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李洁. 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研究[D]. 湘潭大学, 2013.
1.调解员的设立
人民调解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
虽然目前设立了调解员,但是调解员还未实现规范化、职业化管理和广泛推行。
另外,调解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及与调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这不仅仅包括必要的法律知识,还应包括实践能力、调解技巧和经验,必须经过必要的专门法律知识训练以及相应的辅助技能培训。
2.调解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民调解员职业化要求人民调解员不仅要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本职业特有的职业习惯,提高人民调解的工作效率,以达到提高人民调解制度整体竞争实力的目的。
一要尊重当事人。
当事人受到尊重的对待,从而对人民调解员的公正表示信任,人民调解制度才能沿着预想的发展轨道走下去,否则会走上“强制调解”的畸形发展道路。
二要用心倾听。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但对于调解这一特殊职业来说,我认为倾听的重要程度,有必要成为专门的一种职业习惯进行培养。
三要善于沟通。
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
3. 调解员的培训
一理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中的三个充要条件(核心):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
基本符合调解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可作为调解员培训的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态度改变、情绪的控制与管理、言语交际、社会认知、归因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倾听、尊重、积极关注、共情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