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练内功 促发展

练内功 促发展

练内功促发展丰富铁山精神新内涵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9年,其前身是酒钢职工大学,属于企业办学,其最初的的办学宗旨是:为建设中的酒钢公司培养和输送各类技术人才。

2005年学校申请改建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在30年前的嘉峪关,学校的创办,也是酒钢艰苦创业的一部分,在地处偏远的大西北来说,企业自主办学,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解燃眉之急的作用;随着办学职能的转换,技术学院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实现了三校合一(酒钢技校、酒钢职工大学、酒钢职业中学)的历史性变迁,在短短的几年内,进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在保证原有的教育对象多样化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发展壮大。

回首30年的风雨历程,正是“铁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从事职业教育者开拓前进的30年。

目前,学院已组建并发展成为一个集中高等学历教育、技师高级技师教育、中高级技工教育、职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等多种办学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

面对新形势,学院领导集中精力谋发展,依靠弘扬铁山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下面从三方面谈谈学院如何练内功,促进学院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

一、练管理之功,强基固本促发展。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社会也需求大批的技术工人时候,学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学院由原来的单一的职工培训到面向全社会的技能培训,由原来的几百人的学员规模到现在的每年的在校生近6000人规模,学院领导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服务企业、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按照企业的需求和岗位标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不断拓宽办学面,在教学中,严把质量关,突出实习实训环节,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岗位快,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要把职教教育事业做大做强,我们必须考虑“从规模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的过渡环节。

首先,从策略上改变原来的粗放行方式,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院级有党委办公室、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培训处、技能鉴定中心、总务处、招生就业处,主要负责学院宏观协调和管理工作。

下设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社会科学系、冶金工程系、实习厂等,主要负责学生教学教学管理和学生实习实训及各项活动的执行着。

各个科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做到有制度、有责任、有计划、有监督的管理体系。

其次,提升领导班子的决策力,注重建立完善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始终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按规定坚持两会制度,即党委班子会和每周一次的校务会,明确个人分工,落实目标责任制,班子成员做到日常工作经常碰头,交叉工作经常协商,重大问题反复研究,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班子的运行效率。

同时,通过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推动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全体代表会议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制度。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制度,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

学院事业发展规划,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举措,我院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在教代会上报告、审议。

一方面进一步听取教代会代表意见,补充完善,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教代会统一思想,团结全院教职员工,把学校的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全校的凝聚力,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

最后,学院注重教研室的建设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教研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单位。

学院选拔专业能力、能肩负起团结并管理好本教研室教师进行学科研究并执行教学计划的人担任教研室主任。

这样,确保在执行教学计划的时候,能够做到:领会计划、加强管理、确保质量;确保在组织教研活动的时候,能够做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落实措施得力、引领教师的合作精神,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组成,只有和谐的班级制度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规范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才能使班级管理经常化,防止“抓则严,放则松”的冷热病。

学院一方面注重班主任的选拔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及时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二、内抓质量,外树形象,促进就业保发展。

1、内抓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的根本,学院领导班子首先注重专业设置的多样化,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保证原有电、钳、焊、机械等熟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设烧结、选矿、采矿、物流、模具等,虽然招生人数不多,但就业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缩小了数控、计算机等前几年比较热门的专业招生规模。

其次,注重高职、技校生教材的选用,目前,高职教材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特色,教材内容陈旧,缺少配套的实训教材,教材的实践性不足,更重要的是,尤其是高职生的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影响了高职生“双证制”教育的特色。

针对这些现象,学院注重教材的选用,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注重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实验相结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本着“够用、使用、能用”的原则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学院通过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保证教学质量,提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

既要有职称证,又要有职业技能鉴定证。

学院对教师提出未来三年内实现“学历达标”和“双师型教师取证达标”的聘用、考核、晋升制度。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教研室活动,执行教师的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规范教师的日常工作,提升教职员工的执行力,推进教育教学精细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推进。

2、外树形象,学院注重环境育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迂回在绿树成荫中的读书厅廊,教室的走廊上无处不在名人名言。

这里,到处充满了书香的气息;这里,每一块墙壁似乎都充满了爱的语言;这里,老师像园丁一样辛勤地耕耘着;这里,学生像海绵一样吸取着知识的养分。

每年,从学校带着技能,奔赴各个岗位的学子们的对母校赞叹的口碑铸就了学院良好的丰碑,短短几年,技术学院的声誉响彻全省。

3、学院领导提出,只有“就业畅”,才能“招生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去年毕业生已全部被酒钢公司、首钢公司、宝冶建设公司、吐哈油田、飞利浦(苏州)公司等企业录用。

今年,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市场不容乐观,学院领导提出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就业率在80%以上,对就业部门制定相应考核的奖罚政策,加强就业工作,招办工作人员走出去,主动跑市场,促就业,目前已基本完成任务,主要加大了新疆、青海等冶金类企业的人员输送。

三、以人为本促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

由于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尽管如此,但还存在师生比严重失调的现象,学院领导及时关注到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一方面通过各种制度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注重情感交流,够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节慰问,春节走访及召开各种各样的座谈会,关心全体教职工,提倡全院教职工的“责任共同体,感情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和谐大家庭的主导思想。

校园的和谐,归根结底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广大教职工在认同这个和谐大家庭的前提下,更注重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

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

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

很难想象一名与学生关系紧张的老师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

所以,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

同时学生也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对象,大多是成人学员,他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神入化的教学方法。

他们更渴望有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也不能完成不同寻常的教育工作。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做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要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坚决做到不怀私心杂念,关心和理解学员,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要做到诚实,以礼待人,养成足够的宽容之心,体谅理解学员的难处,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要养成儒雅的学者风度,实行幽默风趣的艺术化教学手段,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造就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学员的爱戴,达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在师生协力合作的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这样教学就会产生极大的成效。

2、鼓励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学生往往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的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思想健康的各种组织活动,学生的未来属于广袤的外部世界,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文化活动,有可能会帮助他们根据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工作,从而搭建起理想和社会需求共通的桥梁。

社团是学生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他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投入到有益于身心的文化实践中去,学院先后组建书画社、文学社、舞蹈社、话剧社等。

它促进校园文化向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平安和谐稳定。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促进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学校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也是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学院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学生党员的发展,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由院党委分转到各系进行组织管理,各系又将学生工作、团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融为一体,在各系教师党员的带领下,对学生中的老党员进行集中理论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注重优秀团员的推优工作,注重把品学兼优的学生发展为党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也促进了各系的学生管理管理,使学生工作、党员发展工作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也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总之,随着2009年6月9日,新校区的开工奠基和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的挂牌仪式的结束,历史将技术学院也定格在一个技术学院职教发展的历史高度,过去,学校在铁山精神的指引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职工培训到面向社会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培养,进入发展的新征程,技术学院将不断改革创新,秉承并发扬铁山精神,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办学”为准则,坚持以人为本促和谐,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甘肃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