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城农网改造及加强供用电管理,使供电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但一些单位在加强管理、降损节能的同时,只看到了许多表面化现象,而对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
低压电网的三相平衡一直就是困扰供电单位的主要问题之一,低压电网大多是经10/0.4KV变压器降压后,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是三相生产用电与单相负载混合用电的供电网络。
在装接单相用户时,供电部门应该将单相负载均衡地分接在A、B、C三相上。
但在实际工作及运行中,线路的标志、接电人员的疏忽再加上由于单相用户的不可控增容、大功率单相负载的接入以及单相负载用电的不同时性等,都造成了三相负载的不平衡。
低压电网若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较大情况下运行,将会给低压电网与电气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一、低压电网三相平衡的重要性1.三相负荷平衡是安全供电的基础。
三相负荷不平衡,轻则降低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供电效率,重则会因重负荷相超载过多,可能造成某相导线烧断、开关烧坏甚至配电变压器单相烧毁等严重后果。
2.三相负荷平衡才能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
三相负荷严重不对称,中性点电位就会发生偏移,线路压降和功率损失就会大大增加。
接在重负荷相的单相用户易出现电压偏低,电灯不亮、电器效能降低、小水泵易烧毁等问题。
而接在轻负荷相的单相用户易出现电压偏高,可能造成电器绝缘击穿、缩短电器使用寿命或损坏电器。
对动力用户来说,三相电压不平衡,会引起电机过热现象。
3.三相负荷保持平衡是节约能耗、降损降价的基础。
三相负荷不平衡将产生不平衡电压,加大电压偏移,增大中性线电流,从而增大线路损耗。
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三相负荷不平衡可引起线损率升高2%-10%,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若超过10%,则线损显著增加。
有关规程规定: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10%,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低压主干线及主要分支线的首端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20%。
通过电网技术改造,要真正使低压电网线损达到12%以下,上述指标只能紧缩,不能放大。
4.只有三相阻抗平衡,才能保证低压漏电总保护良好运行,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二、三相负载不平衡的影响1.增加线路的电能损耗。
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网络中,电流通过线路导线时,因存在阻抗必将产生电能损耗,其损耗与通过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当低压电网以三相四线制供电时,由于有单相负载存在,造成三相负载不平衡在所难免。
当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时,中性线即有电流通过。
这样不但相线有损耗,而且中性线也产生损耗,从而增加了电网线路的损耗。
2.增加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配电变压器是低压电网的供电主设备,当其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时,将会造成配变损耗的增加。
因为配变的功率损耗是随负载的不平衡度而变化的。
3.配变出力减少。
配变设计时,其绕组结构是按负载平衡运行工况设计的,其绕组性能基本一致,各相额定容量相等。
配变的最大允许出力要受到每相额定容量的限制。
假如当配变处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负载轻的一相就有富余容量,从而使配变的出力减少。
其出力减少程度与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度有关。
三相负载不平衡越大,配变出力减少越多。
为此,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运行,其输出的容量就无法达到额定值,其备用容量亦相应减少,过载能力也降低。
假如配变在过载工况下运行,即极易引发配变发热,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配变烧损。
4.配变产生零序电流。
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将产生零序电流,该电流将随三相负载不平衡的程度而变化,不平衡度越大,则零序电流也越大。
运行中的配变若存在零序电流,则其铁芯中将产生零序磁通。
(高压侧没有零序电流)这迫使零序磁通只能以油箱壁及钢构件作为通道通过,而钢构件的导磁率较低,零序电流通过钢构件时,即要产生磁滞和涡流损耗,从而使配变的钢构件局部温度升高发热。
配变的绕组绝缘因过热而加快老化,导致设备寿命降低。
同时,零序电流的存也会增加配变的损耗。
5.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配变是根据三相负载平衡运行工况设计的,其每相绕组的电阻、漏抗和激磁阻抗基本一致。
当配变在三相负载平衡时运行,其三相电流基本相等,配变内部每相压降也基本相同,则配变输出的三相电压也是平衡的。
假如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运行,其各相输出电流就不相等,其配变内部三相压降就不相等,这必将导致配变输出电压三相不平衡。
同时,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运行,三相输出电流不一样,而中性线就会有电流通过。
因而使中性线产生阻抗压降,从而导致中性点漂移,致使各相相电压发生变化。
负载重的一相电压降低,而负载轻的一相电压升高。
在电压不平衡状况下供电,即容易造成电压高的一相接带的用户用电设备烧坏,而电压低的一相接带的用户用电设备则可能无法使用。
所以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时,将严重危及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6.电动机效率降低。
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将引起输出电压三相不平衡。
由于不平衡电压存在着正序、负序、零序三个电压分量,当这种不平衡的电压输入电动机后,负序电压产生旋转磁场与正序电压产生的旋转磁场相反,起到制动作用。
但由于正序磁场比负序磁场要强得多,电动机仍按正序磁场方向转动。
而由于负序磁场的制动作用,必将引起电动机输出功率减少,从而导致电动机效率降低。
同时,电动机的温升和无功损耗,也将随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度而增大。
