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语句。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简介自己名字。
2、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
谁来说说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学生自由发言。
3、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名字:(出示“落华生”)落华生,这是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笔名,关于许地山,课前你做了哪些了解?生自由发言。
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许地山为什么用“落华生”作为笔名?)
4、引题:问得好!他写了一篇散文《落花生》,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老师板书课题,提醒书写。
落华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花生,你知道它名字的来历吗?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看来大家课前做足了功课,相信预习的也很充分,那我就考考大家,请看第一题:
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尝尝,石榴,吩咐,便宜
一个小组每人读一个,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词语中轻音字的读法。
(你听出这四个词语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
齐读一遍。
2、出示生字“茅”的演变过程,师范写,生临写。
来看看老师的生字宝库,你认识这个字吗?(课件出示)这是金文的“茅”字,它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指一种叶子尖长如矛的野草,这是篆书,这是楷书,下面看老师范写。
师边范写边提示。
3、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这段话想要读准并不容易,因为它里面藏着好几个多音字呢!我们看这个词,(指“播种”)该怎么读?(指导“播种”的读法)。
这段话中有一个词不经常出现,就是居然,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练习用“居然”造句。
教师:这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一段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生、收花生。
我们可以用这种提炼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默读剩下的内容,总结:围绕落花生还讲了什么事?用提炼小标题的方法概括。
2、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尝花生,议花生。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四部分分布在哪些段落。
学生汇报。
4、学习作者详略分明的写作手法。
我们来看,花生的从种到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者用了几个词一笔带过,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吃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作者只用了一句话来写尝花生,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这种写法就叫做——详
略分明。
(师板书:详略分明)我们写作文,也不能平分笔墨,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要写详细,次要的写简略,这样才能使重点更加突出。
四、学习重点部分:议花生。
1、分角色朗读课文,勾画出对花生的评价的语句。
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夜晚,分角色朗读课文,勾画出对花生的评价的语句。
2、全班交流。
3、研读第十段。
(1)研读第十段,作批注。
谁对花生的谈论让你印象深刻?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的第十自然段,默读,用笔轻轻勾画,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这个读书习惯非常好,平时我们也要成作批注的好习惯。
(2)交流,体会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对比的内容。
交流后师总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能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既好看,又有用,固然好。
但如果外表并不漂亮,却能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服务,也是难能可贵、值得人尊敬的。
(3)带着理解齐读这段话,
4、理解重点句子:
(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读到这里,你还觉得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还是在说——(做人)
父亲的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在讲做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许地山的父亲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课件出示许地山父亲资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
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说说吧。
生谈理解。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少年许地山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理解“体面”;列举生活中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
5、出示许地山的经历,说过的话,理解他为什么要用“落华生”做笔名。
课件出示,师读: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
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
他曾说,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生读: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
孩子。
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答,师总结:他是把自己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五、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1、文章写的是花生,说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2、说一说。
回想本文,(课件出示)文章借落花生喻指什么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文章借落花生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生答,师相机指导。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也会从中得到启迪,你能不能选择一种事物,像这样把自己的感悟谈一谈?可以从这些图片中选择,也可选择我们身边的事物。
(课件出示:我想借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告诉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先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六、作业
1、小练笔:从身边事物中选择一样事物,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写,尽量做到详略分明。
2、好书推荐:杨朔的《荔枝蜜》;矛盾的《白杨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