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在诗史上的意义小论杜甫诗歌在诗史上的意义小论(仅是素材,未能成文)A、诸家名句类1、该题其实是源自于钱钟书《宋诗选注》一书:“以前推崇杜甫的人都说他能够‘集大成’,综合了过去作家的各种长处,例如元稹《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说:‘小大之有所总萃’,‘尽得古今之体势’;王禹偁注重杜甫‘推陈出新’这一点,在《日长简仲咸》那首诗里,用了在当时算得很创辟的语言来歌颂杜甫开辟了诗的领域;‘子美集开诗世界’。
”2、王禹偁《日长简仲咸》:“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3、《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杜甫本传: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
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曰:“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
始尧、舜之时,君臣以赓歌相和。
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拣,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余无所闻。
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辞,亦随时间作。
至汉武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
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
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辞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建安之后,天下之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晋世风概稍存。
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翕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留连光景之文也。
意义格力无取焉。
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能者之文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之后,文体之变极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迨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穠莫备。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籓翰,况堂奥乎!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尔。
”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4、程千帆:《被开拓的诗世界·杜诗集大成说》杜甫总结并发展了他之前的一切诗歌遗产并影响了他以后历时一千多年的诗歌史。
他们就像位于江河中游的巨大水闸,上游的所有涓滴都到那里汇合,而下游的所有波澜都从那里泻出。
在杜甫之前,建安诗歌以慷慨的气势取胜,阮籍《咏怀》以沉郁的风格见长,陶诗平淡自然,谢诗富丽精工,齐梁以降,由古变律,又从形式到风格不断地有所进展。
到了杜甫,则对上述的艺术手段兼收并蓄,熔铸成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格律严整而气势磅礴,字句烹炼而意境浑然,成语典故与口语俗字并得妙用,泼墨濡染与工笔细描同臻极致。
不仅如此,在杜甫手里,诗歌的表现手段有了新的发展。
七言律诗在艺术上臻于成熟,五言排律和各种形式的组诗开始成为重要的样式,用诗歌发议论的手法也得到了成功的尝试。
后代诗人们无不在艺术上受到杜诗的熏陶和启发。
古典诗歌由唐转宋,前人或以韩愈为其关键(原文自注:叶燮《原诗》内篇:“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其实,杜甫才是这一转变过程的真正发轫者,韩愈只是在杜甫所开创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从而也很引人注目而已。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杜甫在古典诗歌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创作实践中求新求变,从而为诗歌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5、林继中《杜诗学论薮·论杜甫“集大成”的情感本体》然而杜甫“集大成”最深邃的意义还在于:将人伦日用的感性的生活经验通过其情感本体升华、提炼为具有生命意味的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中的社会美。
B、杜甫创作论1、《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里附录古诗文网摘录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内容: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
“扑枣”就是打枣。
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
“任”就是放任。
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
”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
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说的正是杜甫。
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
“防”的主语是寡妇。
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
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
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
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
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
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
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
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
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
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
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
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
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
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
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
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
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
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
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杜私言》)。
全诗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
诗作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2、《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诗歌中习见的精神——“思朝廷”与“忧黎元”不仅互为因果,且有矛盾之处:“忧黎元”会因不满朝廷腐败而产生离心力。
杜甫在数次亲历患难中,事实上已产生了一种朝廷的疏离感。
《蜀相》句句贴切蜀相,却意不在蜀相事迹,而在乎孔明与刘备间的“君臣际会”。
(杜甫《古柏行》云:“孔明庙前有古柏……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如果说,李白的个性突出地体现了社会化了的人对自然的回归,那么,杜甫的个性则深刻地体现了任性内在的悖论式的矛盾。
萧涤非《杜甫研究》曾指出:“杜甫入蜀以后,思想上有一个很突出的变化,那就是他不再‘自比稷与契’,而向往于诸葛亮。
”原因就在于杜甫在肃宗朝短暂的任职,使他通感朝廷的黑暗,“思朝廷”与“忧黎元”难以两全。
所以他幻想有一个孔明与刘备般“君臣际会”的环境,得到明君充分的信任,放手济世。
人格独立与得志行道都在孔明这一意象中得到统一。
C、杜诗结构论——杜诗的张力(参见林继中《杜诗学论薮·杜诗的张力》)1、字句间的张力。
字句间的张力,有两种,一种是将极不对称的事物拷在一起,好比荆轲把秦王之袖,五步之内一决生死,造成极其紧张的关系,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十字之内,贫富悬殊立见,社会矛盾之尖锐自然令人惊心动魄。
又如《江汉》云:“乾坤一腐儒”,诚如黄生所说:“‘一腐儒’上着‘乾坤’字,自鄙而兼自负之辞。
人见其与时龃龉,未免腐儒目之,然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卷五)。
另一种,是心理情感方面的。
如《有感五言》:“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对立面的转化就在上下句一转之间,可见其表现力之丰富。
2、内外结构的张力。
因过于深奥、生僻,故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