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信息化论文

学校信息化论文

学校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
[摘要]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新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对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关系的分析,提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学校;信息化;建设;集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07 . 02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07- 0046 - 0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使得这个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构成了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推动着学校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1]。

近些年中国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面临诸多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关系
学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改善生活环境。

实现学校的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学校向世界一流学校迈进的必由之路。

学校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必要内容[2]
学校日常的各种教学和行政管理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试卷或文件,数据是各种信息的表现形式,采取无纸化的管理方式代替实物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有效管理的基本要求。

2.高效的工作管理必须依赖信息系统
如果教育管理所需的各种数据分散于各独立的行政管理部门,则势必造成巨大的沟通障碍,甚至在同一部门不同的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3.有用信息的获取依靠智能的信息系统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必须依靠智能的数据挖掘系统。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内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3G通信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学校信息化建设不再是计算机的普
及使用,也不是校园网络连接互联网的建设,而是综合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结合高速的互联网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各种信息互通互联,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过程。

学校信息化建设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信息化
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优质的本科教育是这一重要任务的基础和保障。

智能高效的教务管理系统,一体化的学生入学、学习和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主要要求。

简化流程、跨地域互联和大量数据并发是一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科学研究信息化[3]
学校承担的另外一项重任是科学研究。

科学实验信息管理和流程设计、最新科学资料的获取、重要成果的保密,需要有健全的软件系统来支撑;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实验数据信息,需要借助数据挖掘系统进行科学发现。

3.行政管理信息化
学校行政管理是典型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管理。

它涵盖了公文处理、信息交换、协同办公、信息发布、统计分析等各个方面。

学校的行政管理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无纸化办公,而是信息流程、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各种信息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保持高度一致,能够作为学校科学决策的依据。

4.后勤服务信息化
学校各种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需要有完善的后勤服务管理系统。

它涵盖土地资源使用、房屋信息管理、水电管理、日常生活信息管理、医疗卫生系统管理等多个方面。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在运行过程中加以完善。

信息系统的网络物理设施建设只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开端,而利用有效的信息系统开展高效的信息处理活动,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的信息网络物理设施建设一方面是校园内部网络建设,另一方面是校园网的出口建设,包括接入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共网ChinaNet等其他网络。

无线局域网和3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给校园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有效的安全控制机制是日常网络管理的重点。

网络设备的可靠性是保障校园网通畅的重要因素。

硬件设备的老化和灾难性的网络故障以及恶意的网络访问等,将影响整个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运行机制,只有保障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才能使各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加强各部门功能系统建设
学校的每一个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机构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健全的系统。

其管理模式决定了各部门需要有适应自己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

不同学校相同部门的管理模式存在一
定差异,并且管理模式的改进必然带来管理系统的更新,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能单纯依靠市场上成熟的管理系统,各学校应该独立建立或者和软件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建立可靠的系统研发和维护中心,利用学校自身的各种优势资源,建立完善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

3.建设健康的信息中心
目前国内学校建设的信息中心等工程除了购买相当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以外,对管理的本质内容建设甚少。

各部门独立的功能应用系统还不完善,一味地追求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各种信息化标准,不重视业务功能建设,其建设成果最终只是一堆毫无用途的垃圾代码。

信息中心不是单纯的服务器的集合,也不是各种数据的集合,而是各应用系统公共数据的标准,这种标准不是字段信息的名称统一,而应该是数据语义的统一。

4.集成应用系统
在各部门建立了稳定的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还要通过学校的信息中心发布数据和共享公共数据,使各应用系统之间能直接调用或通过信息中心调用相关系统的数据,从而实现信息流的正确和及时响应,达到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的目标。

这一应用系统的集成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学校一卡通工程。

一卡通只是实现了用户对系统访问权限的控制和财务数据的互通共享,这只是应用系统集成的第一步。

真正意义上应用系统集成应表现在业务功能的集成。

5.建立数据挖掘系统
信息化建设理想的目标是有效地集成各部门的应用系统,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业务流程的畅通。

在此基础上,学校决策部门便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据挖掘系统,更好地发现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四、小结和展望
学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大多数投入只限于购买硬件基础设备,对软件系统建设备甚少。

软件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脱离了实际应用或者缺少运行维护,软件系统就会被淘汰。

学校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采取正确的建设方法,不断完善这项工程,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蒋东兴,宓咏,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8):27-30.
[2]田建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0):52.
[3]李雪,顾小清.教育科研信息化:网络教师共同体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9):23-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