都,书页上画的大学校徽是激励着我每日六点准时早起的动力。

理想是现在的我怀着无比的期待与热忱,渴望去往另一个陌生的国度,向那里的人们介绍我所热爱的祖国与文化,尽我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我想未来一年的志愿者工作中,无论是生活条件艰苦,还是工作疲惫,这份来时的初衷都能
唤起我工作时的激情,成为我衡量一切的标尺。

总之,理想信念于我来说,无所谓伟大或渺小,它是每个人所必有的一个东西,它使我们的人生更具规划性,而不至于像一只无头苍蝇般漫无目的。

它就像清晨的一杯浓咖啡,给我们及时补充能量,使我们充满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在成为汉语志愿者之前,我也零零星星参与过一些社会志愿者工作,志愿者在我看来就是一群有着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他们无偿地帮助社会,帮助他人,享受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而身为一名汉语志愿者,除了爱心与奉献精神外,我们还具有传播好中国文化的责任与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颗爱国之心。

我相信唯有热爱脚下这片土壤的人,为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感到骄傲与自豪的人,才能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与自信向外国友人传播好中国文化。

即使身处异乡,我们也要心系祖国,牢记自己是代表着中国的名片,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的即是中国气度、中国面貌,希望未来的你我,在志愿者工作期间都能够谨记这一点,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

所有事情都是在开始时觉得漫长,而在结束时感到匆忙,大学毕业也是,这40来天的培训也是。

很高兴汉语志愿者使我们聚在一起,我们从刚开始彼此矜持地问好,到现在可以熟稔地喊出彼此的名字,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一起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这种感觉真好,而我觉得这也属于志愿者精神的一部分,汉语志愿者不仅是支队伍更是个家庭,身居海外,我们能够信赖与获得帮助的只有彼此,就让我们团结起来,在蒙古的冰天雪地传递中国温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国魅力。

我相信,有了大家的陪伴后,蒙古的寒冬也不会那么冷了。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