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法
防止软骨炎。
2、告知患者避免揉压。
如出现疼痛不适及时告知,以防皮肤破损感染。
3、保留天数:夏天1-3天,春秋3-5天,冬天5-7天。
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
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耳穴埋籽或压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
为了加强疗效,可对患部实施按摩、艾条灸等。
五、相关中医理论知识
(一)耳廓的表面解析
1、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
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与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周: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屏轮切记: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微凹陷出。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1、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12、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13、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二)耳穴在耳廓的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耳廓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附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的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三)常用穴位
1、交感(下脚端):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急惊风,哮喘、痛经等。
2、神门:三角窝的外1/3 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晕;镇静、镇痛。
3、子宫: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盆腔炎;阳痿、遗精。
4、下屏尖(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低血压、昏厥、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疟疾、乳腺炎。
5、脑(皮质下):对耳屏的内侧面。
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疾病、哮喘、眩晕、耳鸣。
6、内分泌(屏间):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主治: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症、皮肤病等。
7、胃: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8、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
主治:消化不良、心悸。
9、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
主治:消化不良、心悸。
10、膀胱: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的上方
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
11、肾: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的上方。
主治:泌尿、生殖、妇科疾病、腰痛、耳鸣、失眠、眩晕等。
12、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偏头痛。
13、肝: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主治肝气淤滞、眼病、疟疾、腹痛、月经不调、痛经。
14、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慢性腹泻、口腔炎、崩漏、血液病。
15、心: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出。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16、肺: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感冒。
17、气管:在口与心穴之间。
主治:咳嗽、哮喘。
18、三焦:在屏间穴的上下。
主治:便秘、浮肿。
19、耳尖: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20、压痛点:耳垂1区的外下角。
主治:拔牙、牙痛。
21、平喘:对耳屏的尖端。
主治:哮喘、咳嗽、遗尿、急惊风。
22、上颌:耳垂3区正中处。
主治:上牙痛。
23、下颌: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主治:下牙痛。
24、内耳:耳垂6区正中稍上方。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失眠、耳源性眩晕。
25、扁桃体:在耳垂8区正中。
主治:高血压。
(四)常见症状选穴处方
1、感冒:肺、内鼻、下屛尖(肾上腺)。
2、中暑:心、枕、脑(皮质下)。
3、咳嗽:支气管、肺、神门、下屛尖。
4、哮喘:平喘、肺、交感、下屛尖。
5、眩晕:肾、神门、内耳。
6、胃痛(呕吐):胃、神门、交感、脑、肝。
7、月经不调:子宫、卵巢、屏间。
8、痛经:子宫、肾、内分泌(屏间)、交感。
9、急惊风:心、神门、交感。
10、遗尿:肾、膀胱、脑。
11、扭伤:相应部位、神门、脑。
12、失眠:心、神门、脾、肾、交感、脑。
13、牙痛:牙痛点1、压痛点2、上颌、下颌。
14、输液反应:平喘、下屛尖。
附:
法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盘、治疗碗、棉签、消毒液、王不留行籽(药丸)或绿豆等、镊子、探棒、副治疗卡、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患者:了解操作目的,做好准备,体位舒适。
环境:整洁舒适、温度、光线适宜。
注:少带一样物品扣一分,最多扣5分。
6
1 1
操作流程65 1、备齐用物到床边,再次核对解释,取得配
合。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清洁耳廓皮肤。
3、定穴: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棒由
上而下在选定范围内用均匀力量探压寻找敏
感点及肉眼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如找不到就
按穴位治疗(注:选穴方法不正确扣2分,
至少选3个穴位,少一个穴位扣2分,一个
穴位不准确扣2分)。
2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