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学习中心:内蒙古学习中心学号: 090F12133018姓名:张淑贞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白颖2015 年 9 月 29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张淑贞学号:090F12133018 专业:会计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张淑贞学号:090F12133018 专业:会计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张淑贞日期:2015年9月29日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的紧跟脚步进行了更新。
随着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呈现出新的差异。
在此制度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差异,分析税务会计的特殊性,揭示两者差异协调的可行性。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首先,阐释了税务会计的定义。
其次,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的联系和差异。
然后,详细阐明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其特殊性。
最后,在综合上述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使二者科学、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1、财务会计;2、税务会计;3、区别;4联系目录一、税务会计的定义以及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 .3(一)税务会计的定义 (3)(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3)(三)两者的区别 (3)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信息处理时间和依据方面的差异 (7)三、与财务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 (8)(一)法律性 (8)(二)广泛性 (8)(三)统一性 (8)(四)独立性 (9)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10)(一)(二)(三)五、结论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5)一、税务会计的定义以及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一)税务会计的定义税务会计是一个特殊的学术领域,是税务与会计相互影响、彼此交叉而形成的新兴的边缘会计科学。
它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应纳税款的形成、调整计算、申报和缴纳等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①。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财务会计与税收的国际协调影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趋同体现在各个方面,制度制定协调、企业税务筹划活动都受到国际协调的影响,国际协调的背后有着国际资本的影子。
国际经济日益的深化,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规则对我国经济相关制度建设影响是必然的。
目前,在我国,税务会计还只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
税务会计离不开会计,会计记载着税收活动,税务和会计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核算,我国会计与税务国际协调正在加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趋同与此趋势相一致。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
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因此,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只是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告之中。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在会计主体、记账基础、核算方法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三)两者的区别虽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存在缩小差异的趋势,但是,这并不否认在一定范围内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间固有差异的长久存在。
而且,税务会计毕竟是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门特殊专门会计,因此,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1、核算目标不同税务会计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
其目标是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信息,依法计算应纳税额,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
财务会计是提供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需要。
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并为企业利益相关人(包括银行、债务人、潜在投资者)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
其主要目的是向政府管理部门、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的报表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等有用信息。
2、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税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狭义的税务资金运动过程,即从纳税收入产生经营收入开始,到足额上缴税款为止的税务资金运动,即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和罚款等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
其核算范围包括税收筹划、经营收入、成本(费用)与资产的计价、收益分配、税金计算、纳税申报、税收减免与税款解缴等与纳税有关的资金运动,对纳税人与纳税无关的活动不予核算。
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则无论是否涉及纳税事项,只要涉及企业全部资金运动,都要进行核算,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等过程,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核算的依据不同税务会计核算不仅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更要受税法的约束,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当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相抵触时,必须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以保证应纳税款的准确性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税法,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
而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对某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在特定时候,财务会计可以考虑币值不稳的因素。
财务会计核算只需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当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相抵触时,不必考虑税法的规定。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法令、条例为依据,以稳定的税收收入为出发点,采用统一税收制度确认计税标准,按照一般会计原则处理各种纳税义务,具有强制性,并随着国家税法的不断完善,处理纳税义务的具体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
财务会计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来处理会计事项。
这是会计的灵活性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具有弹性的正常表现。
税收会计更多地体现了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财务会计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体现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的需要。
4、核算的原则不同税务会计的原则就是税收核算的原则,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保管,一般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
此外,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更重视可以预见的事项,税务会计虽然要遵循财务会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但它必须以税法为导向。
因此,税务会计原则实际上是隐含在税法中的。
在财务会计中,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原则、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其基本精神大多也适用税务会计,但因税务会计与税法的特定联系,税收原则理论和税收立法原则也会非常明显的影响税务会计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的差异,税法对历史成本原则最为肯定,甚至当会计界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求权责备,而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放弃历史成本原则而采用公允价值时,税法仍然坚决恪守这一原则,而税法之所以如此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原因在于税款的征纳是法律行为,其合法性必须有可靠的证据做支持。
与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原则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等要素的价值,但是它的可靠性强,在涉税诉讼中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
而财务会计则不然,会计准则要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和真实,这就必然带来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
5、会计要素不同财务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包含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六大要素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它们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财务会计要素均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所有者权益);一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要素,包括营业收入(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利润)、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
两类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和权益因另一类型要素变动而发生变动,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后者的累计结果。
税务会计要素是对税务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
税务会计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计税依据、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税所得与应税亏损和应纳税额等。
计税依据是税法中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款是根据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与其税率相乘之积,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不同。
6、收支确认范围和标准不同就财务会计而言,为全面、真实、清晰地反应企业的财务收支的状况,企业所发生的一切收支的事项均应按其业务性质分别列入有关的账户中;而税务会计则不同,税务会计则是按照税法的要求,即使是企业已经发生了的收支事项,它也不能列为纳税所得的构成要素。
确认范围取决于核算对象的范围,核算对象差异使得两者的确认范围存在差异。
对于财务会计的对象,我国会计学者从各自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如“资金运动论’’认为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价值运动论"认为会计对象是随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资金运动或资本运动;“财产论"认为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和处于其中的财产:“经济活动论”认为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经济利益论"指出会计对象就是经济利益及其增减变动;“双重对象论”认为会计对象既包括客观存在的价值运动,也包括客观存在的价值运动的信息。
尽管对会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实质都或多或少地受资金运动论的影响,或者说是对资金运动论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