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中各国介绍及过程PPT

二战中各国介绍及过程PPT


德军的战略战术


德军之所以在战争前半段取得了巨大胜利,是 因为他们采用了先进得当的战略战术,充分发 挥了自己的长处,掩盖了不足。 战略战术历来在战争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像秦 朝以及同时代的古罗马帝国,都是靠着他们的 大规模兵团作战(也就是步兵),维系庞大帝 国的。再往后的蒙古帝国和同时期的波斯帝国 都是靠着强大的优势骑兵四处侵略。那么德国 呢?这就不得不提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了。
坦克战之父 古德里安
德军的主战 坦克及战机
闪电战辉煌战果

波兰的战争中,古的第十九装甲军,一路如入无人之 境。在随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古德里安和克莱 斯特的装甲军的高速前进就使战术落后的波兰人陷入 重围,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俘虏包围圈里的敌军。


波兰41天全境沦陷
西线,他和隆美尔一起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最快的 进攻速度,在不到六天的时间里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 四百多公里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
■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 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 说,却又那么可怜。 ——[德]歌德(文学家)
■ 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 ——德驻波兰总督汉斯· 弗朗克(外交官)
■ 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美]桑塔亚那(哲学家)
王琅
二战德国
09级四班
韩晓
关于二战
08010133
何健
闪电战
闪电战——由古德里安创建 的战争模式也叫闪击战,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 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 分利用飞机、坦克等机械化部 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 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 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 略设施,取得制空权,并使敌 人的指挥系统瘫痪然后利用装 甲兵团快速突破敌军防线. 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 袭、集中、速度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陆空 联合作战的国家,并将先进的 无线电投入战争,开启了战争 史的新纪元。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德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不顾一切地使 整个不列颠帝国去卷入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 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1938年9月27日广播演说
材料二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合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 不能再搅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 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报

德国仅用六周彻底征服法兰西。 苏德战争中,德国在半年时间里,占领了苏联 近1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俘虏数百万苏军。
纳 粹 德 军 占 领 法 国 首 都 巴 黎
大西洋里的群狼战术
手 持 元 帅 手 杖 的 纳 粹 海 军 司 令 卡 尔 邓 尼 茨
首先以单舰、侦察机巡逻, 发现船团先不要攻击,先向总部 通知通商船团的航行路线、规模、 护航舰数量等资讯,再以无线电 通知邻近潜艇集结起来埋伏,自 己则跟踪船团,当船团进入攻击 范围内就以包围起来攻击(通常 是夜间展开攻击)。 仅1939年9月至1940年3月, 共击沉盟军222艘商船,764766 吨物资,使大西洋成为了名副其 实的海上坟墓
■ 历史启迪:
● 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应抛弃偏见和狭隘,加 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应当也可以联合起来, 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要互相尊重,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共建美好家园。 ●只有现代化的国防,才能应付现代化的战争。 ●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应 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
■ 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 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 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 战。我们,决不投降! ■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 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 能!我们决不谈判!
2、1937年意大利加入这一协定,正式结成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
法西斯国家结成政治同盟,成为国际势力。
法西斯势力的形成与崩溃过程
(4)侵略活动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日 本策动华北事变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936年德意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挑起世界大战; 1941年德国挑起苏德战争、日本发动太平 洋战争。
三次突袭 两大对立军事同盟
三次转折战役
三次登陆战役
四次会议
三国法西斯投降
法西斯势力的形成与崩溃过程
(1)形成
①1922意 ②1933年德国 ③1936年日本
(2)政策
①政:独裁; ②经: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思:思想控制;④军:扩军备战;
⑤外交:侵略扩张。
法西斯势力的形成与崩溃过程
(3)形成国际势力 1、1936年,德意《德意议定书》, “柏林—罗马轴心”;后反共旗号下,德日签 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3)意义:53页
2、转折:
⑴太平洋战场:
⑵苏德战场: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⑶北非战场: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
3、胜利: 南线:1943年7月 西西里登陆 意大利降 欧洲 西线: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光复巴黎 东线:1945年5月 柏林战役 德国投降
德黑兰会议与雅尔塔会议比较
1943年德黑兰会议 1945年雅尔塔会议 对 对德作战一致行动 德 合 战后合作 作 第二战 开辟第二战场 场 彻底消灭德国 成立联合国
苏联对日作战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材。……痛苦的回 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 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 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 战。”
第一阶段:从突袭波兰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从突袭波兰到欧洲的沦陷 ⑴欧洲沦陷 ⑵不列颠之战 ⑶敦刻尔克大撤退 2、战争扩大
⑴苏德战争的爆发
*1941年6月,进一步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0月)
⑵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战争扩大到最大规模
⑶北非战场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到法西斯的溃灭



是人类社会所进行规模最大,伤亡最惨 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是人类的 一场浩劫 我们在中学里都或多或少的了解过二战, 很多同学也玩过关于二战的游戏,比如 使命召唤等等 今天主要讲二战的主角之一——德国
纳粹德国
为什么德国?
抛开战争的正义性,政治因素以及人道 主义因素
1.发动战争的经济基础
2.经典战术
法西斯势力的形成与崩溃过程
(5)崩溃
1、1943年意大利投降,表明法西斯轴心 国集团开始瓦解; 2、1945年,德、日两国相继投降,标志 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彻底崩溃;
余燕华
东侵奥捷波, 北上占丹挪, 西卢荷比法, 南希匈保罗, 控制欧洲后, 妄攻莫斯科。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 敦刻尔克撤走33万军队
高毫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法西斯国家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3、经济危机激化各种矛盾 4、英法美的绥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二、战争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过程(1939--1945) 第一阶段:从突袭波兰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①从突袭波兰到欧洲的沦陷 ②战争的扩大(欧洲战场)--苏德战争的爆发 ③战争的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最大规模) ④战争的扩大—北非战场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到法西斯的溃灭 ①反法西斯同盟的合作(合作的意义与合作中的 分歧) ②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的毁灭(三个战场的转折与 重要战役)
亚洲:
美国投弹;苏联参战;中国反攻1945年9月2日本投降
4、四次国际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
影 响
巨大灾难; 摧法西斯; 沉重击帝; 民解蓬勃; 社义壮大; 科技突破.
热爱和维护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警惕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死灰复燃
启 示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人类共同问题
尊重各国主权,和平展开国际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线索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中途岛战役
丘吉尔事后曾经这样评价阿拉曼 战役:“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 是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以后, 我们是战无不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个转折点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
时间
国家人物 中美英蒋,罗,丘
内容 《开罗宣言》: 对日作战到底; 中国领土归还. 对德一致;战后 合作;第二战场. 德国-灭.惩,改; 联合国;对日作 战;秘密条款. 重申雅会精神 和敦促日投降 波茨坦公告.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 步事业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 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 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 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 ——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的讲话
希特勒的经济改革



希特勒认为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 币获得价值 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以生产 为德国货币的基础,废除金本位等措施 德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经济转而繁荣,国 力大为增强,失业人口从1933年的600万人减 少到1936年的100万人,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纷纷陷入危机的时候,德国的经济、科学却欣 欣向荣,为 大战打下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