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智慧安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解决方案 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
智慧安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解决方案 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
4.2、风险电子地管模式动态分布。支持通 过所属部门、风险等级、风险单元类型
面临 挑战
救援效率低、手段落后,停 留在找资源、寻人 如何量化危险危害程度及 危害范围?
安全风险评估手段落后、效率低、 准确性差
4、智慧安监管理平台关键技术
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前端探测、 监视、分析设备互联互通,实 现现场信息的实时把控。
物联网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为领导决 策提供依据
大数据
将时空大数据从GIS地图,用 不同的颜色、状态、图标等显 示。
智慧安监云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安全监管监测平台
前言
智慧安监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中,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构建一个面向服务的 智慧安监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要素实时监控、事故隐患智能分析、智慧安全管理、应急协同指挥、 培训教育考核一体化的“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创新模式,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高效 实时的智能应用与服务。
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安
全生产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促进企业和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监管监控。
智慧安监
目录
CONTENTS
1 业务挑战与需求分析 2 智慧安监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3 智慧安监管理云平台功能
4 智慧安监管理云平台子系统
生动性
全面融合智慧管理与智 能监测监控。
智慧化
02
02
04
04
可靠性
能够长期正常运行的 监测监控集成联网平 台,运行稳定,安全 可靠。
5.2、建设思路
智慧安监平台是集全区域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管、应急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 体的综合管理平台,其以“平战结合”为原则,运用地理信息、决策支持、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 等技术,将安监部门“防、管、控”三大业务功能融于一体,实现动态信息随时调取、执法过程便捷可溯、应急处置快 捷可视、事故规律科学可循,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效能,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信息化“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的基本格局。
2、监管系统面临问题
日常安监必须现场勘查
无法随时随地获取安监情况
现场勘查无法获得真实情况
企业事先做好准备蒙蔽安监人员
现场检查情况无法实时反馈
企业贿赂个别安检员蒙混过关
3、智慧安监面临挑战
安全生产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患查什么?查哪? 怎么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 号
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各地区要组织对公共区域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 危害程度,确定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区域 “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 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覆盖城市运行各环 节的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优化应急资源配备,完善应急预 案,提高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水平。 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智能化平台,实现政府、 企业、部门及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要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智 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
智慧安监
02
第二部分 智慧安监管理平台
1、智慧安监管理平台架构
2、智慧安监管理平台功能架构
3、智慧安监管理平台组网示意图
4、GIS风险电子地图
4.1、领导驾驶舱
方便各级领导直观查看管辖区内风险源概况一览。对管辖区内的风险源根据分类进行全局统计展示。通 过网格化数据分析将各层级监管的风险源
5 后期展望
智慧安监
01
第一部分 业务挑战与需求分析
1、政策背景
《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
全面排查评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在深入总结分析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每年排查评估本 地区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依据相应标准,分别确定安全风险“红、橙、黄、蓝”(红色为安全风险 最高级)4个等级,分别确定事故隐患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并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绘制省、市、县以 及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问题。 强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单位、部位、环节,加强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 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防范。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自动化控制和紧急 停车(切断)系统,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报警系统,鼓励推广“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危险货物运输车) 安装防碰撞系统。
互联网
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随时 随地、多终端的安全管控。
GIS O
5、解决之道:运用与计算、大数据、GIS技术建立智慧安监平台
紧密围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需 求,从横向和纵向整合、加强现有业务 系统的功能着手,以提升信息系统对业 务的支撑功能为核心,充分依托电子政 务公共资源,围绕安全生产监管、应急 救援和公共服务等核心业务,整合集成 现有系统,建设功能齐全、可扩展、可 定制、业务模式灵活的涵盖安全生产监 管、应急管理、辅助决策、公共服务和
行政管理等五大业务方向的智慧安监平
台。该平台的构建,对于安全生产的前 期有效预防、中期的合理监管、后期的
快速处理都有巨大的意义。
5.1、智慧安监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01
一体化
03
01 03
集全方位监测监控、智 能控制、智能调度、智 能办公、实时通信、综 合管理于一体。
可视、动态、互动, 让管理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