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

《伶官传序》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33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B.夫虽无四方之忧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今其地方千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东出
..B.乱者四应,仓皇
C.以致
..
..天下之士,合从缔交D.举天下之豪杰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而“太牢”是指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

B.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谥号是指,帝皇、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C.“入于太庙”的“太庙”是指皇帝的宗庙,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意思一样。

D.“伶官传序”的“序”是一种文体,和“跋”一样,都是放在文章或书籍的前面。

9.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报仇。

B.庄宗把父亲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非常恭谨的态度。

C.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溺爱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10.情景式默写(9分)
①《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②.《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③.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2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答案
1、B 恨:遗憾
2、答案 C 解析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3、答案 A 解析A.判断句;B.否定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D.普通句式。

4、答案 D 解析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

5、答案 C 解析A.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B.侧,名词用作状语,从旁边;C.笑,耻笑;D.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6、答案 A 解析A.正当;B.地方、地域;C.学问;D.地方、地域。

7、答案 C 解析C.来招致。

8、答案 D 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9、答案C(文中并没否定天命)
10、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②.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1、答案(1)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2)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3)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祸患常常由极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智慧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住,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