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00综采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防尘、防灭火、监测监控和现场瓦斯管理等工作,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综采工作面概况(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50200回采工作面位于柳家庄村西北部,东邻50205运输顺槽、南接502采区三条大巷(回风大巷、运输大巷、轨道大巷),西与50200回采工作面相邻、北为柳家坡移民新村保安煤柱。
(二)巷道性质50200进风顺槽为矩形断面(宽4.8m,高3.2m),采用“锚杆+‘W’型钢带+金属菱形网”支护,长度1247m。
担负50200工作面进风、运煤、行人任务。
50200运输顺槽内安装1部DSJ100/100/2×250型皮带输送机、1部SZZ1000/400型转载机。
50200回风顺槽为矩形断面(宽4.8m,高3.2m),采用“锚杆+‘W’型钢带+金属菱形网”支护,长度1247m。
担负50200工作面回风、运料、行人任务。
回风顺槽安装有调度绞车JD-2.5 1台、JD-4 2台、回柱绞车JH-20A 1台、无极绳绞车JWB-110 1部。
50200工作面切眼管理顶板采用“锚杆+锚索+‘W’型钢带+金属菱形网+单体柱”支护,左、右都帮采用圆钢锚杆支护,矩形断面,净宽7.8m,高3.0m,50200切眼长度为260m。
(三)地质情况本工作面位于502采区,50200综采工作面煤层呈近水平,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
该工作面上覆地表被黄土覆盖,地形坡度较大,沟谷发育,利于地表水的排泄,且无蓄水池、水井等地表水体,只有季节性洪水流过,但对井下巷道水的补给很小。
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上部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其富水性弱到中等,在回采的过程中工作面可能会出现淋水等现象,对回采工作面影响不大。
使用WKT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对50200综采工作面进行了探测,其根据探测结果显示分析,该工作面50200运输顺槽在掘进至994m时揭露一小型陷落柱,在50200回风顺槽181m处揭露一正断层,断距0.5m-1.3m、产状:走向351°倾向261°∠70°。
无岩浆侵入体及大型断层等地质构造,局部地区可能发育有小型断层、地质变化带等地质构造。
50200综采工作面无褶曲。
二、通风系统管理(一)通风科必须加强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调整工作,合理配风,确保综采工作面的有效风量符合要求。
(二)综采工作面的实际风量不得低于计划风量。
(三)综采队必须加强综采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口安全通道附近的浮煤清理,防止因通风阻力增加造成工作面风量不足。
(四)综采队必须加强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维护,两巷堆放的材料必须顺帮码放好,严禁乱堆乱放,防止因通风阻力增加造成工作面风量不足。
(五)通风队必须加强该区域及周边区域内的通风设施的巡视和维护工作,通风科必须加强该工作面周边区域及周边区域内的通风系统检查,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三、瓦斯管理(一)综采工作面瓦斯检查工要持证上岗。
通风队长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此职,每班检查瓦斯不得少于3次,并做到《瓦斯检查记录手册》、瓦斯检查记录牌和瓦斯检查日报表三对口和现场交接班。
(二)瓦斯检查工随时检查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煤层裂隙、高冒区及巷道内其他地点的甲烷浓度,发现异常,立即按规定下令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将情况汇报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须下令涉险区域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值班矿长组织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采煤机司机要密切关注机载甲烷传感器监测数据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报瓦检员和带班长处理。
(四)综采工作面带班长要随时掌握工作面地点风流中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出现异常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切断电源,组织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报告调度指挥中心处理。
(五)矿带班领导及其他安全管理人员或指定的临时负责人、电钳工,入井必须携带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查综采作面及巷道内的甲烷浓度,发现导常立即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须立即下令涉险区域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值班矿长组织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六)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甲烷传感器报警,作业人员必须停止作业;若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2%,必须能够切断工作面及回风流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
(七)当瓦斯超限断电后,带班长、瓦斯检查工必须将巷内所有人员撤至新鲜风流处,设置栅栏,揭示警标,并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和通风科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防尘管理(一)综采工作面割煤时必须打开进、回风巷距工作面50m 范围内的两组全断面喷雾,同时打开割煤机内外喷雾装置和架间喷雾且喷雾效果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二)通风队必须按规定完善防尘管路系统,进风顺槽每隔50m、回风顺槽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
