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
一年级上册目录
• 一单元 小手拉小手
唱 小手拉小手 玩具进行曲 传传传3 听 玩具兵进行曲 1 动 律动 音乐游戏 • 二单元 听!谁在唱歌 唱 动物说话 4 小小音乐会 你听,什么敲响了 听 听!谁在唱歌 动 我的创造 音乐游戏 • 三单元 快乐的一天 唱 你早 上学歌 亚克 西,巴郎 听 嘎嘎小鸭子 跳绳 拍皮球 可爱的家 动 我的创造 • 四单元 花儿朵朵 唱 国旗国旗真美丽 娃哈哈 多快乐 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 小红花 草原就是我的家 多快乐多幸福 动 集体舞
• 五单元 唱吧,跳吧 唱 哈里罗 彝家娃娃真幸福 听 快乐的罗嗦 法朗多尔舞曲 节日舞曲 动 集体舞(跳吧,跳吧)
• 唱 听 动 第六单元 童谣说唱 数蛤蟆 颠倒歌 滑稽歌 天黑黑 我的创造(1)(2) 音乐游戏
• 七单元 星空 唱 闪烁的小星 月儿弯弯 闪亮闪亮的小星 听 小星星变奏曲 小白船 动 我的创造(小星星 小白船 我是太空人) • 八单元 夏天的池塘 唱 柳树姑娘 萤火虫 爱唱什么歌 听 闻着荷花的香气 夏之夜 青蛙合唱 动 音乐游戏(夏天池塘里的声 音 ,儿歌游戏 夏天的歌唱家)
音记号、延长记号 。
• 认识3/8、6/8拍号及其强弱规律,能随指挥手势唱
歌。
• 进行歌曲的轮唱、二声部的学习与练习。 • 结合歌(乐)曲,进行已学过的音乐知识的活动
设计与练习。
五年级
•巩固所学的识谱知识进行练习。 •认识学习升记号#、降记号、还原记号,三连音。 • 认识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指挥图式。 •认识学习装饰音(波音、下滑音、前倚音)。 •巩固运用力度记号:f、p、mf、mp ,结合学习内容
教师用书简介
小学《教师用书》编写结构 1、编写意图 2、教学目标 3、课时安排建议 4、内容提要与教学活动建议 5、参考课例 6、相关资料
《教师用书》使用的注意事项
1 、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把握《课 标》的要求,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工夫。 2 、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是针对一般学校的 音乐教学实际编写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 “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安排。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 教学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戴海云
提
第一部分
编写思路
纲
《音乐》教材分析
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 《音乐》教学实验与研究 教学研究 案例分析
对《音乐》课程的理解
倡导以学生发展 加强实践与创造, 加强综合与渗透, 把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 五单元 队旗飘飘 唱 共产儿童团歌 我是小鼓手 听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快乐的节日 红领巾之歌 动 音乐游戏 (听音乐做动 作 少先队检阅式 ) • 六单元 包子 剪子 锤 唱 夏日的雷雨 表情歌 包子、剪子、锤 听 猜调 活动 我的创造 采集与分享 音乐游戏(1)(2) (变化节奏念儿歌 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进行练习。
• 结合歌(乐)曲,进行已学过的音乐知识的活动设
计与练习。 • 为 2/4 、 3/4 拍划分小节线,并进行节奏与短句的创 编与练习。(可加入多声部)。
六年级
• 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进行活动设计与练习。 (如按意境创编节奏、乐句等) • 结合歌(乐)曲进行旋律、节奏的体验与比较 并进行创编活动的练习。 • 将小节线、反复记号结合已学过的 2/4 、 3/4 、 3/8等歌(乐)曲进行活动练习的设计。 •结合歌曲、乐曲进行识谱知识的认知、学习和 巩固。
包子 剪子 锤
郊游
雪孩子
旋转红黄蓝
• 音乐基本常识
一年级: •感受学习××× ×— 、×— — 、的节奏,进 行儿歌童谣练习。 •感受音的高、低、长、短。 • 认识三角铁、沙球、串铃、木鱼、双响筒、碰 铃、铃鼓、小鼓、大鼓等打击乐器。 • 着重感受六度、八度以内的歌曲学习。
二年级: • 感受和认知×××、×— 、×— —节奏;进行儿 歌童谣练习、基本节奏组合练习和运用。(对比感 受节奏之间的关系) • 巩固练习 ×××、×—、×— —节奏。结合歌曲、 童谣进行简单的卡农和二声部节奏练习。 •用打击乐器或声势进行×××、×— 、 ×— —的节奏组合练习和运用。 •初步认知d r m s l •用唱名模唱歌曲片断
一年级上册
小手拉小手 听,谁在唱歌 快乐的一天 花儿朵朵 秋天的歌 森林里的故事 八音盒响丁冬 新年老人走来了
一年级下册
春来了 妈妈的歌 唱着歌儿去劳动 音乐故事会 跳吧,跳吧 说唱童谣 星空 夏天的池塘
二年级上册
好朋友 生日快乐 时钟嘀嗒
二年级下册
生肖乐园 找春天 巧嘴巴
运动场
队旗飘飘
愉快的梦
小鬼当家 小小兵 美丽的圆
音乐湖(看图听故事)
成长的足迹(音乐跳棋)
●小学教科书1—4年级为8个单元;5、6年级为
6个单元。 ●每一单元有四部分组成,即演唱、演奏、听 赏、活动。 ●“活动”设置:“歌表演”、“律动”、 “音乐游戏”、 “集体舞”、“我的创造”、 “露一手”、 “小小音乐剧”、“采集与分 享”、“精彩回放”等栏目。 ●单数单元为 竖笛,双数单元为口琴。
• 五单元 秋天的歌 唱 小树叶 红叶 雁儿飞 小苹果 听 木瓜恰恰恰 动 采集与分享 (小树叶说话) • 六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 唱 小猴子 听 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野蜂飞舞 猜一猜 劳动歌 尤开迪 可爱的蓝精灵 动 采集与分享 (我是动画人 咏鹅)
