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舌尖上的中国——厨房的秘密

解析舌尖上的中国——厨房的秘密

解析《舌尖上的中国》——厨房的秘密
背景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记录片,主要记录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通过一系列元素让观众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最终达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的意义。

今天我要解析的是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我将从主题思想,结构线索,和解说词等三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便是我的具体分析。

主题思想
本集通过描写尼西黑陶匠人与他们的琵琶肉,昆明人关于“蒸”的文化,重阳节顺德的村宴,中国上千年的刀功文化,几位厨师与厨房的渊源,李婆婆的亲情午餐,来表现厨房的秘密,表面上是水与火的艺术,实际上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因为土地对人类的无私给予,因为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所以,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看完整集记录片,我深深感受到这部片子中所蕴含的敬畏。

这样的态度应该是编导们在做该记录片的最初就定下了基调,面对养育中华民族儿女的各色美食,怀着敬畏感恩的态度去采访、拍摄、写作。

随便翻看其中章节,就能感受一二。

如尼西人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黑陶,如顺德人与他们亘古不变的村宴,如制作文思豆腐时的一丝不苟。

不是孤立的在说美食,而是把吃还原到家庭、传统等方面。

这是本片与其他美食记录片最大的区别之一。

在说到每一种美食甚至食材的时候,从来都不是在孤立的说。

几乎每个美食故事的背后都有家庭细胞或者历史传承在支撑着这些美食,这样的写法也使美食更加美味可口更加让人眷恋。

结构线索
秘密,是本集的一个重大线索,也可以说这一集是围绕厨房的秘密所展开的。

片子多次出现到“秘密”一词。

黑陶是尼西人的秘密,亘古不变的传承,是顺德村宴的秘密,刀功的作用,是中国饮食的秘密,对中西方的糅合,对火候的把握,是厨师的秘密,亲情的调味,是普通家庭中的秘密。

通过对厨房秘密不同角度描写,得出了秘密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就是没有秘密。

同时,跳跃性的空间变换,对不同地方饮食文化的描写,是本片另一线索。

从香格里拉的尼西到附近的昆明,从顺德到扬州,再到香港。

故事人物一直在变,但始终一直都紧扣主题。

但无论怎样来回跳跃,记录片所散发出来的气场是一个,意境是一个,表达的主题思想更是一个。

以上两条线索将本片很好地串联在一起,形散而神聚。

解说词
平实的语句是本片的最大特点,没有特意运用华丽的辞藻,只是通过白描,写实地表现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和民俗传承。

但字里行间倾注了写作者昂扬的情感和饱满的热情,整个文案充满温度,温暖直指人心。

片中的每一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充沛的情感气息扑面而来,观众在每一分每一秒中都能直接感受到写作者的真情。

这不仅仅是一个记录中国美食的记录片,更是记录中国人传统情感的记录片。

在片子的最后道出了厨房的终极秘
密——没有秘密。

这样的表达颇有港产片的风味,调皮之余不失玄机。

可惜,我还是发现了两处成语用法错误。

一是“刀功的作用首当其冲”,二是“美轮美奂的卖相”,对于一个经历过高考训练的学生,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是太刺眼了。

不过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本片解说词整体的优秀。

总体来说,这一集厨房的秘密,贴近生活,鲜活地表现了中华的饮食文化。

它不仅是一集饮食纪录片,更是体现华夏文明传承与发展的纪录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