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1)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居世界第六位。

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 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

亩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

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

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人口数占全国的%,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

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3)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果,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km2,约占国土面积1/6。

结果造成许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7kg/m3,年输沙总量16亿t,居世界大河之首。

4)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

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达到67%,辽河流域达到68%,淮河达到73%,黄河为39%,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32%。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83%,黄河流域为49%。

5)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缺水的干旱半干旱我国面积占52%,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不够,人们在地下寻找水源宝藏,深层地下水都是上万年甚至于更长时间蓄积的水,现在都拿出来用了。

华北平原累计超采水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中国668个城市三分之二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带来的工农业年损失巨大,以千亿计算。

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健康,“三湖、三河”污染态势在扩大,现在黄河已经找不到干净的水,很多地方都是劣质水,黄河的污染与泥沙问题很严重,黄河既有泥沙,又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在河道内。

华北地区的白洋淀污染也非常严重,水几乎是黑色。

水环境、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导致甲肝、伤寒、血吸虫等疾病,废污水、水与食品的污染导致肝癌、胃癌是中国农村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肝癌死亡率为世界第一。

污染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巨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到8%。

与水相关的生态退化,全国有35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干旱沙化土地100万平方公里,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扩张,我国森林率只有18%,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草场退化。

沙漠化的情况严重,地下水枯胡杨林大量的死亡,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牧场退化,草原沙化。

沙漠化引起了沙尘暴以及黄河河道的断流等很多问题。

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最大超采量达到150%,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原来地下水位在80米左右,现在地下水位标高大概为30米左右,下降了30多米,超采的情况非常严重。

50年代地下水开采只有500万方,2000年地下水开采量达到四亿多立方米。

洪水频繁,威胁人民安全,长江1998年、1991年、1954年、1935年大洪水,松花江1998年特大洪水,黄河1958年、1933年、1840年特大洪水,淮河1975年特大洪水,海河1963年特大洪水,造成每年平均损失上千亿美元。

1998年长江大洪水非常严重,黄河下游开封水位高出市区地面八米,一旦洪水下泄不了,冲溃堤防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洪水威胁是中国水资源严重的问题。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1) 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

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

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

有的国家还辅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

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

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青岛为%,太原为%,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

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

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2) 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

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

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

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

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

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其它各片为。

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

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

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

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

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

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各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

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监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

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3)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

在东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过三级水处理厂慢沙过滤回收废水,氯化消毒后用于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

北京也曾修建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 建造水库: 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

不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

目前,各国在江河上建造的库容超过1亿m3的水库共有1350个,总蓄水量达到4100km3。

然而,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随着建库地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增加新蓄水设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库发展的速度明显减慢了。

发展中国家的水库建造仍处于全盛时期。

在建库时,还必须研究对流域和水库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2) 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

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雪山河调水工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相继完成的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等工程都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动工。

3) 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积极筹划人工补充地下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地方水利机构每年将25亿m3左右的水贮存地下。

到1980年,该州已有3450万m3的水贮存在两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示范区内;其单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库低35—40%。

美国国会于1984年秋通过立法,批准西部17个州兴建蓄水层回灌示范工程。

在荷兰,实现人工补给地下水后,解决了枯水季节的供水问题,每年增加含水层储量200—300万m3。

4)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

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

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水淡化设备能力占世界的60%,在沙特阿拉伯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

5) 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实现,仍处于计划阶段。

据估计,南极的一小块浮冰就可获得10亿m3的淡水,可供400万人一年的用量。

6) 恢复河、湖水质: 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

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目标及其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水质模拟预测及评价技术,寻求优化治理方案,制订水污染控制规划。

采用这种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国的特拉华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圣约翰河等水质都得到恢复,增加了淡水供应。

7) 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

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 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2) 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3) 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加强水资源管理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规;改革用水经济政策。

如提高水价、堵塞渗漏、加强保护等。

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减少用水浪费严重和效率低的状况。

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欧美等国从长期的水系治理中认识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规模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以上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水系保护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人类的健康离不开水。

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

而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必须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的话,将来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很有可能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