• 七单元 八音盒响丁咚 唱 小鼓响咚咚 听 京剧锣鼓 小花鼓 动 音乐游戏 我的创造 (动手做乐器 敲一敲 森林中)
• 教学中的疑惑与困惑: 教材中的内容是否都必须教完? 这本教材给师生提供了较多的材料,是 为了使教材具有合理的弹性,适合不同的地 区和不同基础的学生选用。各校可以根据情 况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增删,制定切实可行的教 学进度和学期计划。
• 小学的每册中后面都有寓知识于故事的 “音乐湖”和音乐有关的中外故事2个,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呈现,并有融评价于 游戏的“成长的足迹”。 • 中学各册的导语与对话则带有文学性, 边条花絮增加文化内涵,每册后面用 “回音壁”指导评价。 • 乐谱的呈现: 小学线、简两个版本; 初中采用了线、简对照一个版本。
二年级上册目录
• 一单元 好朋友 唱 拍手唱歌笑呵呵 大白象 一对好朋友 西伦达 听 口哨与小狗 小象 动 集体舞 • 二单元 生日快乐 唱 生日快乐 生日 幸福拍手歌 听 生日 动 露一手 我的创造 • 三单元 时钟嘀嗒 唱 钟 两只懒乌鸦 时间像小马车 听 在钟表店里 动 小小音乐剧 音乐游戏 (创编节奏 音乐剧 跟着指挥变速度) • 四单元 运动场 唱 钻山洞 五星红旗 听 大家来做广播操 运动员进行曲 乒乓变奏曲 溜冰圆舞曲 动 律动 音乐游戏 我的创造 (健康操 队形设计 运动场)
• 八单元 新年老人走来了 唱 堆雪人 龙咚锵 蓝鸟 听 雪花飞舞 放鞭炮 新年好 叔伯新年好 动 我的创造 露一手 ( 放鞭炮 新年音乐会)
一年级下册目录
• 三单元 唱着歌儿去劳动 • 一单元 春来了 唱 劳动最光荣 勤快人和 唱 再见吧,冬天 小小雨点 我和小树来比赛 懒惰人 快乐的小木匠 听 小松树 听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动 我的创造(1)(2) 铁匠波尔卡 集体舞 动 我的创造 律动 (冬天与春天 为歌曲伴奏 我和 (刷刷刷 悯农 打击乐器伴奏) 小树来比赛) • 四单元 音乐故事会 • 二单元 妈妈的歌 唱 大鹿 守株待兔 唱 大树妈妈 小宝宝睡着了 听 小红帽 龟兔赛跑 家家就是妈妈 动 小小音乐剧 听 摇篮曲(东北)摇篮曲(奥)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采集与分享 动 我的创造 歌表演 (大鹿 小熊请客) (扮妈妈 泥娃娃 家家就是妈妈 )
《音乐》教科书框架体系
• 小学1—6年级人文主题:
一年级(1、2册) 奇妙的音乐世界 二年级(3、4册) 音乐与我的生活 三年级(5、6册) 可爱的音乐朋友 四年级(7、8册) 音乐与大自然
五年级(9、10册)音乐和我的祖国
六年级(11、12册)走进世界大家庭
如小学《音乐》教材单元主题(1、2年级)
三年级 •继续练习巩固一、二年级已学过的知识。 •认识×、×—、 ×— —、 ×— — —、 × 、 0、0 、 ×· 、×· 音
符名称。
•学习感受乐音的高低、排列顺序。认识do、re、mi 、fa、Sol、la、
si、do' 唱名符号。 • 认识力度记号:f、p、mf、mp ,反复记号。 • 结合歌(乐)曲进行 ×— — —、×— —、×· 、×· ×、×—、 × 、 0、0等节奏的组合练习。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一、二者的体例、结构、内容不同;
二、二者的课程目标不同; 三、二者对教与学的关注点不同;
四、二者对教学与评价的上下限不同。
一、《音乐》教材框架和编写思路
1《音乐》教材编写的目的、指导思想
目的: 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 指导思想: • 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 • 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 体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 • 体现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3 、《教师用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有不 少是帮助教师理解《音乐》教科书的。
4 、《教师用书》提供的课例仅供参考,它们只 是组织教学的一种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还可 以有许多种方式。
教材主要特点: 人文性 音乐性 开放性 综合性
二、音乐教学实验与研究
1、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特点。 2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做好学生教 学指导。 3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 动发展 。 4、研究如何备好课和上好课。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音乐》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对“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度”? 2、教学中对“双基”的理解,怎样实施? 3、过分注重综合,而削弱了音乐本体? 4、歌唱教学中的识谱问题? 5、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6、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问题? 7、器乐教学如何实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