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税务会计的基础是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准则对税金的计提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例如增值税含税收入的的确定,财务会计通过价
税分离的方式来确定收入以及应交税费,税务会计在月末或者法定
的纳税期间通过从科目余额表中取数(销项税、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来确定应当纳税的基础。

税费的核定基础数值由财务会计核算科目
余额或发生额确定,例如消费税的计提基础是通过财务会计核算,
确定消费税的纳税基础,税务会计以此为基础进行核算,然后确定
应缴纳的税费金额,并申报纳税以及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2.税务会计影响着财务会计核算。

由于税法的独立性,财务会计在很多领域都税务会计的影响。

例如在房地产行业,从房屋销售到
正式结转收入期间比较长,最长的跨度可在三年以上,一般情况下
也会超过一年。

税法针对这种较为特殊的.销售行为进行了专门定性
的规定,例如预售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并按照预计毛利率缴
纳所得税。

在财务会计领域,这些税费的缴纳并不能确认相关费用。

但在税务会计中,该成本费用视同发生,并且以及税法的规定进行
计算,并结转至相关会计科目,即预计的毛利率与预缴的税费等均
视同法定实现,并且在会计科目中体现。

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同最终体现为财务报告中。

前文所述,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实现的素材,税务会计在结合财务会计的基础
上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财务会计也会根据税法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关
调整。

然而,最能体现两者相互协调的部分在于最终向外公布的财
务报告。

例如,税法存在的大量的时间性差异,例如以前年度亏损
可以弥补,超支的广告费等可以在以后的年度内抵扣等等,为了反
映这种税法带来的差异,财务会计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来实现与税务会计的协同。

又如,财务
会计的所得税费用确认需要以税法的所得税费用作为最终确认数。

即财务会计不应当以会计利润表中的数据来直接确认年度所得税费
用(一般情况下,在季度末可以简化为按会计利润来计提所得税费用,年末一次性调整),而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依据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以最终税务会计确定的纳税额作为所得税费用科目的最终数据。

1.核算的原则不同。

财务会计中,权责发生制是其进行核算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权责发生制强调收入费用的配比,即一定期限内
的收入、成本均应在财务核算中体现,并且出现在损益表中,无论
收入是否真的在期限内入账,成本在期限内真的支出。

而税务会计
更重视的收付的实现,税法的是国家税收来源的依据,严谨是其一
个主要的特点,因此以最终的收付作为实际的成本费用。

2.收支等会计要素的内涵不同。

财务会计中,收入的要素定义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
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然而在税务会计中,除了上述规定外,还包括大量的视同销售。

3.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核算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货币活动,通过财务会计可以得出企业本年度内的生产经营情况。

税务会计则是
通过以税法为依据,衡量企业在经营范围期间需要缴纳的税费,应
当承担的纳税义务。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
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及经营成果的需要。

按企业会计准则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并为企
业利益相关人(包括银行、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

税务会计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机关,即税
务机关。

1.从所得税方面看其差异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两者的差异表现两个方面,即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通常有两种方法对所得税核算,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
纳税影响会计法。

从税法角度看所得税,通常表现在对所得税的成
本费进行计算上,有二种可扣除项目和不可扣除项目,除此之外还
关系到关资产、损失、收益的处理等内容。

2.从增值税方面看其差异
在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后,在增值税和税法进行确认大概是相同的,不过在目的和原则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税法方面对增
值税的确认更加的宽泛和广泛。

3.从收入、营业税等看其差异
(1)从收入看差异。

收入是影响企业税负和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

(2)从营业税看差异。

根据营业税条例的规定我们可以知道,营
业税的纳税业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主营业务收入款项或取得索
取主营业务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当纳税人以预收款形式提供应税
劳务、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时,按税法规定应
计缴营业税,而财务会计则只以“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计入负债,只有当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符合会计标准规
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时才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

(3)从固定资产核素看差异。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合理
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

(4)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看差异。

当发现可能发生减值迹象,会
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就将资产的
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
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