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工原理
离心泵——生产中应用最为广
泛,着重介绍。
泵 往复泵
旋转泵
漩涡泵
...
(1)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便于调节和自控
离心泵的优点
(2)流量均匀,效率较高
(3)流量和压头的适用范 围较广
(4)适用于输送腐蚀性或含 有悬浮物的液体
§ 2.1.1 离心泵 (Centrifugal Pumps)
一. 离心泵的工作 原理及主要部件
p0 p1 u Hg H f , 01 g 2g
2 1
实际安装高度应小于等于Hg。
说明:由上式可见,在一定流量下Q一定值, 则Hg就直接与Hf0-1有关,相应地:Hf0-1值大, Hg值就小,反之亦然。 所以,对泵的吸入管路而言,宜短而粗,尽 量不装阀门和少装管件,这样Hf0-1较小,以 保证一定的Hg值。
二.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1)叶轮: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液 体,使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均有所提高。
叶轮按其结构形状分有三种:
闭式 半闭式 效率最高,适用于输送洁净的液体, 不适于输送浆料或含悬浮物的液体。 效率较低,常用于输送浆料 或悬浮液。
开式
叶轮上平衡孔的作用?
由于流体输送过程中,会有少部分高压流体返 回叶轮内,从而是叶轮两侧流体的压强存在较 大的差异,在输送过程中,叶轮左右晃动。因 此为了平衡叶轮两侧的压力在叶轮上开有平衡 孔,以使两侧流体均匀混合。避免泵体振动 叶轮按吸液方式分有二种: ① 单吸:液体只有一侧被吸入。 ② 双吸:液体可同时从两侧吸入,具有较大的 吸液能力。而且基本上可以消除轴向推力。
叶轮直径和叶轮的其它尺寸发生改变时, 有: / / / / / /
H D2 2 Q D2 3 N D2 5 ( ) ; ( ) ; ( ) H D2 Q D2 N D2
五.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与允许吸上高度 (安装高度) 1.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Cavitation)
离心泵运转时,液体
在泵内压强的变化如 图所示: pK≤pv(t),pv(t)被输 液温度t时的饱和蒸 汽压
u Hg Hs H f , 01 2g
离心泵的安 装高度计算 式
2 1
p0 pv Hg h H f ,01 g g
说明:为安全起见,离心泵的实际吸上高度, 即实际安装高度应比允许吸上高度小0.5~1m.
H,Q与ρ无关。
H~Q,η~Q曲线保持不变。
N HQg /
ρ变N也变,ρ↑,N↑,电机功率要↑。 所以:N~Q曲线发生变化。
2. 粘度的影响 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
H↓,Q↓,η↓和N↑。
(二) 转速的影响
n变化,导致速度△发生变化,H,Q和 N也发生变化,但η不变。
(三)、 叶轮直径的影响 当n一定时,H,Q与D2有关。 即叶轮直径变化时,有:
原因:对于离心泵,希望获得的是HP, 而不是Hc ,虽有一部分Hc会在蜗壳中 转换为静压头,但此过程中会导致较大 的能量损失,因液体质点流速过大。
现在来分析Hc项:
H
H T , 2
Hc
Hp
20OC 90OC
H p 2
2
H T , H p与 2关系曲线
2 90 0时,Hp在 2 90 0时, p在 H
N
Ne
N e HQg
二、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当泵转速n一定时,由实验可测得H~Q, N~Q,η~Q,这三条曲线称为性能曲线, 由泵制造厂提供。供泵用户使用。泵厂以 20℃清水作为工质做实验测定性能曲线。
ⅰ)H~Q,Q↑→H↓, 呈抛物线H=A-BQ2
ⅱ)N~Q,Q↑→N↑, 当Q=0,N最小 ⅲ)η~Q,Q↑→η先↑后↓, 存在一最高效率点,此点 称为设计点。与ηmax对应的 H,Q,N值称为最佳工况 参数,也是铭牌所标值。
/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计算式
u Hg Hs H f , 01 2g
一般情况下 Q H
/ s
2 1
*在确定Hg时,用最大流量下的HS来进行计 算
HS ~ Q
h ~ Q
Q
3.允许汽蚀余量[△h] NPSH(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定义:为防止气蚀现象的发生,在离心泵入口处 液体的静压头和动压头之和必需大于液体在操作 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头的某一最小值。即:
的压头降低。
③
④
液体具有粘性。
泵内有各种泄漏现象,实际的Q小于
~
所以,实际的H~Q线应在
线的下方,
实际的H~Q曲线由实验测定。
小结: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结构
(2)气缚、气蚀现象、工作注意事项 (3)离心泵基本方程式
(4)理论流量与理论压头关系
实际流量与实际压头关系
三、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H T ,
