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丛林的禅修与管理制度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3日来源:不详作者:不详81 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近代丛林的禅修与管理制度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聚众而居,体制自兹而始。
在唐代,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又以芳香的旃檀林比喻佛门龙象所住之处,故又称旃檀林。
但是,到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亦仿照禅寺制度,故亦称丛林。
丛林之中,寺产一切归公,且依一定规矩而容十方来往的僧众。
丛林住持是经僧众普选,由十方名德出任,故丛林又称为十方丛林。
另据《大乘义章》卷十三载:丛林能生智慧、神通等功德,故又称功德丛林。
最初时,丛林规模较小,于一寺之中,仅有法堂、方丈、僧堂及寮舍,以住持为一寺之主,尊为长老,居于方丈。
初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建佛殿),所有僧众尽入僧堂,依戒腊而安排位次。
又置十职,称为寮舍,每舍有首领一人。
其后,丛林建制渐臻完备,内部分工甚细,清规甚严。
方丈之下,有“四大堂口”:一、禅堂,为丛林的中心;二、客堂,职司接待客人及内务;三、库房,掌管收支及购置物品等事;四、衣钵寮,经理方丈的事务。
重要事务则由住持会同首座等班首及四堂口的上首共议进行。
教门的兴衰,实赖于清规。
自百丈立清规,代代相传,有丛林而安居,依清规而立志。
清末民初,此法衰微,虚云、来果禅师,尽其全力,光耀法门,接引海众,高提祖印,力倡清规。
来果老和尚曾说:“无规矩,地想盖天;无规矩,宾将轻主;无规矩,国法懈纲;无规矩,家难就范;无规矩,寺僧无倚;无规矩,习恶难除;无规矩,身心不静;无规矩,不能守法;无规矩,不能参禅。
喜规矩人,初则称好人,次则称善人,再则称贤人,进则称圣人。
”清末,特别是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禅林遭到严重破坏。
洪秀全政权灭亡后,由当时的天宁寺大定禅师从终南山出来,中兴金山江天禅寺,恢复祖庭,法忍时称“天下首座”,住湖州赤山寺,后建江浦县狮子岭兜率寺,座下高僧辈出。
长江一带,上有文殊院、宝光寺,下有金山寺、高旻寺陆续恢复祖制,建十方丛林,永远海单,立共住规约。
其中以“金山规约”最完善。
另外,各寺院各有规约,客堂、库房、禅堂、方丈室,四堂口齐全。
丛林机构设置与运作机制一般的丛林,是三进两围,以山门、天王殿(韦陀殿)、大雄宝殿、法堂或戒台,为中轴线。
韦陀像对着大雄宝殿,中间有大丹墀,前有月台。
大雄宝殿后有大院,大殿北门对法堂正门,法堂分二层,楼上供藏经,楼下堂内设狮子座,供大和尚上堂说法之用。
东边一路是:钟楼、客堂、伽蓝殿、库房、祖堂;西一路是:鼓楼、功德堂、祖师殿、禅堂、方丈室;东二路是:香积厨、斋堂、关房、云水堂、上客堂;西二路是:大院、晒场、厕所、汤药寮。
金山江天禅寺、天台国清寺、汉阳归元寺、五台山塔院寺等因地势方位、朝向不同,则别具一格。
从表相来看,区别十方丛林还是子孙丛林,要看常住斋堂前悬挂的梆鱼。
梆鱼头朝山门方向的是十方丛林,如果梆头朝向里面,属于子孙丛林。
也有的梆鱼头朝大殿的,也是十方丛林,如广东南华寺、云门寺。
梆头对客堂,一半属子孙丛林,一半属十方丛林,如汉口古德寺。
丛林,全赖职事维持。
