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调研文章一、基本情况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对实施科学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才队伍已有一定数量规模,为建设和谐花垣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据统计,截止2019年6月底,全县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和具有技术职称(等级)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0332名,占全县户籍人口的3.69%,其中党政人才2626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1名,专业技术人才4299名,技能人才788名,农村实用人才2478名,社会工作人才60名.他们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当前,花垣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1.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县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类人才总量已达到10332人,与十一五初相比增加742人,增长7.18%.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2、人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县人才队伍中,30岁至50岁所占比例为60.3%,比2019年高出2.8个百分点;51岁以上所占比例比2019年减少2.1个百分点.全县人才队伍趋于年轻化.3.人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截止2019年6月底,全县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128名,大学专科学历4152名,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5052名,分别占总数的20.6%、40.2%、39.2%.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由2019年的55.7%上升到2019年的60.4%,提高4.7个百分点.全县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文化程度不断提升.4.人才资源开发不断加快.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紧急人才的需求,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公开选拔高学历优秀人才的.力度,增强了我县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全县共选拔引进各类人才912人,其中:研究生17人,本科生482人,专科生413人,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和乡镇站所.二、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坚持原则,构建重才爱才新格局1、树立人才强县理念,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县委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全面推行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战略,建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积极发挥领导机构作用,坚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各部门人才工作汇报,及时掌握人才动向,预测人才趋势,研究工作对策,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为加强宏观指导,做好人才工作全面科学谋划,起草了《花垣县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县人才发展目标.2、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形才工作合力.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原则,制定出台了《花垣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关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人才工作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工作联络员.此外,县委将人才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内容,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加强协调指导.对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制定改进措施,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才工作的合力.3、组建人才工作机构,推动人才工作开展.县委组织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协调指导全县人才工作日常事务开展.通过成立专家工作室、县人才交流中心,完善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建立花垣人才等,积极为县内外人才就业创业搭建桥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建立人才供求关系,努力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搭建互动服务平台.(二)拓宽领域,引进人才,探索发挥作用新途径1.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聚集人才的第一要素.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惠民的发展思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善软件硬件环境;整顿人才市场秩序,减化审批程序,推行一站式办公、公示制、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人才政策,营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为吸引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措施.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党政机关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引进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户籍迁移、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便利、搞好服务,建立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3.搭建平台助推人才成长.一是依托重大项目吸引人才.抓住三立集团、东锰集团、振兴公司、太丰公司、强桦公司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高新科技项目落户的契机,积极引进人才,取得了较好成效.如三立集团自1998年8月成立以来,引进人才87名,太丰公司引进人才62名,两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二是围绕市场需求接纳人才.通过编制人才供求预测、定期发布供求信息、举办人才集市、组团赴省内外招聘等措施,吸引各类实用人才.据初步统计,2019年至2019年6月已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5场次,16余家次单位、近300人次入市交流.组织28余家次用人单位赴外地招聘各类急需人才458人.三是通过招考选拔人才.扎实开展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等,2019年以来,通过各种方式招考公务员83名,招考事业单位人员641名.下基层招考3次,共63人,其中研究生2名,59名本科生,2名大专生(当村干部两年以上),来我县服务或工作的柔性人才269人次.此外,借助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引进156名大学生来花垣服务,充实了基层党政工作力量.(三)突出重点,更新培训,实施人才培养新目标1、依托培训基地,固定式培养.注重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县委党校、县电大、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技校为龙头,乡镇成校、远程教育基层站点、企业实训基地为基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固定式培训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坚持走校企联办内涵发展之路,成立了县就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由校方负责教学管理、办学管理经费,企业提高实操平台,毕业后全部由企业录用.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等院所进行合作,成功攻克了低品位碳酸锰浮选的世界性课题,获得国家专利和湖南省科技成果认证,使我县的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适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注重实践锻炼,针对性培养.对党政人才,通过基层锻炼、项目挂职、岗位交流、办班培训等形式,着重提高党性修养、工作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业务培训、外出进修、专家讲座等方式,重点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举办企业家研讨班等活动,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技能人才,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使技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我县企业发展的需求;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专家、农业专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指导,提供科技信息,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3.创新工作载体,多途径培养.一是建立人才培养导师制.在非公企业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人民好教师活动,在医疗系统开展争当医德标兵活动,同时,组织行业优秀人才帮带青年人才、领导干部联系青年人才,通过帮带联系提升青年人才素质.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各企业、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和技能创新等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技术和切磋技艺的平台.三是实施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党工共建活动和党员创业创新基地培育工程,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建立党员技术攻关组等举措,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抓实基础,加大投入,建立激励保障新机制1.注重改革创新,确保人才脱颖而出.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不断探索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与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2019年以来,县委先后4次公开选拔县直、乡镇科级领导干部37人,其中招考2名正科级干部.在公务员队伍管理上,坚持凡进必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和全员聘任制,调动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的积极性.健全人才使用机制,鼓励他们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农村提供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2.强化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动力.完善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制定出台了《花垣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管理办法》、《花垣县首席技师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十大技术创新职工评选办法》等,开展首席技师、十佳教师、农村科普带头人、人民健康好卫士等评选活动.为了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县里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奖励.3、作好服务文章,增强人才发展信心.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看望慰问优秀人才、举行座谈会,并发放新年贺卡.实行人才社会化管理,全县已有412人实行人事,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此外,通过上人才工作知识竞赛、人才工作月、引进人才座谈会、青年人才联谊会等活动,通过《花垣人才》、花垣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各类优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选拔任用上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没有真正用科学的人才观来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单位对人才重视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在人才的使用上,随意性也比较大;有的单位用人松,管理简单,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和和战斗力,导致人才感到受排斥和压制;有的单位对人才关心不够,下指标、加压力的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少,没有把发展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一些企业固于传统观念,只重视对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的增值,不重视人才引进、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只重视项目、资金的引进,忽视对人力、智力的开发和引进.在人才选拔上,招聘教师、医生事业单位编制的人数较多,招考公务员的名额较少.在人才任用上,如何坚持用老实人,不用老好人,用年轻人,不搞年轻化,用能力人,不以票选人,不断提高用人满意度和工作质量,还要做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