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资料
4.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规
制,以此达到改善资源配置、稳定市场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目的。
纯公共定价(自然垄断行业); 管制定价(竞争性行业)
(2)公共定价方式(定价水平)P39 自然垄断行业定价图
边际成本定价法
PMC<PAC<PR
平均成本定价法
WMC>WAC>WR
利润最大化法: MC=MR
构成: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外交支出
人员经费、公用费用
③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的增长;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工资制度;行政
效率
④一般规律:绝对数增加,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⑤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成因
A.支出变化特点:规模不断扩大;占财政支出比重上升;增速放缓,与 财政支出增速基本一致
点
投资目 社会效益最大化 内部效益最大化
标
资金来 财政拨款或公债 自有资金或社会
源
筹资
投资领 周期长、见效慢的 短、平、快项目
域
项目
范围 :基础设施行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 资本-劳动比率ຫໍສະໝຸດ 就业创造标准最小化
最大化
(2)基础设施投资
①特点:公共物品特性,一般属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投入大、建设周
①概念: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者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即通过一人一票
表决能否通过公共决策方案。
②原则:一致同意原则 多数同意原则
一致同意原则: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人反对,则 方案通过。 优点:帕累托最优导向;强调参与者权利平等;避免“搭便车”行为 缺点:决策成本高、时间长;不排除个人利用否决权进行敲诈 多数票通过原则:投赞成票占多数则方案获得通过 优点:决策成本低;相对容易做出决策 缺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 助长个人忽视投票权;可导致“收买选 票”;可能出现“投票悖论” ③投票悖论 单峰偏好与单峰定理
2. 消费人数增加后MC=0
竞争性
非竞争性
排他性 私人物品
混合物品(俱乐部 产品)
非排他 性
混合物品(公共资 源)
纯公共物品
xj= xij
2.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
结论:正社会边际效用=负社会边际效用时,公共品的供给达到最佳 数量。
私人物品市场DD: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均衡时: P0=PA=PB (AB为价格接受者) Q0=QA+QB(以相同价格购买不同数量产品)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MPG (2)规模发展变化一般趋势 ①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扩张论)
结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随之提高。 绝对规模: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相对规模增长:需求收入弹性大
②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内外因素论、梯度增长理论) 导致公共支出梯度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占主导) 内因:正常年份,以不变税率征的的税收收入上升,财政支出呈现一种 渐进的上升趋势。 外因:危机时期,财政支出急剧上升,出现“替代效应”;
3.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产品的分配和筹资方式)
产品的提供方式
公共提供:政府免费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需要政府通过税收筹集收
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
市场提供:消费者用自己的收入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产品,厂商通过销
售收入弥补生产成本。
混合提供:既向受益人按规定价格收取一定费用,又由政府对提供者进
行财政补贴,共同补偿产品生产成本。
(正、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C.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D.收入分配不公;E.经济波动(周期性经济波
动)
收入分配公平的衡量标准——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每一比例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对应一个收入占总收入的 比重。
基尼系数= SX/S△OAC
人口所 收入最低 收入第二 收入中间 收入第二 收入最高
A 收 0 370 380 400 360 益
成 10000 0 0 0 本
方法——投资回收期法 方法——内部收益率法 ②最低费用选择法:计算每项备选项 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
B 收 0 360 370 380 400 益
成 900 10 0 0 0 本
的标准的评价方法。
③公共服务收费法:对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或服务收取适当费用,以提高
儿童教育主要取决于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
②教育投入情况
资金来源:政府教育投入、居民个人及社会投入
总量: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偏低
结构:初等教育人均投入过低,高等教育比重过高
2.投资性支出
(1)一般分析: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是把双刃剑;
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项目 政府投资的特点 非政府投资的特
危机过后,财政支出水平有所回落,但不会回落到原来水平。 ③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 、罗斯托) 发展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应占有较高比重。 发展中期:政府投资将逐渐转化为私人投资的补充,政府投资绝对数会 增长,但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会下降。 成熟阶段:公共支出从基础设施投资逐步转向增加教育、保健和福利服 务支出,并且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3)影响支出规模的因素 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 政策 ②政治性因素:政局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③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镇化 3.财政支出结构 (1)影响因素政府职能、经济发展阶段(2)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现状 4.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 (1)财政支出效益 ①概念: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产生的社 会效益之间的比较关系。 ②与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区别 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 选优标准不同 (2)评价方法 ①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公共支出的目标,提出几个不同方案,分析 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和收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公共支出项 目。 步骤:1.确定各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子)价格;2.确定备选方 案的成本(C)和效益(B) ; 3.选择适当的贴现率(r) ;4.根据适当标 准,选择最佳项目
B.支出增长较快原因:政府职能增强;收入分配制度;行政人员数量增 加加快;“三公”支出过多
C.解决办法: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
用效率
(2)科教文卫支出——教育支出
①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根本原因——市场失灵
私人低估教育重要性,导致教育投入不足
私人人力资本市场可能缺乏教育筹资途径
峰: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比所有邻近点都高。
单峰定理:当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时,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Eg:甲乙丙三个投票人,对ABC三个方案进行表决, 对三个方案的偏好:甲:A > B > C;乙:B > C > A ;丙:C > B > A 多峰偏好与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如果投票人偏好为多峰,采用多数投票规则可能得不到唯一 结果,不同投票程序产生不同投票结果。
导论
财政学性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
穷的欲望
私人欲望——市场——私人部门经济学
人类欲望
(价格机制)
社会资源
(无穷) 公共欲望——政府——公共部门经济学 (有限)
(投票机制)
利用财政理论分析财政现象:1.解释政策的经济影响2.为政府决策提供
指南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市场与政府
Eg:对三个方案的偏好:甲:A > B > C;乙:B > C > A ;丙:C > A > B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民主社会里,不可能找到一种投票程序,它所产生 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尊重每个人的偏好,能将所有个人 的偏好转换为一种社会偏好,并做出前后一致的决策。 (2)间接民主决策:由全体选民通过投票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并授 权这些代表来代替全体选民作出公共决策。 政治家:max自身利益(当选/连任);依托政党;政党趋同 行政官僚:max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有信息优势;官僚主义与低效运 作 选民:出现“搭便车”行为;易结成“特殊利益集团”
(3)公共定价体系
二部定价法(基本费+从量费)
高峰负荷定价法(高峰期、非高峰期)
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的概念: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
求、供给与产量,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和机制。
2.公共选择的规则(公共决策):直接民主决策、间接民主决策
(1)直接民主决策(投票理论)
方法——净效益现值法(NPV):将项目长时期内各年的效益和成本 数量化后,选择适当的社会贴现率,分别折算为现值,并将效益现值减
去成本现值而后求的净效益。
作业:
NPV﹥0,可行; NPV﹤0,不可行
运用净效益现值法(NPV)评估A、B 两个方案的可行性,然后选出政府最 优投资方案。(贴现率为3%)
项 0 1 234 目
公共物品市场DD: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均衡时: Q0=QA=QB (AB为数量接受者) P0=PA+PB(消费相同数量产品,价格分摊) (3)维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结论:对于公共物品,每一位拍卖者提出不同的税收份额(公共物品的
分担成本)和预算规模(公共物品的数量),经过某一拍卖程序,可以
得出林达尔均衡结果。
期长
②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基础设施是上游产业部门。与一般产业投资保持
恰当的配比关系。
③提供方式 政府直接投资,免费使用或收取使用费(4类)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 (3)财政投融资制度: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由财政统一掌管,并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 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被称为“政策性金 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