为众办事,尽心服务之执事谓之列职;提纲祖道、辅翼门庭之执事谓之序职。
列职有缺,序职便补。
列职、序职总有四十八单。
列职次序:东序——都监、监院、副寺、库司、监收、庄主、磨头、寮元、殿主、钟头、鼓头、夜巡;西序——典座、贴案、柴头、饭头、菜头、水头、火头、茶头、行堂、门头、园头、圊头、照客;序职次序:东序——维那、悦众、祖侍、烧香、记录、衣钵、汤药、侍者、清众、请客、行者、香灯;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藏主、僧值、知客、参头、司水。
客堂由知客、僧值负责。
僧值是临济宗的称呼,曹洞宗称纠察师。
知客负责接待外来挂单的僧人及一般的信徒,任职总以事熟资深者为之。
当值知客必穿袍子,衣着清洁整齐。
每见云水上士来者,一肩行李者,拗蒲团者,持锡杖者,无衣钵而欲挂单及有衣钵而来过午者,均须见机行事,如法接待。
如有僧人挑高脚担子来客堂,将担子放门口北柱,进门有问讯或礼拜者,即先派照客到外客堂,向挂单人合掌,请问曰:“您老菩萨到常住有什么事?”彼可能答:“打扰常住挂一单”,或“特来发心住禅堂”,或“会某某师父”,或“当行单”。
问毕即报知客,值日知客穿袍子出外客堂,先到门外看彼有无衣单行李,看毕进客堂内就坐。
此时,挂单人起身作拜势云:“顶礼知客师父”。
知客问讯后,随即问:“师父您从哪里来?”又问:“往哪里去?到常住有什么好事?有何特长?”等等,另须查看其有无戒牒、衣钵之物。
凡挂单僧人,背架不能带进客堂,放在客堂门口,不管有无知客、僧值,进门两步半,面向佛龛,拜三拜,坐在挂单凳上。
如果知客出来问话,起身向上说:顶礼知客师父!知客说免礼,就问讯。
知客问话,要如实而答。
问从哪里发足?答曰:某地某寺;再问衣钵堂是哪里?或问忏悔堂是哪里?答曰:某地某寺;或问哪一年受具足戒?答曰:某年某月,得戒和尚上某下某大和尚;开堂是谁?答曰:上某下某师父;衣钵具足否?答曰:具足;又问:您来常住有什么好事?答曰:亲近客堂常住。
知客师问定叫照客送单。
挂单人问讯而出,挑衣单走在知客师或照客师后,走至上客堂外,知客先弹格子,内应方进。
低声招呼挂单人,将衣单放丹墀或廊下,进堂礼佛三拜,后拜寮元师、香灯师,又东单一拜及西单一拜后,知客、寮元同合掌而退。
有道之人来,可以休息一天或半天,若有年青知识稍浅之人,须好言安慰,次则正声厉色劝之,继则依规约诫之。
如有病者或远来辛苦者,可先令其休息不随众,但有四条规矩,挂单人必须遵守:一、动静中不得大声讲话;二、同单人不得打架吵闹;三、不得私出山门或闯别寮;四、不得违拗寮元,必听寮元招呼行事。
违规矩者通知客堂处置。
所谓“单”,通常指衣单(三衣)或指随身日用的被、衣物、鞋等,用背架打好,另有棕蒲团、斗笠、方便铲等。
方便铲是汉传佛教游方僧人所带器物,长三尺三寸,表三十三天,铁铲长一尺八寸,中间有一铁结,表十方法界,有四环表四谛。
如行脚时,路遇有动物尸体可使铲用土埋葬,表僧人的慈悲心。
客堂遇有朔望或诵戒,结制解制,解夏结夏,佛菩萨诞辰,祖师忌日,各种牌式,到时即挂,不能误事。
每逢解制结制,结夏解夏牌挂三天;大请职牌挂三天,请职二字牌亦挂三天;令各寮到库房取过年物件牌及扫尘牌均挂三天;请班首执事牌挂三天。
祷雨祈晴牌挂大殿外柱上,其余午饭以前的佛事牌,早粥听打过叫香挂;点心以前的佛事牌,午饭听打过叫香挂。
早课普佛牌,在头天点心打叫香挂;晚课普佛牌,在当天点心前打过叫香挂。
每逢双供、单供牌,早粥打过叫香挂。
到午饭打过三下火点,照客记好,将牌收回客堂,放回原处。
其余翻经牌、诵经牌,皆事毕方收。
凡斋堂挂上供牌,必要招呼照客,报供菜,取铛铪,各处供上毕,供菜派香灯送斋堂,如朔望供,知客定要上午挂,大殿供毕,领东单人,到大寮伽蓝殿,供毕回客堂,照应钳椎礼拜。
丛林行事通知的方法,通常有知单、贴榜、书状和牌示等。
