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关键能力及其培养2017.7——袁孝亭
地理关键能力及其培养2017.7——袁孝亭
由六大地理问题衍生出的核心概念
• 地理位置与分布
• 地理特征与差异
• 地理因果关系 • 地理过程 • 空间的相互作用(空间联系) • 人与环境的关系
微观一些的论述
• 法国地理学者马东尼提出地理研究的原则,包括: • 分布的原则:即地理研究的现象,应能在地表找寻其分布。 即:找寻分布是“看空间”的重要内容
• “将世界组织区域”是认识地球表面复 杂性的一种方法,其本质是将“地球表 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 个部分”,其目的是方便进行空间的概 括,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性井然有 序”。
通过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 加以认识
为什么要关注尺度?
• 地理学的尺度是认识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思 维方式。 • 当我们所用的尺度发生变化的时候,问题 ——以及问题的答案——就发生了变化。 • 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能认识地理过程和 现象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及其培养
通过梳理地理核心概念 把握某类内容认识的“方法论” 由此进一步确定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
如何梳理地理核心概念?
路径: 从地理学思想出发进行梳理
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 根本思想方法
地理都从“空间”看什么
• 它在哪里?
• 它是什么样子的?
• 它为什么在那里? •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 • 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
由“微观论述”衍生出的核心概念
• 空间分布
• 地理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地方与全
球的联系)、要素间的联系、人间研究的基本内容
• ①地理空间的宏观分异规律与微观变化特征;
• ②地理事物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分布方式和
分布格局; • ③地理事物在空间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特点; • ④地理事物在空间中所表现的基本关系以及此种关 系随距离的变化状况;
认识位置有其相应的“规则” 与“学科思维方式” ——即“方法论”
关键能力之一: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的 能力
• 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 位置关系的观察、分析与归纳。
对地理位置关系的辨识
• 显性辨识——以高考试题为例 • 隐性辨识——以高考试题为例 • 如何辨识?有无“要领”可资遵循?
显性辨识
• 地理分布?
• 地理特征?
• 地理过程?
• 地理联系?
地理如何看空间?
• 将世界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
• 通过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加以认识
• 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视角加以认识 • 从人与地相互关系的视角加以认识 • 从动态的视角加以认识 • ……
将世界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
对“将世界组织区域”的认识
• 调合的原则:地理现象非孤立的,必须明了其与整个空间的 调和与配合。看个体与整体之相关——空间联系(地理联系 ) • 互关的原则:此现象与其它现象间之相互关系,必须找寻。
• 看要素间、人地间相互关系(地理联系) • 因果的原则:即现象之因素。看因果关系(地理联系) • 演变的原则:即现象的动态过程。看地理过程
变化的干湿度地带性;
• ④随山地高度而产生的垂直带性;
• ⑤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下水埋深
不同引起的地方性分异。
分布形态、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案例
• 分布形态:居民点空间分布具有圈层结构、轴
带延伸的“T”字型特征。 • 分布方式:居民点高密度区与高密度区邻接, 低密度区与低密度区邻接。 • 分布格局:沿低海拔、小坡度、近水系聚集分 布的特点。
• 怎样看过程—认识地理过程的“方法论”
• 怎样看联系—认识地理联系的“方法论”
这样梳理的意图是什么?
追求这样一种效果:以地理学思想 方法为广角镜与高观点,把握地理 学科内容的关联性与结构化,进而 明确应该遵循怎样的学科逻辑,运 用怎样的学科思维方式、方法与技 能来发现与解决问题。
以核心概念为线索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类
• ——引自:石羊河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结构形 态异质性
地理空间效应的主要表现:
• 地表形态对于物质、能量的再分配作用;
• 因地表不均衡而引起的地理流,随居中心位置的变化
而有不同的表现; • 由于空间的原因,使产品分配与社会消费产生不平等 的效果; • 由于空间所致的选择行为、搜寻行为与学习行为问题
• 指直接要求考生描述一地地理位置的特 点。
2014年安徽卷: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 ①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之间,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②深居内陆, 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地带;③地处青藏高 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东部季风 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 ⑤地理事物的空间效应特征;
• ⑥地理事物的空间充填原理及规则;
• ⑦地理事物的空间行为表现; • ⑧地理空间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再分配问 题; • ⑨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与时间要素的耦合; • ⑩地理空间的优化及区位选择的经济价值。( 牛文元)
地域分异规律
• ①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纬度地 带性; • ②大地构造和大地形引起的地域分异; • ③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向大陆中心发生
进一步的理解
• 从一般情况看, 随着尺度增大, 空间异 质性将会降低, 因为其间的很多细节将 会被忽略。也就是说, 在大尺度上我们 比较多地关注于空间的整体特性。
地理如何看空间的“微观解读”
• 怎样看位置—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
• 怎样看分布—认识地理分布的“方法论”
• 怎样看特征—认识地理特征的“方法论”
• 空间地理场的形成、表现及影响;
• 非均衡空间中物质、能量和移动的规律。
核心概念的进一步整理
• 地理位置
• 地理分布
• 地理特征(含差异)
• 地理过程
• 地理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区域间 的联系)、要素间的联系、因果关系、 人地关系
2017年全国2卷文综地理中 各类知识所占比重
• 地理位置?
• 按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特征(与差 异)、地理过程、地理联系等为线索,将 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行归类整合。
位置
• 初中课标关于 关于位置的内容标准7条
• 位置方面的“条数”看似少,实则包含的内容
很丰富。 • 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位置——有七个大洲! • 运用地图说明某地区的位置——地区多少个? • 运用地图说明某国家的位置——国家多少个? • 虽然很多,但都是认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