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练习检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练习检测(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

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

”“他”是指 ( )A.尼罗河 B.埃及法老 C.金字塔 D.狮身人面像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他的意思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C.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3.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是在(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C.中王国时代 D.新王国时代4.埃及人在一切神或王的名字四周都装饰有特别的图案。

右图文字就出现在装饰图案中,是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名字。

该文字应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C.甲骨文 D.拉丁文字5.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描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埃及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C.大运河 D.故宫6.下图为法老雕像。

下列对于法老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②权力至高无上③被认为是“神之子”④服务于国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基督教④楔形文字A.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8. 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A.公元前2000年B. 公元前2200年C.公元前2400年D.公元前3500年9. 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这部法典是()A.《罗马法》B.《汉谟拉比法典》C.《拿破仑法典》D.1787年宪法10. 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①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②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③保护奴隶的权利不受侵犯④保护商人的利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1.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据歌词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法典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B.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C.泥板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属于印度河流域12.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A. B.C. D.13. 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A.古代中国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埃及14.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使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在这里诞生的古老文明是()A.古代埃及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15.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

下面属于上古亚非文明内容的是()①金字塔②汉谟拉比法典③种姓制度④雅典民主政治⑤阿拉伯帝国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16.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④以农业经济为主⑤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7. 古代两河流域被称为“新月沃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作为文明古国的标志,其原因是()A.维护王国统一B.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8.新月沃地是古代重要的历史舞台,那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中,创造了楔形文字是()A.希伯来人B.腓尼基人C.苏美尔人D.阿卡德人19.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一书中的“古巴比伦的兴衰”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

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A.《汉谟拉比法典》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D.《人权宣言》20.下列选题中,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A.金字塔的国度B.种姓制度的产生C.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订21.《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中国22.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

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A.担任祭司B. 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C. 掌握军权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23.一部印度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种阶级歧视是源自于()A.禅让制度B.种姓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24.下列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B.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C.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D.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25.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最有可能见到的是()A.伯利克里与将军们探讨军事问题B.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C.孝德天皇与大臣讨论改革问题D.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大权26.“不依国主,佛事难成”说明了佛教的传播依赖于()A.统治者的支持B.法律体系完备C.民主政治发展D.满足了人民的精神需要27.古代印度的国王属于下列哪一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28.古印度社会中的农民、商人属于下列哪个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29.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A.乔达摩﹒悉达多B. 耶稣C.真主安拉D.宙斯神30.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南亚印度河流域奴隶制文明”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

下列资源中,能为学习小组研究课题提供所需信息的是()A.种姓制度B.《汉谟拉比法典》C.金字塔D.《荷马史诗》31.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32.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帝国国力鼎盛。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3. 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这一教义属于()A.基督教B. 佛教C.伊斯兰教D.道教34. 在古代印度,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B.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C.商人和官吏的喜好不同D.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35. 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

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A.担任祭司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C.掌握军权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二、材料分析题36.材料一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材料二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古队借助最先进的机器人突破“死神之翼”进入胡夫金字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

这是人类第一次深入窥探金字塔内部。

材料三世界上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古队在胡夫金字塔内部进行考古研究的过程。

(1)金字塔现在所在的国家地跨哪两大洲?(2)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那么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三,谈谈如果对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进行考古,有哪些先进的做法可以借鉴。

(3)古埃及人民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建成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这说明了什么?(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如果要写一篇简评,请你拟订标题。

37.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见下图)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法典把奴隶与金、银、牛、羊等财产相提并论,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一个奴隶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牛)。

法典规矣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伤害他人致残致伤者,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1)请写出该法典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2)据材料二,并结合书本对“我们的制度”在民主性(进步性)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盂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材料二: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3)综合分析再则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及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材料二: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1)这两则材料分别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或制度)有关?(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它们反映了什么实质?(3)材料所反映的文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什么地位?(4)你能判断出材料二属于哪一等级?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

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古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就是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的出现……当时的新思潮、新教派,在佛教文献中被称为“外道异学”。

据说当时有“大大师”“六十二见”或“九十六种外道”。

——《世界上古中古史》(1)材料一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请写出它产生的地区及创立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