如住持宴请首座或远来尊宿茶汤,皆开列名单,由侍者报知,谓之知单;方丈、库司招待大众茶单的请柬则用榜;首座请柬用状。
方丈请首座,榜贴于僧堂前东边牌上,库司请首座,榜贴于西边牌上。
首座请下头茶,状贴于僧堂前下间板上。
丛林从来最重茶礼,有谢茶不谢食之说。
又,丛林行政性的通知,用挂牌方式传达,名为牌示。
其挂牌地点随各种行事而不同。
如结夏、诵戒(布萨)、请职、贴单、普佛等牌示,皆挂斋堂前;上堂、秉拂、祈晴、祷雨,挂大殿前;起七、解七,挂禅堂前;升座挂客堂前;免礼挂方丈室门外。
僧值一职是代方丈监察,使僧众威仪,循规蹈矩。
充此职者,应不阿谀、不委曲、不回护、不偏党,居心如水,执法如山。
早四板响,僧值起身盥洗礼佛,坐听钳椎,至大钟毕,听大鼓打二阵至大殿礼佛三拜。
看佛前香、灯、蒲团、木鱼、鼓、法器是否如法放置本位,有不如法者随说,或自行调放。
听鼓煞三阵,禅堂套钟板,扬板出堂三报钟,菜头接火点三下,接打“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三阵套。
接大殿引磬铃鼓,大众礼佛三拜,待煞鼓接大木鱼三下,走至中间,木鱼五下,僧值展具问讯,听大磬一下礼佛,计大鱼三阵,大磬四下,礼佛三拜。
后出殿礼四圣,即祖堂、韦驮、伽蓝、监斋。
拜毕至楞严咒三会大磬处回大殿居中向上一问讯,向西转至海岛礼观音三拜,从东下至大木鱼左边站立,照应钳椎唱诵,观看各人掌心合什,向外看班次前后次序,错乱者扯好,见有不如法者随说。
僧值看大众礼拜,如有不如法时,可表堂直言几句,但不可多说。
然后,立东格门口面向内,待首领出殿,至和尚蒲团前向外立,悦众见僧值面外,方转面向外立,跟堂师后出殿,待大众出殿毕,僧值方可回寮。
饭头开梆后,僧值至斋堂看两序人等碗筷是否整齐。
从东绕西,有出碗行堂不知者,即招呼某序续饭菜。
持碗时,四指托底叫龙含珠,拿筷叫凤点头,持碗须要平胸,口就碗吃,不许作声,吃完将碗筷出齐桌边,此须在期头叮咛教诫。
若观众食毕,居中结斋合掌,维那举腔。
结斋毕,立门东面向上,待首领出,走向法位前中间,面向外站,大众出已,随众回殿绕佛。
凡在佛殿上普佛、回向及各处上供,或礼祖、影、法堂等,皆僧值前引。
若有亡僧洗澡装缸,荼毗捡骨皆须照应。
焰口、水陆法事,僧值监坛,不谙之处,问妥适而行。
僧值要求勤察门户,谨慎火烛,严查住众夜间在外者,不可懈怠疏忽。
僧值还要查看各寮口的僧人是否到齐,各寮口因病、因事要向其请假说明。
早晚殿要出位礼四圣,顺便察看是否有偷闲的人。
遇到坡事,他打板“普请”集体劳动,突击帮行单僧人劳动,拖柴、运煤、插秧、割谷、采药、制茶等农活。
若知客外出,僧值代职外出知客行事,僧值下有门头师、夜巡师、圊头师。
佛事、普佛、焰口、诵戒(布萨),要挂单,开牌悬挂,传送大殿,香灯事完收牌由书记书写作记录。
大凡丛林重大的寺务,先到客堂招集各寮口首领职事及班首商议,修建等方面事务要呈报方丈,再经三纲:监院、维那、首座定板。
库房由监院负责,下属统称副寺,会计叫“贷帐”,出纳叫“管钱”。
库房有库头师,采购员称“买办师”。
库头有管粮油的,有管日常用品的。
年底吃普茶时,向两序大众报帐,全年各类帐目收支、付出、结存。
监院管理全寺日常事务。
香积厨主要由典座负责,下属饭头、菜头、水头、火头、茶头、贴案,另有小寮师。
典座安排每天粥、饭、菜。
早斋稀饭、馒头,午斋干饭。
下午5点,午斋留下的菜饭煮在一起,作“药食方”,便堂用之。
饭头早殿念“摩诃般若波罗密”时,拜佛三拜出殿,煮稀饭。
菜头炒菜、蒸馒头,到时送至斋堂,僧值打收香,外寮师先进斋堂等候。
禅堂由首座带班进斋堂,维那到位,大和尚进堂,大家起立。
饭头开梆,菜头打火点,接念供养咒,侍者出生,僧值入座,食毕结斋,去大殿回向,僧值招呼双班出殿。
午斋时,饭菜做好,由饭头打一阵,第二由菜头打一阵,第三阵由僧值打,开斋堂门,饭头送饭,菜头送菜,送到斋堂,行堂到位。