所以电动机在三相电压不平衡状况下运行,是非常不经济和不安全的。
三、如何实现三相负载平衡综上所述,调整三相负载使之趋于平衡,这是无需增加设备投资的最佳降损措施。
把单相用户均衡地接在A、B、C三相上,减少中性线电流,降低损耗。
同时要减少单相负载接户线的总长度。
如果单相用户功率因数较低,就应进行无功补偿。
也可以装置三相断相保护器,当任何一相断相时,能立即切断电源以消除三相不平衡。
实际中,每相的用电负荷比较直观:动力线路三相平衡,而单相用户负荷有较大差异。
每相的对地阻抗又由什么决定呢?三相动力线路一般质量较好,对地绝缘阻抗较高;而涉及到职明等单相负荷则用电线路情况复杂、质量低劣、绝缘程度差,使该相的对地阻抗显著降低,且用电户数越多,线路越密杂,则绝缘程度越差,使接带该类用户多相的对地阻抗降低越显著。
因此,在正常漏电(总漏电电流由各处微小的漏电流汇集组成)情况下,每相对地阻抗的高低主要由接在该相上的单相负荷用电户的多少来决定。
因此,只要把单相负荷用电户均衡地分配到三相上,就能实现三相平衡。
但必须要注意,均衡分配用户不仅仅是形式上看来每相接单相负荷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是要把其中用电负荷、漏电情况在同一等级的用户也均衡地分配到三相上。
例如,某村单相用户,其中用电水平一般户,负荷较小,日用电时间较短,线路质量较差;用电水平较高户,负荷较大,日用电时间较长,线路质量较好;地埋线户,泄露电流较大,则每相上应尽量接这三类用户的各三分之一。
具体实施为(1)从公用变出线至进户表电源侧的低压干线、分支线应尽量采用三相四线制,减少迂回,避免交叉跨越。
(2)无论架空或电缆线路,相线与零线应按A、B、C、O采用不同颜色的导线或标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
(3)在低压线路架好、下线集装各户电能表前,要把配变下的单相负荷用电户统一规划,均衡地分配到低压线路的三相上,并记录在册。
下线集表施工时要查对无误。
表箱编号要注明相位,如“***线路A相**号”。
(4)下线集表完工后,要看一下低压电网实际运行三相负载是否在平衡度范围内,必要时可做些调整。
(5)在以后发展用户或变更用户时,要顾及三相平衡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常态机制,不断完善提高。
没有绝对的平衡,但要相对的平衡,以平衡度指标为限,在实际工作中加大负荷调查分析力度,将各配变各类负载最大、平均负荷及发展趋势记录在案,经常性对目2变负荷电流进行测试,及时发现不平衡超标情况,反馈负荷分析同时,不定期组织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平衡现象发生,避免发生损坏用电设备等故障和事故。
摘要:1.电压的变化范围过大电网供电不足,供电部门采取降压供电,或地处偏远地带,损耗过多,导致电压偏低。
电网用电太少,导致电压偏高电压低负载不能正常工作,电压太高,负载使用寿命缩短,或将负载烧毁。
关键词:电源1.电压的变化范围过大电网供电不足,供电部门采取降压供电,或地处偏远地带,损耗过多,导致电压偏低。
电网用电太少,导致电压偏高电压低负载不能正常工作,电压太高,负载使用寿命缩短,或将负载烧毁。
2.波形失真(或称谐波Waveform Distortion)普遍的波形失真指标准电源波形的多种谐波。
电网谐波产生的原因是整流器、UPS电源、电子调速装备、荧光灯系统、计算机、微波炉、节能灯、调光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中开关电源的使用或二次电源本身自身产生。
谐波对公用电网的危害主要包括: 1)使公用电网中的元件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了发电、输变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3次谐波流过中性线时,会引起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 2)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除了引起附加损耗外,还可使电机产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过电压,使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使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绝缘老化、寿命缩短,以致损坏; 3)会引起公用电网中局部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使前述的危害大大增加,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4)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并使电气测量仪表计量不准确; 5)会对邻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者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3.突波(或称电涌Power Surges)指在瞬间内(数毫秒间)输出电压有效值高于额定值110%,持续时间达一个或数个周期。
是破坏精密电子设备的主要元凶。
除受到雷击产生外另外主要是由于在电网上连接的大型电气设备关机开机时,电网因突然卸载而产生的高压。
电涌的危害: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多层、超规模的集层芯片,电路密集,趋向是集成度更高、元器件间隙更小、导线更细。
几年前,一平方厘米的计算机芯片有 2,000个晶体管而现在的奔腾机则超过10,000,000个。
从而增加了计算机受电涌损坏的概率。
由于计算机的设计和结构决定了它应在特定的电压范围内工作。
当电涌超出计算机能承受的水平时,计算机将出现数据乱码,芯片被损坏,部件提前老化,这些症状包括:出乎预料的数据错误,接收/输送数据的失败,丢失文档,工作失常,经常需要维修,原因不明的故障和硬件问题等等。
雷电电涌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和其它电气设备所能承受的水平,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计算机和其它电器设备的当即毁坏,或数据的永远丢失。
即使是一个20马力的小型感应式发动机的启动或关闭也会产生3,000-5,000伏的电涌,使和它共用同一配电箱的计算机在每一次电涌中都会受到损坏或干扰,这种电涌的次数非常频繁。
电涌对敏感电子电器设备的影响有以下类型:破坏电压击穿半导体器件破坏元器件金属化表层破坏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或接触点破坏三端双可控硅元件/晶闸管……干扰锁死、晶闸管或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失控数据文件部分破坏数据处理程序出错接收、传输数据的错误和失败原因不明的故障……过早老化零部件提前老化、电器寿命大大缩短输出音质、画面质量下降●电涌会毁坏哪些电气设备?含有微处理器的电气设备极易受到电涌的毁坏,这包括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程序控制器、PLC、传真机、电话机、留言机等;程控交换机、广播电视发送机、影视设备、微波中继设备;家电行业的产品包括电视机、音响、微波炉、录象机、洗衣机、烘干机、电冰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