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完成转型升级互联网是人性之必然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主题为《互联,我时代》,副标题为:互联网思维助力传统企业的极速进化,主要的内容有两部分构成,其一为互联网思维,其二为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转型。
首先我们先谈谈互联网思维,说到互联网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些人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这只是一群从事互联网推手的人为了吸引眼球而杜撰出的一个词汇而已;有些人认为存在互联网思维,只不过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如何使用互联网,比如电商、微信、APP等;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互联网思维真实存在,而且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将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我是比较倾向于后者的,我坚信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由于互联网思维的出现,让我们这个时代有别于过往的工业时代,为什么坚持这一点呢?在人类的发明史上,我们出现了像电、电话、电报、电缆、蒸汽机、集装箱这些伟大的发明,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电思维、蒸汽机思维或者集装箱思维。
为什么在互联网的出现就会衍生出互联网思维呢?因为由于这种思维的出现,它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时代!新时代当然是与旧时代对比而产生的,那么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工业时代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但不限于):低速、稳态、边界清晰、商品交易采用陌生人之间冷冰冰的合同交易;解决的问题大部分是线性问题,所采用的办法为:“分解与累加”,这种办法的内核源自于笛卡尔的分析法以及牛顿机械论的哲学思考。
可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却是:快速、多变、不稳态、边界模糊、商品交易采用熟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解决陌生人之间的购买关系;大部分的问题变成了非线性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系统与混沌”。
简单的来说,互联网时代的表象为:第一不可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几乎没有任何借鉴价值;第二不可预测,由于多变和不稳态的出现,长期的预测几乎成为一种妄想;第三跨界颠覆成为一种常态,破坏一个产业或一个企业的杀手都会从行业之外出现;第四商业模式的不可复制性,一个企业一种商业模式,复制者将无任何生存的机会。
明确了互联网思维后,我们考量了一个问题。
互联网为什么从一种技术类的东西,最后演变成思维性的东西,进而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呢?结论就是:互联网的内核承载了人类孜孜不倦以追求的最本质的期望!互联网的内核:“平等、开放、互动、协作”,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经历了渔猎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进而步入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时代为什么会变迁?变迁的动力是什么?变迁的方式是什么?结论是:“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原因,开放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涌现是人类发展的模式”。
所以,可以说互联网是人性之必然!简单地阐述一下自由、开放、涌现。
首先说一下自由,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自由意志,正是具有这种自由意志,才会让人类这个脆弱的物种成为地球的主宰。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成立,(当然我是不太认同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这个物种,从诞生之初来看,没有御寒的皮毛、没有强壮的四肢,没有快速奔跑的能力、没有强大的咀嚼力,这个物种早就应该被淘汰,他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最后竟然能成为其它物种的主宰?最根本的的原因在于,其它的物种都是被动的适应,只有人类会主动的调整,而支配人类这种主动性的东西就是自由意志,有了自由意志,人类就会逐渐摆脱束缚和控制。
渔猎时代的人类,发明狩猎与捕鱼的工具,从大自然索取必要的生存资料,但大自然对人类是高度的束缚,没有一个渔夫或者猎人会十拿九稳地获取食物,这种高度的不确定让人类很不舒服。
为了摆脱这种束缚,人类学会了驯化植物和驯养动物,农耕时代的一个农民的产值明显会高于渔猎时代的猎人,同样的道理,为了追求更大的自由空间,摆脱物质对人类的束缚,工业时代的规模化生产就出现了。
当物质极大丰富后,人类就要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与控制,于是宗教、哲学、圣人、名人纷纷被拉下神坛。
但是,某些统治者他们试图扼杀人类这种天性,将人类等同于动物,抹杀人的主动性,将人类特有的尊严弃之不顾。
所以,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类生物层面的需要提供得太多,但人类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
幸亏有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特有的尊严才会得以重建。
我们再说说开放,开放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开放带来了势差,势差会触发交互,进而带动了发展。
人类历史系统中的开放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在“力”的作用下,所进行的一切能够引起系统内历史要素发生变化的“流”的交换。
如思想、文化、管理、资金、人才、设备、资源、信息等的交换。
再说一下涌现,何为“涌现”?中国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普通的理解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优势的叠加自然会比诸葛亮强了!当然,这是普通的理解,而它真正的本意却在阐述子系统与整体系统的特性。
就是当N个子系统通过结点式进行集群后,整体系统会出现各个子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这个就叫涌现。
而涌现就是一种最原始的民主,一群白痴集合在一起,他们也会做出最合适的决策!简单的总结一下,那就是互联网推崇“平等、开放、互动、协作”,而人类苦苦追求的也是“自由、开放、民主”,所以说互联网技术是人类发展梦寐以求的东西,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而且互联网将会带领人类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与各位分享的互联网发展的人类必然。