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H T , 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当;
2 90 0时,Hp和Hc 在
H T ,
中占比例较小;
从能量损失方面考虑,宜采用后弯叶片
3)理论流量的影响
若离心泵的几何尺寸和转速一定,则
可表示为: 其中
结论:H T , 与QT呈直线关系
理论流量与理论压头呈直线关系
(电机功率增加) (电机功率不变)
(电机功率变化不大, 这是采用后弯叶片原 因之二,电机容易匹 配。)
理论流量与理论压头 关系曲线
实际的H~Q线
实际情况为: ① 叶轮上的叶片数目是有限的6~12片, 叶片间的流道较宽,这样叶片对液体流束的 约束就减小了,使有所降低。 ② 液体在叶片间流道内
流动时存在轴向涡流,其
直接影响速度△,导致泵
二.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从理论上表达了泵的压头与其结构、尺寸、 转速及流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它是用来计 算离心泵理论压头的基本公式。 离心泵的理论压头—— 在理想情况下离心 泵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头。
所谓理想情况是做如下假设:
① 叶轮内叶片的数目为无穷多,即叶片的 厚度为无限薄,从而可以认为液体质点完全沿 着叶片的形状而运动,亦即液体质点的运动轨 迹与叶片的外形相重合。
现分析液体从叶片进口“1”处流到出口 “2”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动量矩的增量:
所以,叶片进口“1”处液体在单位 时间内动量矩(WVR)1为 叶片进口“2”处液体的单位时间 内动量矩(WVR)2为
下标T表示理想液体,∞表示叶片数目无穷多。
所以力矩增量为:
其中
又由流体力学知,单位时间内叶轮对液体所 作的功等于同一时间内叶片进口处流到叶片 出口处的力矩增量和叶轮旋转角速度的乘积
2)泵壳(蜗壳形):
汇集由叶轮抛出的液体
作用
原因是泵壳形状 为蜗壳形, 流道截面逐渐增 大,u↓p↑。
转能装置: 将高速液体的部分动能转化 为静压能。
3)轴封装置:泵轴与泵壳之间的密封称 为轴封。作用是防止高压液体从泵壳内沿 轴的四周面漏出,或者外界空气以相反方 向漏入泵壳内。 填料密封—用于普通离心泵 轴封装置 机械密封—用于输送易燃,有 毒液体等密封要求高的泵内
1-叶轮;2-泵壳;3-泵 轴;4-吸入口;5-吸入 管;6-底阀;7-滤网; 8-排出口;9-排出管; 10-调节阀
什么是离心泵的气缚现象?
气缚现象直观表现:吸不上液体 产生原因:不灌液,则泵体内存有空气,由 于 ρ空气<<ρ液, 所以产生的离心力很小, 因而叶轮中心处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 内的液体吸入泵内,达不到输液目的。 解决方法:泵启动前,泵壳内应充满所输送的 液体
p1 u12 pv h g 2 g g
h f (泵的结构,尺寸)
所以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计算式
p0 pv Hg h H f ,01 g g
一般[△h]与泵的结构和尺寸有关,由实验 测定,并同标绘于性能曲线图上。 *△h随Q增大而增大,因此计算允许安装 高度时应取高流量下的△h值。
Hp(静压头)
叶轮旋转 所增加的 静压头 叶片间的道截面 逐渐扩大、致使 液体相对速度减 少所增加的静压 头
Hc(动压头)
3. 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的讨论
理论流量可表示为在叶轮出口处的液体径向速度 和叶片末端圆周出口 面积之乘积,即:
QT cr 2D2b2
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的又一表达式
1)
与n和D2的关系
当 QT , 和 b2 , 2 一定时, H T , 随n和D2的 增加而加大。
2)
与叶片几何形状的关系 与叶片的形状(β2)有关。
其它条件不变时,
ⅰ)后弯叶片(叶片弯曲方向与叶轮旋转 方向相反)
ⅱ)径向叶片
ⅲ)前弯叶片
由此可见,前弯叶片所产生的
最大,
似乎前弯叶片最为有利,但实际并不如 此,由⑥式可知:
表示具有无限多叶片的离心泵对 理想液体所提供的理论压头。 整理上式得:
离心泵基本方程式 说明:
(1)
仅与u和c有关,而与流动过程无关
与被输送液体的种类(密度)无关,
(2)
只要叶片进、出口处的速度相同,都可以得到 相同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操作原理,对上式作进一步地 处理,得: 由叶片进出口速度△得:
所以离心泵基本方程式式可改写为:
若输液的物性与水不同,且操作条件与 标定条件不符时,则需换算:
pv 1000 H S [ H S ( H a 10) ( 0.24 )] 3 9.81 10
/
H S — —操作条件下输送液体时的允许吸上真空度,m液柱 H S — —实验条件下输送水时的允许吸上真空度,即在水 泵性能表上查得的数值。 H a — —泵安装地区的大气压强,mH 2O pv — —操作条件下大气压强,mH 2O 10 — —实验件下大气压强,mH 2O 0.24 — —20 C下水的饱和蒸汽压,m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