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2018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在地理思维、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題,并分析其产生的 原因,从而在今后的地理复习中将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试题赏析
四、材料内容:偏重学术,强调综合,情境创设不足
2017年试题风格与以往有所不同,内容偏重自然地理,总体难度偏大,这一改变很
可能与新的教育改革有关。新高考模式下,地理作为选考科目,其选择与否将直接与大 学的所学专业有关,因此高考试题内容更加偏重地理学的专业问题,在生活化地理的基 础上关注学术性、学科性,关注地球表面的大气、水文、生物、植被等地理要素 。 37 題最大的特点在于客观,不仅材料陈述客观,其中美键词“单峰曲线”“种间竞争”“
以区域为背景、以与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图文材料为载体,
综合考查自然、人文等地理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 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 能力,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全国高 考地理试题的显著特点。
地理新课标高考立意的转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出版,
试题赏析
在现行地理各版本教材中,对于山地 垂直自然带的介绍都不曾出现“山地垂直 自然带内的植物多样性单峰变化规律”, 考生可以依据文字材料及时生成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内的植物多样性单峰变化 规律:下部,植物多样性较低;中部,植 物多样性升高;上部,植物多样性降低。 当场学习,当场应用,创造性思考并解决 问题,对考生是一大挑战。
试题赏析
地理思维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能力,其不但对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地 理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张亚南说过: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 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的高考更加注重学生地
理思维过程的考査,不要把学生教死了 。”每位高三地理教师都应该深入剖析考生存
试题赏析
对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可以依据设问构建思维框架,整合相关地理原 理和规律,抓住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广联系、深拓展,进一步突破思维框架,提升综合 思维能力。
第( 3 )小题,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考虑到
材料中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调用地理原理对地表温度和湿度影响因素进行 思维建模
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
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本活动经验
素养4 地理实践力
素养1 人地观念 素养2 综合思维 素养3
基本价值观念
区域认知
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新课标卷高考四大能力立意
是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一、透析图文材料,生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考查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与往年综合题“一中一外”“一人文一自然
”有所不同,2017年第37题为纯自认地理试题
。材料中提供答题线索,提供地理原理和规律。
试题赏析
材料中提到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 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 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 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 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 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 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这样才能将学术同題与学科知识真正贯通起来。37题材料情境创设不足 没有提供淡化
学科痕迹的真实情境,使试题难度较大增加,再加上考试时间紧张 ,考生大多有畏难心理, 且该题靠后,导致一部分考生放弃不做。
试题赏析
五、呈现形式:多元互补,即时供给,考査考生基本地理技能
37题考点在以往考试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该考点2017年却出现在“ 压轴”的综合题中,分值24分也与往年区别较大。 题干材料文字和图像相互支 持,呈现多元互补的信息链。 文字和图像呈现的信息相互对应,这让善于分析材
料或善于分析图表的考生都能有所发挥.该题的重点在于考査考生阅读分析材料
与地理图像的能力。 第( 1 ) ( 2 )小题直接从图中分析可得结论.考査考生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 3 ) ( 4 )小题考查考生调动和 运用相关储备知识,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題的能力 。 这些都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技 能。
试题赏析
二、对照设问找信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 息能力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 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 依据。(6 分)
试题赏析
二、对照设问找信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 息能力
考生建立2000--2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遭 受干扰的地理形象之后,通过体验地理图文情境
,进行思维升级,得出结论。这种将地理现象转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该题讨论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布
规律,材料来自东北林业大学学报《长白
山高山苔原带植物群落、土壤、游径侵蚀
等对践踏干扰的响应》一文,本文以长白
山西坡核心景区的苔原带为研究对象,探
讨苔原带植物群落、土壤、游径侵蚀等对
践踏干扰的响应。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材料中的“干扰”大多指人为践踏,探讨人 的干扰对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实质是在反
试题赏析
从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地表温度的影响因素如下:
试题赏析
从水循环原理可以分析地表湿度的影响因素如下:
试题赏析
第(4)小题,说明从2300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该小
题提供的背景材料少、难度大,考生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生长空间、生 长环境(自然条件)、天敌、外力干扰等进行思维建模。
化为地理规律的过程就是地理逻辑思维过程。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 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 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 米左右),低 于阴坡最高值。
试题赏析
三、依靠思维建模,整合地理原理和规律,
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是考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隐性素养,
高考文综地理卷多以学科主干内容为载体,考査 考生特征概括、成因阐释、差异比较等综合分 析能力,并通过考生在实际作答过程中的语言文 字表述,考量考生综合思维的素养和水平。
试题赏析
六、归纳与演绎,学生思维品质的展现
利用案例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考生探究,并突出归纳与演绎思维品质 的测评,是2017年高考全国 I卷最大的特色和创新点。I卷 37题是此类探究试题 的经典代表一试题情景设置有归纳,问题解决需演绎。可以说,命题者是想通过“
山地苔原带”优势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苔原带植物种群对“干扰因子
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
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 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减小,坡面
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
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环境压力”等词也学术性十足,对考生来说在理解上具有挑战性;就连试题答案也很客
观,给分点弹性小。 那么,在高考命题时,如何衔接起地理学科学术性问题与高中学科的 知识与技能?其美键在于材料情境的创设。
试题赏析
四、材料内容:偏重学术,强调综合,情境创设不足
试题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情境越真实复杂、越贴合现实,考生融入感就越强,相应 的知觉就越深入、建构就越完整、迁移也就越久远。 命题时要在有限的字数中将学术 性知识通过生活化情境进行通俗表达,在详尽描述表象的过程中隐含内在的学科逻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 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
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
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 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 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 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 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 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 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 特点及产生原因。(6 分) (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 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 分)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37题有两个明显特点:1.考
查的知识类别多样;2.考查的思维水平较高
(二)新课标与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中指出,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综 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要素。
(认同)人地观念
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观 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 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认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践行)地理实践力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 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 分)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
部(中下部,2000~2300 米左右)。干扰强
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 越强烈)。(6 分)
地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具体表现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
教育考核目标更加全面,考试立意发生变化。
知识立意
关注知识结 构完整性, 重点考查知 识记忆数量 与熟练程度
能力立意
关注能力结 构完整性, 重点考查运 用知识能力 和思维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