前面讲了互联网思维是否存在以及告诉发展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谈谈互联网思维到底有哪些?目前的互联网思维属于百花齐放的阶段,我也是自说自话,无法保证正确,但可以确保我是本着很认真的态度去思考。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思维是什么?个人认为思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个办法。
如我们看到很多人提出了在企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某个层面,用什么思维,实际上那个东西应该不叫思维,就是一个解决方法。
我们认为的思维,它应该贯彻始终,一气呵成!五大互联网思维我们提出五大互联网思维,第一叫从相对到绝对的人本思维。
对一个企业来讲,互联网时代有两样东西特别重要,即人与信息。
首先说人的重要性,传统的工业时代,人只是作为增值环节上的一个特定资源出现,虽然那时候也说“以人为本”,但人的重要性明显后置于资源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已然退居二线,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财富的直接来源,而能将这种信息资源转化为财富就是人,这个时候,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从一个相对重要性提升到一个绝对重要性。
那么,企业的人是什么人呢?它其实可以分为内外两层,有八个维度。
内部有四个:叫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对外部而言有监督者、消费者、合作者和竞争者。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无论是内部的人还是外部的人,这个人都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在整个经营企业过程坚持人本思维的概念,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有限到无限的马太思维,马太思维源于马太效应,而什么叫马太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赢家通吃”,强者恒强。
工业时代因为有地理、时间、政策等一系列的限制,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第四,哪怕是第五第六的企业都是有饭吃的。
可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机会窗口变窄,只会让某个点上的企业给以了生存的可能性,在互联时代,企业生存首先要做到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成为第二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性!如褚橙出来后,柳桃、潘苹果也出现了,可结果如何呢?第三从收费到免费的荷塘思维,荷塘思维是荷塘效应的概念拓展。
假设第一天,池塘里有一片荷叶,一天后新长出两片,二天后新长出四片,三天后新长出八片,可能一直到第47天,我们也只看到池塘里依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有荷叶,大部分水面还是空的,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第48天荷叶就掩盖了半个池塘,又过了仅仅一天,荷叶就掩盖了整个池塘。
这里隐藏了一个什么概念呢?在互联网时代,你不可以用工业时代的想法,采用百分比增速来慢慢发展,如果你做不到网络倍增的概念,你就无法实现互联网化。
一家企业今年的营业额是10亿,希望2~3年里做到100亿,你说可不可以?在工业时代是很难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如果采用互联网倍增技术你是可以完成的。
这个没有什么太难。
第四从被动到主动的锚定思维,锚定思维源于锚定效应,也被称之为沉锚效应。
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相对来说属于理性的人,我们的判断都是理性思考后的行为,我们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丧失理性思考,比如醉酒、情绪萎靡,但实际上,人是有限理性的,人类在做判断时,会出现系统性错误。
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海量的,是存疑的,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如何破除锚的影响,如何在企业经营种设计锚,如何给消费者传播和沟通这个“锚”,这就要具备锚定思维。
第五从控制到自治的机体思维。
工业时代由于资源、资金属于稀缺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组织架构被设计为金字塔科层制,主要就是要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最大化。
到了互联网时代,资源的相对重要性是要靠后的,响应速度成为首选,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自己,以变应变,按需所动、以需具形。
这个时代对于企业组织的期望就是要组织做到自调节、自适应,自平衡,简单来说,这个企业必须是活体。
以上我们总结了几个思维,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完成转型。
按照企业五要素进行,包括经营目标、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还有企业文化。
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完成转型一、经营目标的进化:从做加法到做减法占领细分领域的制高点工业时代的经营目标追求的是规模化,是大而全,是全产业链控制,大就是强。
而在互联网时代尽量要做到小而美,掌握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非常关键。
工业时代讲木桶原理,修复你的短板,在互联网时代,那个短板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长板。
所以说你找到你禀赋所在,开发利用你的禀赋,实现你的价值!具体的内容有五部分,第一战略统筹,第二市场细分,第三企业定位,第四品牌锻造、第五资源整合。
战略统筹方面,采用的思路称之为:非线性的形态迁移,工业时代,企业可以做五年或十年规划,因为那是一个以稳态、低速、边界清晰为特征的时代,那个时代进行战略统筹是具有极高的价值的,但互联网时代,快速、不稳态、边界模糊成为基本特征,这个时代的企业要进行战略统筹,基本属于形态层面的事情,基本可以总结为:无需远见地活在当下!市场细分,互联网时代,信息极度泛滥,信息的真伪性有待验证,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从这些信息的背后挖掘出客户真正的需求,如何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这种细分原则的复杂性是有别于工业时代的细分准则。
企业定位,产品序列的再设计。
每个人的大脑,对不同的需求都可能对应一个产品或者品牌。
比如说我说可乐,你肯定会说可口可乐,智能手机首先是APPLE,很多产品在你大脑已经形成了一个定位。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完成定位,就要想办法实现消费者心智模式上的强占位,就是要把消费者大脑中原有的序列要打乱,重新排序,所以,企业定位就是要做到产品序列的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