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

2、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广泛开展平安地区和平安单位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3、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答:一是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防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发生。

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是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秩序,使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防止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发生。

四是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止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努力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五是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案件发生。

4、实施平安建设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答:一是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二是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三是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四是加强社会管理。

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

六是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

5、如何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答:各级党委和政府一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出台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之前要进行影响稳定的风险评估,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要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重点抓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高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力。

三要整合基层维护稳定力量,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通过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明确疏导化解责任,抓好督促落实。

四要强化社会联动调处,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要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维护信访者的合法权益。

六要认真分析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七要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防止矛盾激化,防止极少数人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如何打击各类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答:一是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形势评估预警和政法部门配合制约等工作机制。

将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贯彻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监管改造等各个环节中去,确保刑事发案得到有效遏制。

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和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对犯罪分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加强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重罪轻判等现象。

二是建立健全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定期排除制度,找出问题症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整治,限期改变面貌。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遏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涉枪、投毒、爆炸案件发生。

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和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

三是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重点打击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经济犯罪,着力抓好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案件的查处。

加强对经济犯罪多发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提高发现、预防、打击经济犯罪的综合能力。

继续抓好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四是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从事蛊惑煽动,以及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等非法活动。

7、如何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答:一是建立和防范各种治安防控网络。

特别要建立和完善社会面的治安防控网络,重点要害部位和特殊行业、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管控网络,乡镇(街道、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网络和各地区间的边际治安联防网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防范措施,全面建立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防范工作。

二是有效提升技术防范水平。

三是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

四是把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和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紧密结合。

8、如何加强社会管理?答: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扎实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切实加强对各类社团和新经济组织的管理。

二是整合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资源,运用科学、民主、法治的方式,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三是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工作机制,关心和重视农民工劳动保护,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教育与维权并重,探索新形式下流动人口管理的新办法。

五是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六是加强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危险品和放射性物品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七是加强特种行业管理,加大对网吧、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色情等违法网站。

八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消防管理,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安全企业和维权岗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禁力度,严肃查处安全责任事故背后隐藏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遏制重特大恶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九是加快构建公共应急体系,制定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妥善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十是坚持以人为本, 依法管理, 依法行政, 在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管理办法的同时, 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 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成效。

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管理活动。

9、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 ?答:一是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力量,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综合治理、政法组织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 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是大力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建设, 保障平安建设的顺利进行。

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建设,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四是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和社区警务室建设, 发挥他们在基层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五是加强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措施在城市社区和乡村的落实。

六是继续在各县 (市、区、乡镇 (街道、村 (社区和学校、企事业单位广泛深入地开展新一轮平安建设活动, 并根据平安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创建范围、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层次和水平。

七是建立军警民团结协作、联防联治的工作机制, 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八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要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

着力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治保、帮教、调解、法律援助、治安联防、乡镇社区保安等组织建设。

搞好驻社区民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派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选配工作,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九是广泛组织党员、团员、民兵、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和享受低保人员参与治安防范, 建立多渠道、多行业的治安信息员队伍,发动组织社团、行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最大程度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人人参与治安防范的工作格局。

10、如何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责任机制 ?答:平安建设工作由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把平安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平安建的责任。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把平安建设作为“ 一把手” 工程来抓,严格履行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平安建设工作, 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

各级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 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查找薄弱环节,狠抓工作的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

按照“ 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 的原则,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 把平安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 落实到部门 (单位 ,落实到责任人。

11、如何建立健全齐抓共建工作机制 ?答:一是各部门、各系统要紧紧围绕平安建设的目标要求, 制定参与平安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 在平安建设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二是各级政法部门要把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与开展平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三是有关监督机关要在平安建设中做好评议监督和检查监督。

四是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 共同推动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

2、如何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答:一是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经费的保障力度, 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证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