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镇落实“四个平台”建设评估
我镇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着力在整合队伍力量、完善相关机制上下功夫,切实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围绕大局转,服务贴着一线干,基层服务管理功能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双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第一时间成立横街镇“四个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对“四大平台”建设进行统一指挥。
制定出台《横街镇“四个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对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协作密切的科室和事项进行整合,并抽调各科室骨干建立平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工作认领、内部流转和办结提交。
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统筹人力社保、民政、残联、计生卫生、农林、城建规划、国土、公安、市场监督、行政执法等基层站所的工作力量入驻对应平台,夯实平台基础,包括镇机关干部,公安,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全部执法部分总共人员编制30个。
建立健全“四个平台”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相关班子成员、各内设机构、部门派驻机构和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等,分析研判并及时处置辖区的社情民意、重大问题及突发情况。
二、加强“统分结合”管理。
主要是落实好两个机制。
一是“一网信息”统揽机制。
以综治网格为基础,整合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保等多项职能,由“天眼”网格员负责信息收集,并通过浙江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安通”APP统一上传至综治工作平台。
综合信息指挥室由镇政法办主任黄旺一统筹,指挥室介入综治视联网,显示屏,会议室,并设置“横街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标识牌”。
每天落实一名工作人员查看信息上报情况。
综治工作平台负责信息受理,分流交办至相应工作平台处理,打破原来乡镇各职能部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现象,搭建“下去一把抓,上来在分家”的工作新格局。
2017年2月份至2018年5月份,网格员平安通上报事件94098件,月均上报数5800条,每个网格员日均上报6条,事情处理率达100%。
二是“联处联动”协作机制。
明确“四个平台”的职责分工,四者既各司其职,又协作配合。
对于一般事务,由各平台牵头部门协调解决;对于多城同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建设、创建国家级卫生镇等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的综合性事务,各平台根据职责,统一调配人员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确保行动一次到位。
三、加强平台力量支撑。
一是健全激励机制。
制定出台《横街镇专职网格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横街镇行政执法中队考核办法(试行)》,合理设置“四个平台”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加大年末绩效考核力度。
制定出台网格员“五
个优先”职业期望规划,专职网格员可优先纳入村坐班成员、优先列入村后备干部、优先评先评优、优先发展入党、优先招聘录用镇编制外合同工,提升网格员的职业认同感。
二是引入外部力量。
发挥村居贴近村民日常工作、生活的优势,通过村级平台及时掌握村情动态,提高基层管理服务效率。
加大宣传发动,积极吸纳党员、村民代表参与“四个平台”建设,打通镇村隔阂,减少矛盾纠纷,加速问题解决落实。
虽然目前我镇“四个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四个平台”建设初衷是为了弥合区镇两级“断层”,将派驻部门与镇级部门权力进行集中,形成工作合力。
然而目前“四个平台”建设尚未形成工作“一盘棋”的认识,各个平台间仍然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建管“两张皮”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人员保障不到位。
综治工作平台每天分流交办200多条网格信息,其中治安、安全隐患问题多达70.63%,乡镇人力有限,无法一一及时解决。
同时,“四个平台”协调人员及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本职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替代,工作量骤然增多容易导致精力分散。
人手不足,下一步区里已经准备设立横街分所)此外,乡镇综合执法大队人员多为聘用合同工,人员素质不高,在实际行动中存在指挥不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