(三)综采队每班对巷道进行一次全面消尘。
运输巷每个转载点以及下煤口必须设置喷雾装置,下煤时必须打开喷雾。
(四)综采队在工作面爆破时必须使用水炮泥,并坚持爆破前后洒水消尘,放炮落煤时必须将所有净化水幕打开。
(五)通风队必须在综采工作面进、回风顺槽设齐隔爆水棚和水幕,并保证其完好,隔爆水棚符合规定要求。
(六)防尘管路无水不得作业。
(七)采煤机降尘: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
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工作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
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液压支架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者放煤时同步喷雾。
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除尘器。
(八)破碎机必须安装喷雾装置或除尘器,或在通道两侧挂挡尘帘封闭粉尘。
(九)移架和放煤下风侧10-15m处的总粉尘降尘率都应≥75﹪。
五、防灭火管理(一)工作面防灭火措施1、在50200进风顺槽、50200进风流(距工作面10-20m)、上隅角、50200回风流(距工作面10-20m)、50200回风顺槽建立自然发火观测站。
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利用阻化泵喷洒阻化剂覆盖工作面采空区浮煤。
3、50200回采工作面自然发火观测站安设CO传感器,随时监测工作面的CO变化情况,CO报警浓度≥24ppm时,如发现异常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进行分析处理。
4、提高工作面回采率,要把煤充分回收,以减少浮煤积热发火。
5、工作面合理配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风量分配。
6、50200回采工作面结束后45天内必须及时封闭。
7、回采工作面设置阻化泵,向采空区浮煤喷洒阻化剂,防止采空区中遗留的浮煤自燃。
8、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口设置防火门,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的材料,防火门的规格尺寸必须满足工作面通风的需要。
9、工作面两顺槽消防管路完善,设施齐全,运输巷每50米留设一个三通阀门,回风巷每100米留设一个三通阀门。
10、地面建设永久性灌浆泵站,定期对设备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完好。
11、加强电器设备管理、检查、维修,杜绝“失爆”。
12、供电线路要做到专线专用,严禁混用,质量符合要求。
13、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要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刮板、皮带等机械摩擦。
14、所有电缆严禁使用非阻燃电缆。
(二)防灭火方法1、黄泥灌浆系统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及采空区封闭后,不采取灌浆防火措施。
灌浆防灭火系统主要用于以下情况:①工作面无法正常推进时;②检测到CO 含量≥0.0024%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时;③检测到C 2H 4或C 2H 2;④采空区出水温度≥25℃或空气温度≥30℃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时;直至自然发火征兆消除为止。
(1)灌浆系统制浆采用机械制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制浆材料和水送入搅拌池,经搅拌机搅拌,输入注浆管路送至井下。
在工业场地副斜井设KDZS-1型多功能煤矿防灭火灌浆系统一套,为50200工作面灌浆服务。
灌浆站:设有2个搅拌池和1个注浆池,池深和直径均为2m,池体用红砖砌筑,水泥抹面,其上固定搅拌器。
搅拌池及注浆池侧面设800mm×800mm×2000mm下液泵坑两个,注浆池安设离心式下液泥砂泵2台,搅拌池安设离心式下液泥砂泵1台。
灌浆系统布置示意图(2)灌浆工作制度灌浆防灭火方法主要注重于“灭”,即煤层出现自燃发火征兆时而使用,若煤层无自燃发火征兆时,主要以喷洒阻化剂方法为主,但灌浆系统应每旬试运行一次,以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
当工作面束管采样分析系统检测到煤层自燃隐患时即进行灌浆,即向采空区灌注浆液。
(3)灌浆方法1)随采随灌采用埋管灌浆法,即在放顶前沿回风巷在采空区预先铺好预埋灌浆管(一般预埋10~20m的钢丝缠绕管),预埋管一端通采空区,一端接胶管,胶管长一般为20~30m,灌浆随工作面的推进,用回柱绞车逐渐牵引灌浆管,牵引距离等于工作面的日推进距离,使预埋管始终保持在采空区10~20m之间,以免灌浆影响回采工作。
2)采后灌浆工作面回采结束永久封闭后,采用密闭墙上插管灌浆法,即在工作面两端的密闭墙上分别预设1-2个灌浆孔,向采空区注浆。
(4)土水比土水比暂定为1:2,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
(5)灌浆量计算1)灌浆量计算rt)M 1+δ(kGQw式中:Qw——灌浆量,m3/h;k——灌浆系数,取10%;G ——矿井日产煤量,取3548t ;(根据我矿实际回采进度和产量确定)δ——水土比倒数,取2;M ——浆液制成率,取0.9;r ——煤的密度,t/m 3,取1.44t/m 3;t ——矿井日灌浆时间,h ,一天三班,一班四小时,共12h 。
Qw=55.44m 3/h2)日灌浆用土量M Q /1δαtQw/)(土+= 式中:α——取土系数,取1.1。
经计算:Q 土=271.04m 33)日灌浆用水量土水水δQ K Q = 式中:K 水——用于冲洗管路防止堵塞的水量备用系数,取1.1。
则Q 水=596.29m 3(6)灌浆材料的选择土源选用附近地表黄土;水源选用处理后的矿井水。
(7)注浆区排水措施注浆区的排水措施主要采取两种:1)在注浆区下部的密闭墙底部设置排水孔或溢水孔,在注浆后应随时观察这些密闭墙的排水量的变化情况。
2)在注浆区下部进行采掘前,必须对注浆区进行打钻孔或采取其他措施泄水。
可能威胁到工作面安全生产,则必须采用适当疏水措施。
疏水措施应根据煤层产状、工作面采煤方法及回采方式、采空区内积水区位置、预测水量大小、工作地点排泄水设施、设备能力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井下防治水的有关要求。
对于采空区积水,可采用探水钻施工疏水钻孔或通过密闭上预留的放水孔疏放,也可以通过临近顺槽施工疏水钻孔或顺槽间联络巷内密闭上的放水孔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